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3 16:42:30 阅读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今天说的是世博轴阳光谷,这可是在60万张图纸后诞生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1。阳光谷_60万张图纸的背后
2。施工中的阳光谷,垂下的绳缆构成一幅绝妙的画面。
3。阳光谷的设计倾注了设计者们的大量精力,它的每片玻璃都不一样,单单只是这几座光谷的钢结构施工图就超过了60万张。这已不再是通常人力可以完成的了,这是通过编程的方式,自动生成的,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之前写的数字建筑之美。
阳光谷从结构上来说是自由行单层网壳结构,表皮是三角形的网状结构,全部通过钢板焊接起来,六个阳光谷总的用钢量3377吨,31791平米总表面积,三角形网格玻璃块是20378块,钢结构断面是十八乘6.5公分半,钢板从4公分到1.6不等
4。草坡,与地下空间
5。膜结构的屋顶
6。
7。
8。结构之美
9。
10。
11。
12。空中鸟瞰世博轴
13。
世博轴 是上海世博园区{zd0}的单体建筑,是世博会的主要出入口、交通通道及集中的服务场所,以环保、节能的理念为世博会观众提供服务,又以轻盈、挺直的新型结构形象成为世博园区内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世博轴地面钢结构主体由6个巨大的“阳光谷”组成,其中{zd0}的顶部直径97米,底部直径20米。
整个钢结构由10348个节点单元和31000多根杆件相互连接而成,构件数量巨大且各个节点的形状又互不相同,节点上每个“花瓣”的角度都不同,要做到无缝对接,就要求每个节点单元的尺寸误差小于0.5mm,角度偏差要小于0.25度。
据介绍,比鸟巢结构还要复杂的“阳光谷”是用机器人做成的。全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确保了每个节点的尺寸和角度毫厘不差,可以xx地吻合起来搭构出“阳光谷”的钢结构框架。
2009年8月中旬,上海世博会世博轴的六个“阳光谷”业已全部亮相。
阳光谷-技术
阳光谷的基本构建采用了方形钢管而不是圆管,几根方管交汇于同一点,被称为“节点”,阳光谷外表的网状形态就是由大小不一的“节点”连接而成,而每个阳光谷大概有3000个“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算出来却无法在图纸上画出来。
而顶上的膜结构采用了国际上强度{zg}的膜材,其设计张拉力每米达5吨,由于世博轴平台上没有柱子,膜材要靠31根外桅杆、19根内桅杆以及817根钢索来拉住,而且要拉力均匀。同时,由于阳光谷大小、形状不尽相同,拉索的节点位置也不一样,带来了拉索的方位和角度的变化,需要在施工中一一解决。
从2007年底至2008年9月,上海建工集团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钢结构加工厂、膜材生产厂家、钢索加工厂联合进行了近10个月的技术攻关。
作为世博园区“一轴四馆”{yj}性建筑中单体面积{zd0}的建筑,世博轴工程由主体结构施工转入装饰施工阶段,而阳光谷钢结构外侧已经布置了景观照明的缆线和灯具。夜晚的世博轴与阳光谷会更加精彩。
阳光谷-特点
白色膜布能靠雨水“自洁”
负责“阳光谷”索膜结构安装的建工集团机械施工公司的项目经理张宗早介绍,“阳光谷”用的索膜结构是世界罕见的,巨大白色膜布有7万多平方米,{zd0}的一块有1700平方米;由于涂了1毫米厚的“特氟隆”涂层,它有“自洁”功能,能在雨水冲刷下自行清洁;缆索重达700吨,最粗的一根直径155毫米;玻璃幕墙用了3万多片超白片玻璃,总面积达3.15万平方米;钢结构总重量超过4500吨,焊缝就长达34公里。“阳光谷”由上海建工集团建设者经过反复试验与攻关,终于建成了“阳光谷”,使位于地下的千米世博轴人行步道,巧借到了“自然光”。
世博主题馆的1号展馆内,没有一根柱子,视野十分开阔,为亚洲{zd0}的无柱展示空间。而世博演艺中心的观众席,可根据演出需要和观众容量,在4000座、8000座、12000座和18000座中进行选择变换,舞台可根据演出内容在大小、形态及360°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为完成这一“变幻”,建设者也是殚精竭虑。
世博{yj}建筑主体施工中,建设者还创出钢结构吊装单件最重、单日吊装件数最多、单月吊装吨位{zg}的新纪录。此外,运用多项科技成果建设的世博公园、后滩公园、江南广场等,将成为一个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城市“绿肺”。
未来,世博主题馆的顶部天窗,将直接引入阳光,墙面上还要种植7000平方米垂直绿化,为墙体保温。为了达到“场馆白天不开大功率空调”的目标,施工单位还在屋面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并精心施工,使雨水在回收灌溉时,能带走建筑物的热量。
{zh1}是在现场参观的我们:)!
26。{zh1}思考题,这是什么呢?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