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河南省一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下)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白马沟村调研报告 (下)  

   作者:崔沙沙 发布时间:2010-01-05  文章来源:百村十年观察课题组

   文章地址:

 

四、文教

(一)学校

村庄有一座三层楼的小学,建立于2001 年。这要感谢当时河南省财政处处长(现为省财政厅副厅长)鲁玉[1]。小学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上级的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村民你20050元的慷慨解囊。至今学校的立碑上还刻着捐款者的名字。这所学校是在原址盖的,原来的小学就是几间屋脊房。记得笔者上小学时,经常看到麻雀在屋脊上飞来飞去,桌椅破破烂烂。最可怜的就是塑料纸糊的窗户,到了冬天,经常有风钻进来。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屋脊房年久失修,有的竟出现了裂缝。{zh1}在省财政处处长(现为省财政厅副厅长)鲁玉、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层楼的小学建起来了,这所学校盖得非常漂亮,干净的玻璃窗,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教学楼后面还有篮球场等。新小学的园丁一如既往得承担着育红班到5年级的教学任务。但是到了,21世纪初期,新小学只承担育红班到3年级的教学,村里的孩子要到一个乡的邻村读四年级。这可能与全乡调整师资队伍,整合师资力量有关。乡中学则承担初一到初三的教学工作。到了2006年,新小学名存实亡,一个服装厂租用了这个小学做生产场所。村里又在大队附近盖了几间平房作为教学场所。大队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小学和服装厂。

鲁副厅长还积极想办法帮村庄修排水沟和修路。排水沟解决了每逢下大雨时雨水无法流通的难题。并且村庄在大堤附近,也解决了河水泛滥的担忧。柏油路修好后,为村庄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庄现有幼儿园1所,教师2人,小学1所,教师7人。本村学生人数达310人,其中幼儿园35人,小学生170人,初中生60人,高中生20人,中专中职7人(年内新增2人),大学生18人(年内新增4人)。村民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自己的{dy}个孩子。笔者从来没听到过家里无钱而让孩子辍学在家或打工的。只要孩子认真读书,能钻进去,家里是全力支持的。但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或毕业就没读了。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没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觉着读书跟不上进度就不读了;另外,中考的结果不是自己如意的高中,高不成低不就,也就不读了。其实还有受身边辍学打工同学的影响。不过,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受访者都后悔当初没有读书的做法,因为在打工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知识学历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仅让孩子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伟大力量,让孩子有目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

(二)公益文化

村庄年内举办了2场农民培训,全是免费的,人数达到180人。村庄共有3个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1个文化活动室,1个书报阅览室,1个老年活动中心。其中,老年活动中心室最有特色。每逢晚饭过后,爱好戏曲的老年人都会去中心转转,那里有二胡、大鼓等,有拉的,有唱的,有观看的,气氛热烈而欢快。还有象棋,吃罢午饭,老年人就开始下象棋,下到关键处,观看的人也难以做到“观棋不语”。老年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村庄虽然没有体育场馆,但有双人秋千、四柱四位坐登训练器、自重式划船器, 上肢牵引器等室外健身器材。那里也成为小孩、中年、老年的另一个活动场所。

公共文化活动举办1场,文化下乡活动5次,其中4次放电影,1次送书下乡。村庄订阅报刊的户数有5户,每户定一份报刊,总金额为500元。

(三)民间文化设施

村庄东街大部分姓靳和张,西街姓崔,南街姓徐,北街姓李。共有祠堂3个,分别为靳家、张家、徐家祠堂。有祠堂的姓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村庄的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历届村长的姓氏分别为徐、靳、李、徐。四分之三的村长姓氏都有自家的祠堂,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四)经营性娱乐网点数量

村庄经营性娱乐网点共有7家,其中网吧3家,东街1家,西街1家,北街1家。所谓的网吧也就是在自家的一间屋内经营,2台电脑。所以,3家网吧也就6台电脑。本次调查正好是寒假,网吧的生意很火,常常没有空位。多数上网者挂着QQ,在专注地打游戏。上网者身后则围聚着一些观看者,要么在等空位子,要么与他们聊天。打工的年轻人在打工期间接触网络,寒假回到家了,当然是网吧的常客。但过了寒假,打工的年轻人各奔东西,村庄的3家网吧又有什么生意呢,或者说什么人群会光顾这些网吧呢。这些网吧的存在到底对村民有什么影响呢,恐怕还得进一步调查。村内有2个桌球室,娱乐的都是年轻的小伙子。还有2个酒馆,均在沁河大桥的下桥处,并是白马沟——焦作市公交的起发站。平时,村民有客,就去那儿提些菜或就在那儿吃饭。农忙时干脆就在那儿吃饭。村中的年轻人请吃饭也会到那里去。

 

五、社会

(一)村民保障

新农合的原则之一是自愿原则,当然参不参加是村民的事。村庄除了宣传医保的情况外,积极让各组组长做组员的思想工作。{zh1}村庄424户,约1680人都参加了新农合。每人每月自交10元,地方每人每月补助20元,国家每人每月补助20元。每人每月交的10元打入个人帐户,地方和国家补助的40元,其中2元打入个人帐户,38元打入统筹帐户。所以,一个月内,农民的个人帐户里有12元,他可以在本村的医疗所买药用。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10元可以买12元的药”。关于村民看病报销的比例,不同医院报销比例不同:乡卫生院住院报销药费60%;县卫生院住院报销药费40%等。在调查中,村民一再强调报销的仅仅是住院的药费,不包括除药费之外的任何费用,像手术费、检查费、挂号费等。在他们看来,只报销一定比例的住院药费,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要求。

至于养老保险在村庄的开展情况,则远没有医疗保险乐观。只有少数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很大比例的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村民看来,参加后的收益并不能立竿见影,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等极大影响他们的参加意愿。邓大松、刘昌平认为家庭养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子女、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二是子女、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三是他们有养老的意愿。在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就会自动发挥作用[2]。在村庄,家庭养老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不存在子女不养老的问题,只不过有的家庭婆媳年轻时有些矛盾,但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父母也慢慢的变老,反而因为孩子的嫁娶,婆媳有了共同语言,关系还会慢慢地变好。再加上农村家庭养老仍在农村养老中占主导地位,村民并不担心自己年老时无人养老,觉得用不着参加养老保险。但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这是学者们的一致看法),因为一些影响因素动摇了家庭养老不可或缺的三个条件。这些影响因素涉及计划生育、城市化和现代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结构和功能变化,流动人口增加,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变化等后果。可能这些影响因素在村庄还没体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肯定会出现,家庭养老功能也会弱化。所以,村庄的养老保险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2008年村庄低保户有17户,低保人数达37个,每人每月的标准为45元。在村务公开农村低保栏上,有低保对象姓名、人口、保障金等项目。1人享受低保的6村户,5户保障金为45元,1户为40元。2人享受低保的5村户,4户保障金为80元,1户为70元。3人享受低保的3村户,保障金均为120元。4人享受低保的3村户,2户保障金为140元,1户为160元。详见表1.

 

1.村庄低保情况

 

姓名

 × ××××××× ×××××××

人口 1/1/1/1/1/1/2/2/2/2/2/3/3/3/4/4/4

保障金45 /45 /45 /45 /45 /40 /70 /80 /80 /80 /80  /120  /120  /120  /140 /140/ 160

 

 

村庄只有1户五保户,只有1人,标准为每月50元。优抚困难户分布在全村8个小组,{dy}组有2个人,1人获1袋面粉,1条棉被;1人获50元。第二组有2个人,1人获1袋面粉;1人获50元。第三组有2个人,1人获60元,1人获1袋面粉;第四组有2个人,1人获1袋面粉,1条棉被;1人获60元。第五组有2人,1人获1袋面粉;1人获60元。第六组有1人,获50元;第七组有4人, 1人获1袋面粉,1条棉被;1人获50元;2人各获1条棉被。第八组有1人,获50元。总计15人,享受现430元、棉被5条,面粉6袋。在社会救助方面,村庄13人享受救济款,每人25元,10人享受救济面粉,每人50斤。

在调查中,村民对低保户、优抚困难户有争议,感觉不公平,有的还说,谁不困难啊。这些名单都是村干部说了算的。可见村庄在落实国家政策时程序上可能有些漏洞。如何使国家政策落实到实处,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老百姓心服口服等工作,就进一步成为村干部努力的方向。在此,笔者在网上查到了各地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工作机制上,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在低保管理方面,各地普遍实行较为严格的对象审批和动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完善了张榜公示、民主监督措施;在落实资金方面,普遍建立地方各级财政分级负责低保资金的投入机制,在各级财政投入的比例上,财政困难省份根据县乡财政薄弱的实际,普遍加大了省级财政的投入力度,经济发达地区则以市、县财政投入为主,部分省份乡镇政府也承担了少部分救助资金;在资金管理上,各省份都对低保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社会救济资金支出科目和县级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人。希望这些做法,能对村庄的工作有些帮助。

虽然村庄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不高,但一则让人欣喜的消息传来。2009215号《河南日报》刊登题为《河南将提高低保标准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的报道:从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年标准由不低于1400元提高到不低于1600元。 当天的会议还透露,今年我省将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并落实分类施保措施。在农村,要对农村低保对象重新进行复核认定,在此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二)服役人数

服役人数为4人,其中当年参军1人。我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和士官相结合的兵役制,义务兵服役期限为2年。农村义务兵服役时,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的优待,保留其入伍前的耕地、山场等生产资料。义务兵服役期满后,根据xx需要和本人自愿,相当数量的可以转改为士官。义务兵服役期满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一律退出现役,即士兵服役期满或其他原因退出现役返回入伍地。2008年,村庄1名参军人员退役返乡。

(三)村庄宗教情况

村民的信仰主要是佛教,其次是基督教,有12人,其次是新近流行的三赎基督。村庄三赎基督成员共7人,其中220多岁的小媳妇,340多岁的中年妇女,270多岁的一对夫妇。成员的入教动机不过三种:一种是厌烦了佛教的烧香磕头,入这个教他们只需祷告就行了,简单;还有一种是有了什么病,不看医生,通过祷告祷告好的人,希望入教祷告继续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的(人是有免疫能力的,正好碰巧了)。{zh1}是入教的人身患重病,同时受到身边入教人的蛊惑参与进来,期望神把自己的病治好。

据了解,三赎教,又成门徒会。据说其创始人是陕西退伍军人纪三宝,在他痛失二字,小女儿又得了跟他的二子同样的疾病之后因悔改信耶稣而使他的小女儿病得康复,得了平安。从此,他就坚定了对独一真神的信仰,坚持祈祷,因他信的热心且执着,他能行一些神迹奇事,能够帮助别人祈祷,使病人病得医治,瞎子能看见,瘸子能走路等等。后来,他自称三赎,称自己是再来的基督,认为诺亚方舟是{dy}次救赎,耶稣是第二次救赎,三赎是再来的基督意味着第三次救赎。

三赎教信徒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聚会,小组成员只认识他们小组的成员和带领他们的执事,至于执事是跟谁联系的,他们一般是不知道的。三赎教的组织像一个传销的网络,组织中间的人向上有一个上线,平行的是他们小组的成员,他的成员下面有发展的人就是他们的下线。这样他们既便于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对于整个组织来说任何一条线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是很安全的。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教会由1名邻村的“老师”(即“执事”)来主持活动。这些所谓的“老师”不只是来H村,还会奔走在县里的各村。共一个“老师”的村子,只不过各村聚会的时间错开,这样这个“老师”就可以在各村的聚会上分别出现。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会有一次聚会,并称聚会为守安息日。活动安排为祷告,过后乃是“老师”的解疑答惑时间,包括一些见证,{zh1}以祷告结尾。

集体聚会时,成员一起跪在地上祷告。祷告时所有的女人头上都要有东西,要么戴着帽子(也可以是衣服上的帽子),要么顶块儿布,借以遮盖头部,而男人头上什么也没有。不聚会时,个人在家里的内屋祷告(内屋有三赎基督教的标志:红色的十字架)。祷告词如下:神啊,主啊,阿爸父,全能的神啊,求神圣灵运行,求神圣灵帮助,哈利路亚,诅咒魔鬼,哈利路亚,击杀邪灵,哈利路亚,撒旦退后,哈利路亚,胜过世界,哈利路亚,胜过一切;神啊,主啊,愿——(祷告者许出各自的愿望),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命为圣,愿父的国降临,愿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了犯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愿主的恩惠常在,神灵感动,常于我们同在,平安,感谢神,阿门!

接下来就是解疑答惑时间。成员若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老师”提出来。笔者借这个机会,知道了为什么祷告时所有的女人头部上要放一些东西来遮盖头部,而男人则头上不需要。“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凡男人祷告,若是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凡女人祷告,若不蒙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象和荣耀。

上述这个问题只不过是祷告形式的疑问而已,对“老师”来讲,三赎基督与其他佛教、基督教不同的特殊性,真神性等关键问题的传播,则是重点。他们会在这个时段打消成员对三赎基督的疑虑,传播三赎基督的真神性,以坚定成员的三赎基督信仰。

若是成员没什么疑问了,接着就是讲见证。见证就是通过信神躲过什么灾,治好了什么病之类的事例。有见证,成员之间就相互讲讲;若没,就标准化的说平安感谢神。若成员都没见证,“老师”就给成员讲下她/他所知道的见证。听起来,见证很“神奇”:瘸子能走路,孩子能考上大学,连被车压得很惨的狗都能活蹦乱跳等。在笔者看来,就是通过见证xx成员的思想,让成员认为神有多好,力量多大。特别是对刚入教的成员,“老师”害怕其思想摇摆不定,加入其他的教,成为他教中的一员,更会加大见证的力度。

其实,神不会治病,也不会救命。成员不参加三赎基督,而是参加其他的一些文艺活动或体育锻炼活动,大家都在一起聊聊,精神愉悦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这并不是什么神的力量,而是人的精神生活对身体健康的反作用和人自身的免疫能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老师”讲见证的过程中,总是会询问现有成员有无顺服其家庭成员信三赎基督。还美名曰,只要跪下祷告,向神报个名,神知道了有这样一个子女,即使这个子女不祷告,其家庭成员可在祷告中向神许下保佑这个子女平安的愿望。通过这个美丽的谎言,“老师”可达到发展其成员数量的目的。

三赎基督是个*组织,很多村民讲都是李xx的xxx组织的蔓延。光是村庄就有7名成名,可想县里的所有村有多少成员。我们不可小窥这个组织的力量,谨防这个组织利用无辜的百姓做对国家、对党不利的破坏活动。

村庄有1座观音寺,1所火神庙,均为佛教的活动场所。观音寺里面有一尊观音菩萨象。据说还是焦作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至明的观音寺遗址。每逢快到过年的前夕和初一,那里香火就很盛。求拜的人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换句话说,均是爷爷奶奶年龄的人。祭拜时带上香、纸钱、供奉品等。他们在袅袅的香烟前,虔诚地跪拜,默默地许愿。火神庙乃是火神爷的居住地,里面没有雕像,只是贴了一副画像。传说正月初八是火神爷的生日,这{yt},在火神庙前,热闹非凡。先是几千响的鞭炮,接着是喜庆的扭秧歌。这还不够,初八晚上,在火神庙前的空地上会有燃放烟花的活动。鞭炮在农村并不稀罕,但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烟花的村民能亲眼看到燃放的烟花当然稀奇。过后的三天,村委会联系邻村剧团来村庄唱大戏(当然是淮帮),连唱三天。听众自然是父辈和祖辈,年轻人听不懂的。但也会去凑热闹,看看他们的服饰和化妆等。热闹的唱大戏活动,自然也引来了一批做小推车生意的小贩,有卖甘蔗的,有卖小零食的,还有卖气球的等,很是热闹。

(四)村庄诊所数量

村庄只有1家上级指定的卫生室,有2张病床, 3名医务人员,分别是村中的一个伯伯,和他的一儿一女。据了解,还有三个私人诊所,2个是自学的,也开药、打针,应该便宜些。村民图地理位置邻近或便宜,也会去那里看病。另外一个是本村学医毕业的大专生在自家开的诊所。村级诊所在服务的可及性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村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主体是多元化的,绝大部分属于私人诊所,并且服务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政府财政对村级诊所的支持也很少,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在2004年全国各类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村卫生室所能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比重仅为1.3%,远低于县级医院的6.7%和乡镇卫生院14.2%。也就是说,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财政支持,主要投入到了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对村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微乎其微。这一状况显然与村级诊所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村级诊所不仅从政府方面获得的财政支持不够,而且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对这些诊所的技术培训支持也非常不足。只有1家卫生室接受过政策和管理条例方面的培训。难以得到系统、正规的防疫和其他业务知识培训,不利于村医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也难以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村庄公用事业情况

村庄424户,其中有350户使用自来水,确切地说是地下水。绝大多数人家都打有地下水,有的是小泵直接抽上来,通过软管直接放入水缸。有的是人力轧水。前者的居多。15户使用沼气,绝大多数使用煤球做饭取暖。在家时间短的村户或人口较少的村户,也都买有电饭锅和电磁炉,做小锅饭。如果家里来了很多亲戚,煤球火应付不过来,也会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

 

参考文献:

[1] 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崔沙沙,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

[1]鲁 玉  19631月出生,河南省许昌县人,汉族,硕士学位,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927月入党,19838月参加工作,历任省财政厅预算处干部、主任科员、副处长、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处长。20089月至今任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 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贴河南省一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