黄陂区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彬的工作博客_新浪博客

 

黄陂区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陂区农业局

(2009年10月22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本地农业资源,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多形式、多成份的思路,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是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农业相伴相随,互依互促、共生共存、同兴同衰。农业带动加工业兴起,为其提供加工原料;加工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在推进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000多个,个体作坊1万多个,产值达31.2亿元,同比增35.2%。其中:粮食和油料加工产值9.2亿元,熟食、家禽深加工产值近5.57亿元(其中家禽深加工3.57亿元),豆腐、干子加工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值1.5亿元,白条肉加工60多万头,加工产值8.77亿元,家禽屠宰加工产值5000万元,禽蛋加工产值0.7亿元(其中皮、盐蛋产值3500万元),板鸭、汤鸭等3500余万元,工业加工(羽绒、氨基酸)产值2.2亿元,饲料加工、茶叶加工产值1.2亿元,蔬菜加工产值超过1.2亿元(其中腌制蔬菜3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6.3 万人。全区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就行业分类分为:食品加工类企业12家,羽绒加工企业1家,工业原料加工与保健品加工业企业3家,饲料加工类企业1家;就产业化类别分为:{gjj}xxxx1家,省级xxxx3家,市级xxxx7家;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带动农户5.9万户;连接基地面积13.48万亩。武湖农产品加工园落户企业4个,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2009年元至九月新增加企业3家,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2009年元至九月,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0.31亿元,同比增42.5%。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分为5大类:

1、粮食加工类。目前,全区粮食加工企业60多家,个体作坊600多个,年产值9.2亿多元,其中日产50吨左右的粮食加工企业30家,日产20吨左右的粮食加工企业30多家,这些粮食加工企业从经营体制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国营粮食收储加工类。主要以黄陂粮食收储经营总公司为主。二是民营、个体粮食加工类。主要以民营、个体粮食加工企业为主。中排粮油已发展成年加工能力达6.9万吨的现代加工型企业,年产值突破1.48亿元。

2、食品加工类。主要包括糖酒加工、副食品加工、油料加工、蔬菜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我区六指地区鸭产品加工已形成系列产品,年加工板、汤鸭300多万只,皮、盐蛋1亿多枚。大地家禽制品公司年屠宰家禽200多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武汉市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深加工水禽制品,年创产值3.57亿元。武汉新辰食品公司年加工蔬菜1万多吨,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

3、服装原料加工及服装加工类。主要包括羽绒加工、羽绒服装、皮革服装等。武汉华发羽绒公司与大地公司签订家禽羽毛收购合同,水洗羽绒年生产能力150吨,年产值4000多万元。南极峰集团公司以鸭毛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羽绒服,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多项金奖,年生产能力达100多万套(件),产品畅销国内及欧美市场。

4、工业原料加工与保健品加工类。主要包括氨基酸、蜂产品、葛粉等。区大西北联合养蜂场、红岗山亿蜂蜂业公司等蜂产品加工的保健饮品达10余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达4000多吨,年创产值6000万元。长岭石门山xx食品厂年产葛粉等产品1000余吨,年值达1800万元。

5、饲料加工类。主要包括畜、禽饲料、水产养殖饲料等,加工企业主要由专业饲料加工厂和大型养殖场自办饲料加工厂组成。

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特点:

——加工规模由小变大。在“大集体”时期,全区以乡办、村办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企业个数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装备差。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一批“五小企业”淘汰退出,一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加工型企业应运而生,由弱变强。2008年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共1000多家,年创产值达31.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9.4%;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7家,年创产值达17.1亿元,占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比重达55%。

——辐射范围由近及远。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我区加工企业不再单纯以本地农产品原料供给为主,开始向更大范围辐射延伸,对农业的带动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汉口精武已形成加工优势,每年完成水禽屠宰加工2000万只,除本区600万只以外,其他原料分别覆盖到江苏、山东、河南、江西等地20多个省市。

——营销市场由内向外。一批优势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实现了由传统型自产内销为主向内外贸并举转变,一批农产品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响誉海外,汉口精武生产的“精武鸭颈“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08年完成销售产值3.58亿元,劲宝食品、华发羽绒、中排粮油、兴正米业、天种种猪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新辰食品、石门山食品、思维特蜂业等企业加工产品走出国门并在澳洲、日本、欧美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创汇农业的主力军。

——产品开发由粗到精。一批企业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开发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形成系列,转化增值。新辰食品在主营速冻鲜笋的基础上,新开发出芦笋胶囊、芦笋饮料和芦笋茶等系列深、精加工产品,实现原料的多次循环开发利用,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中排粮油、兴正米业瞄准市场,通过添设施、上装备,开发出黄陂系列精米和精品食用油,效率成倍增长。汉口精武以鸭产品为原料,开发出鸭制系列产品达20多种,产品附加值达到200%以上。

——品牌认证由无到有。经过近6年来的努力,全区已有4个产品荣获湖北xx,8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3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4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认证总量居全市xx,获省政府表彰。汉口精武、“劲宝酱油”等省级xx畅销国内,黄陂芦笋、葛粉等一批特色食品畅销海外。

——创新能力由弱变强。近几年来,区政府共新建科技孵化器和专家大院5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升级。各加工企业也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和侧品研发投入,全区共引进各类工程院士3个,中高级技术人才80多人,有24家企业与华农大、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技术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猦率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研发能力有所增强,加工产品质量不断进档升级。

二、主要问题

我区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发展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加以解决。

1、加工增值水平不高。从总体上分析,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起步或初级阶段落,与农业大区的发展极不相称,大宗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或完成初级加工进入市场、或作为埠外加工企业的原料。到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32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与国际水平(4—5:1)相差甚远,加工业贡献率不高。

2、加工企业块头不大。全区虽然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但“小而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年加工产值过1000万元的只有7家,近5000万元的只有2家,过亿元的只有5家。在全区1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14家,占比不到10.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也是黄陂工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3、产业链条联接不紧。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块头、规模过小,加工企业不仅难以带动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而且延伸产业链不长,难以带动物流、市场、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畜牧、水产、茶果三大主攻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仍是空白,与全省畜牧、水产大区,全市茶叶大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全区近10万亩蔬菜、仅有芦笋一个加工项目外。黄陂是全省旅游大区,但与之配套的旅游农产品加工仍很薄弱,与农产品加工业相配套的市场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4、加工产业聚集不够。现有农产品加工业是与黄陂农业“什么都有、什么都小”的状况相伴相生的,区域间“各自为战”导致加工企业布局分散,难以向园区集聚,特色产业规模过小导致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难以向产业集聚。全区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形成扎堆效应和规模效应。

5、加工产品开发不精。全区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处在初级加工层面,精深加工不多,粮油大宗农产品加工基本处在粗加工状况,尚未形成食品深加工能力。黄陂是全国xx蜂产业大县(市区),除完成部分原料出口外,主要销往江夏小蜜蜂食品作为深加工原料;全区畜禽、水产的主要产品不经任何加工后都直接进入“菜蓝子”。全区至今没有一个{gjj}农产品加工品牌。

6、政策支撑能力不强。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税收贡献率不高,各级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进、培育、支持上存在认识误区,在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等方面相对薄弱,全区至今没有一套规范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激励机制,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没有实质性的支持,在土地规划“三通一平”等方面缺乏倾斜的政策和税费减免支持,有的出现项目落不下来,问题一拖再拖,矛盾解决不了的现象。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对策

我区今后在农产品加工上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实现加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加快板块基地发展步伐。重点建设“三个十万亩”优势产业板块,即以芦笋为主的10万亩蔬菜板块、以小龙虾为主的10万亩甲壳类水产养殖板块、以茶叶为主的10万亩茶葛产业板块;在产业分工上,加快推进“一村(多村)一品”、“一乡(多乡)一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区一特”;在发展时序上,按“先起步、后跨步、再跑步”的要求,分时确定阶段性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发展策略上,坚持“四不原则”,即没有卖场的品种不推、没有效益的产业不上、没有龙头的基地不建、不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企业不扶。

2、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把扶持壮大加工型xxxx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集合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生鲜蔬菜、肉制品、食品饮料、油脂、发酵及生物技术利用、饲料、林木果品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引、帮、扶、带”,延长六大产业链。一是以中排、兴正、荣华为龙头的优质粮油加工产业链;二是以新辰食品、广地为龙头的芦笋、蔬菜加工产业链;三是以精武、大地、明翔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四是以海浩、大东门水产、天成为龙头的小龙虾等水产品加工产业链;五以石门山、园园食品为龙头的葛产业加工产业链;六是以台湾上好、尤尼特为龙头的绿茶加工产业链;

3、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旅游休闲系列食品。随着我区旅游业的日益发展,黄陂“三鲜”、野生菜、干菜、豆制品、酱泡菜等地方风味的农家菜倍受旅客青睐,开发潜力巨大。一是依托春绿源食品公司,对厥菜、野生菜、食用菌、野山菌、红苕、豆丝、干马子汗、干芝麻叶、干豇豆、干扁豆、干萝卜等进行小包装。二是依托雨田生态农艺园,开发豆制品系列。对炸豆腐、毛豆渣、卤干子、臭干子实行保鲜膜包装,对臭豆腐采用风味罐装。三是对黄陂“三鲜”、“胜利”卤制品、“甘棠”板鸭采用真空包装。让游客来可品尝,走可携带。

4、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引导、推动各类xxxx加大优势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上包装、树品牌,努力形成黄陂特色的拳头产品。一是把品牌培植作为扶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多途径、多形式地鼓励和引导xxxx树立精品xx意识,注重商标注册、绿色产品申报和质量论证工作。二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从种养殖到加工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生产。同时,加大无公害产品的创建力度,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食品。四是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展示活动,推介产品,扩大影响。通过努力形成了一批在全市、全省、全国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xxxx。

5、努力推进科技进步。鼓励和吸引科研、教学单位以及科技人员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档次,创出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叫得响的精品xx。

6、凸显规模优势。黄陂农产品加工业要走出“小而全,大而不全”的怪圈,必须紧紧依托优势产业规模,走联合、集群发展之路。现阶段要重点引进国际国内xxxx,在畜牧、茶叶等规模产业的深加工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支持海浩食品公司加工生产,在鱼类、虾类等水产品深加工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支持新辰、广地等改扩建和新上蔬菜加工生产线,在芦笋等xx蔬菜的加工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支持精武等企业新上屠宰生产线,在水禽系列产品开发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支持汉口四季美农贸城市场建设,在果蔬、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初精加工上实现新突破。

四、建议与要求

1、继续加大对xxxx的扶持。在立项上优先、政策上倾斜,增强xxxx的发展后劲。

2、制定和完善扶持xxxx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如税费减免、土地征用、电力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强垂直部门的协调工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黄陂区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_张彬的工作博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