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
设备的定义及范畴
设备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设备工程学把设备定义为“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它把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如土地、建筑物(厂房、仓库等)、构筑物(水池、码头、围墙、道路等)、机器(工作机械、运输机械等)、装置(容器、蒸馏塔、热交换器等),以及车辆、船舶、工具(工夹具、测试仪器等)等都包含在其中了。在我国,只把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性质的物质资料才看作设备。一般认为,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 设备的分类
一般企业的设备数量都比较多。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有的企业少则数百台,多则几千台,此外还有几万平方米的建、构筑物、成百上千公里的管道等等。准确地统计企业设备的数量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掌握固定资产构成、分析企业生产能力、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数据统计分析、开展维修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项基础工作。设备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一、按固定资产分类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资料,称为固定资产。企业采用哪一种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应该根据行业特点、企业大小等情况来决定。中央企业由主管部门同财政部门商定;地方企业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同财政部门商定。
如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固定资产可分为以下5类。
1.工业生产固定资产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是指用于工业生产方面(包括管理部门)的各种固定资产,其中又可具体划分为下列几类。
(1)建筑物 指生产车间、工场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技术、科研、行政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各种房屋。如厂房、锅炉房、配电站、办公楼、仓库等。
(2)构筑物 是指生产用的炉、窑、矿井、站台、堤坝、储槽和烟道、烟囱等。
(3)动力设备 是指用以取得各种动能的设备。如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空气压缩机、变压器等。
(4)传导设备 用以传送由热力、风力、气体、其他动力和液体的各种设备。如上下水道、蒸汽管道、煤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等。
(5)生产设备 是指具有改变原材料属性或形态、功能的各种工作机器和设备。如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铸造设备、木工机械、电焊机、电解槽、反应釜、离心机等。
在生产过程中,用以运输原材料、产品的各种起重装置,如桥式起重机、皮带运输机等,也应该作为生产设备。
(6)工具、仪器及生产用具 是指具有独立用途的各种工作用具、仪器和生产用具。如切削工具、压延工具、铸型、风铲、检验和测量用的仪器、用以盛装原材料或产品的桶、罐、缸、箱等。
(7)运输工具 是指用以载人和运货的各种用具。如汽车、铁路机车、电瓶车等。
(8)管理用具 是指经营管理方面使用的各种用具。如打字机、计算机、油印机、家具、办公用具等。
(9)其他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 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各种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例如技术图书等。
2.非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
非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系指不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固定资产。包括公用事业、文化生活、卫生保健、供应销售、科学试验用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浴室、托儿所、理发室、医院、图书馆、俱乐部、招待所等单位所使用的各项固定资产。这类固定资产为职工提供正常的生活条件,对职工安心生产和发挥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3.未使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包括购入和无偿调入尚待安装或因生产任务变更等原因而未使用或停止使用,以及移交给建设单位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生产、大修理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存放在车间内替换使用的机械设备,均作为使用中固定资产而不能作为未使用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凡由于数量多余,或因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工艺需要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已报上级机关等待调配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5.土地
土地指已经入账的、一切生产用的、非生产用的土地。
按固定资产分类的概念,在设备管理中也将设备分为:生产设备与非生产设备,未安装设备与在用设备,使用设备与闲置设备等。
二、按工艺属性分类
工艺属性是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承担任务的工艺性质,是提供研究分析企业生产装备能力、构成、性质的依据。企业设备日常管理中的分类、编号、编卡、建账等均按工艺属性来进行。
从全国范围来讲,可按用途将工业企业的设备分为5类。
1.通用设备,包括锅炉、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及电厂设施、铸造设备、机加设备、分离机械、电力设备及电气机械、工业炉窑等。
2.专用设备,包括矿业用钻机、凿岩机、挖掘机、煤炭专用设备、有色金属专用设备、黑色金属专用设备、石油开采专用设备、化工专用设备、建筑材料专用设备、电子工业专用设备、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专用设备、各种轻工专用设备(如制药专用设备、食品工业专用设备、造纸专用设备)等。
3.交通运输工具,包括汽车、机车车辆、船舶等。
4.建筑工程机械,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等。
5.主要仪器、仪表、衡器。
三、企业设备分类
由于不同企业生产产品和装备不同,对设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现以化工企业为例进行分类。
1.根据化工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程度,可将设备分为主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两大类;各自又分成两类:
甲类设备 是工厂的心脏设备。在无备机情况下,一旦出现故障,将引起全厂停产的设备,有的企业称为关键设备,在一个企业中约占全部设备的5%~10%。如所有合成氨厂,其关键设备是“炉、机、塔”。“炉”是指煤气炉,是故障频繁、影响生产因素极大的设备。在安全上有爆炸及火灾的危险,检修困难,不易修复。“机”是指氢气、氨气压缩机,因阀片与活塞环的故障率较高,使用寿命很短。“塔”是指合成塔,系高温、高压设备。其中的触媒需精心维护操作,一旦触媒中毒,就会影响全局,造成停工、停产。在合成氨工艺设备中,煤气炉是龙头,压缩机是心脏,而合成塔是出产品的关键设备,三者缺一不可。以新建石脑油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为例,一段转化炉取代了煤气炉;透平压缩机代替了往复式压缩机;但“炉、机、塔”依然为关键设备。另如乙烯厂的原料气、乙烯、丙烯压缩机、超高压反应器等,则是乙烯厂的心脏设备。类似这样的设备为甲类设备。
乙类设备 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但有备用设备。其重要性不及主要设备,且对全厂生产和安全影响不严重,其重要程度比甲类设备要差一些。乙类设备约占全厂设备的10%左右。
在化工企业中,一般设备的重要性虽不及主要设备,但所占的比重较大,约占90%左右。
丙类设备 是运转设备或检修比较频繁的静止设备。如一般反应设备、换热器、机、泵设备等。另一种则属于结构比较简单,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如高位槽、小型储槽等静止设备。前者列为丙类设备,后者则属于丁类设备。这种类别(等级)的划分,是为了便于管理,只能是相对的。是根据设备在企业经济地位中的重要性来衡量的,一般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较久的人员,都能从感性认识出发,比较准确地划定其类别,或经过有关设备管理的三结合小组讨论评定,报企业生产(或设备)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几年来原化工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化工局,都对主要设备的划分标准作了一些规定,各厂也可参照执行。
②根据化工企业生产性质,可将使用设备分为14大类。
炉类 包括加热炉(箱式、管式、圆筒式)、煤气(油)发生炉、干馏炉、裂解炉、一段转化炉、热载体炉、脱氢炉等。
塔类 包括板式塔(即筛板、浮阀、泡罩)、填料塔、焦炭塔、于燥塔、冷却塔、造粒塔等。
反应设备类 包括反应器(釜、塔)、聚合釜、加氨转化炉、二段转化炉、变换炉、氨(甲醇)合成塔、尿素合成塔。
储罐类 包括金属储罐(桥架、无力矩、浮顶)、非金属储罐、球形储罐、气柜、各类容器。
换热设备类 包括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水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回转(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管翅式换热器、废热锅炉等。
化工机械类 包括真空过滤机、叶片过滤机、板式过滤机、搅拌机、干燥机、成型机、结晶机、挤条机、振动机、扒料机、包装机等。
橡胶与塑料机械类 包括挤压脱水机、膨胀干燥机、水平输送机、振动提升机、螺杆输送机、混炼(捏)机、挤压机、切粒机、压块机、包装机等。
化纤机械类 包括抽(纺)丝机、牵伸机、水洗机、柔软处理机、烘干机、卷曲机、卷绕(折叠)机、加捻机、牵切机、切断机、针梳机、打包机等。
通用机械类 泵类,包括离心泵、往复泵、比例泵、齿轮泵、真空泵、螺杆泵、旋涡泵、刮板泵、屏蔽泵。压缩机,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回转(刮板)式压缩机。鼓风机,包括离心式鼓风机、罗茨鼓风机、冰机。
动力设备类 包括汽轮机、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100kW以上)、直、交流发电机、变压器(100kV?A以上)、开关柜。
仪器、仪表类 包括测量仪表、控制仪表、电子计算机等。
机修设备类 机床类,包括车床、铣床、镗床、刨床、插床、钻床(钻孔直径在25mm以上)、齿轮加工机床、动平衡机等。化铁炉(0.5吨以上)、炼钢炉(0.5吨以上)、热处理炉、锻锤、压力机(或水压机)、卷板机、剪板机、电焊机等。
起重运输和施工机械类 起重机,包括桥式起重机、汽车(轮胎)吊车、履带吊车、塔式吊车、龙门吊车、电动葫芦;皮带运输机;辐板车;插车;蒸汽机车;电动机车;内 燃机车;汽车,包括载重汽车、三轮卡车、拖车、消防车、救护车;槽车;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球磨机;粉碎机。
其他类设备 前面各类中未包括进去的其他设备。
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设备的日常管理。它是从设备的计划开始,对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是一项兼有技术、经济、业务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许多部门和单位,所以从宏观范围来看,设备的日常管理是社会管理。而对使用设备的企业来说,企业的设备日常管理是一个企业范围内的微观管理。
过去设备使用部门大都只管设备的后半生(设备使用期),因为设备由基建或技措部门选型、购置进厂后,才由设备使用部门验收,开始管理到报废为止。而目前设备的日常管理,分设备的构成期与设备的使用期两个阶段。自制设备从计划开始到设备装配试车完毕是设备的构成期;其后一阶段直至设备的报废为使用期
企业设备管理的职能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设备日趋复杂化、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智能化,使得设备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成分。如何使企业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机械故障,减少事故停车,合理维修等,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因此,设备动力管理部门在工业企业中,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部门之一。企业设备管理的职责如下:
(l) 负责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使其保持安全、稳定、正常、高效的运转,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2) 负责企业的动力等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转,保证生产的电力热力、能源等的需要。
(3) 制定设备检修和改造更新计划,制订本企业的设备技术及管理的制度、规程。
(4) 负责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分析、维修,合理控制维修费用,保持设备的可靠性,发挥技术效能,产生经济效益。
(5) 负责企业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是技术的综合实体,需要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热工等专业技术的管理与维修。同时还要执行国家部门制定的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卫生、环保等监察规程、制度。
(6) 负责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参加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投产、维护、检修、改造、更新的全过程管理。做出经济技术分析评价。
(7) 管理设备的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图样、资料、故障及检修档案,各类规范和制度,并根据设备的动态变化修改其内容。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的确立是根据设备管理系统的职能的总体范围来制定,内容的划分可依照以下原则。
1.分级管理的原则
经理(厂长)层次,部门管理层次,基层生产单元应有各自的管理范围、内容、权限、责任。要严格的界定,不能混淆。
2.以事设立岗位的原则
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各不相同,生产规模大小不等,设备种类千差万别。因此要以同类设备的多少,各种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维修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各种岗位及人员数量,并考虑尽量精干高效。
3.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按照专业技术和层次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制定专业技术岗位和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的同时,还要建立协作的机制和协调的部门。
4.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原则
设备的一生是由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的运行期的管理工作,而要管理好设备,就必须参与设备的前期与后期的工作。
5.建立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设备管理人员承担着生产、安全、环保等重要责任,对设备随时出现的故障或事故做出迅速的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承担着一定的工作风险,因此应给予设备技术管理者相应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