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活不下去了,昨日兰州公交停运

     昨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张鹏就兰州公交停运问题向我提出咨询,我讲这个事件的本质仍然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当地政府需要承担的公益部分没有到位。下面是中国青年报新闻稿的节选。

2010315早晨,兰州西固居民王女士只能打车上班——这{yt},从早晨630分直至830分左右,长达两个多小时,从兰州的西端——西固区发往市区的50路、76路、77路、25路、26路这5条线路公交车突然消失了。正值早班高峰,不少像王女士一样的上班族,在焦急的等待与满腹抱怨中,不得已拦住出租车或xx上班。

38岁的陈刚已参加工作17年,工龄工资170元。事发5天前,他领到了2月的工资条:1700元。

工资条显示:2月,他跑了93圈,仅完成任务数的75%。适逢春节,他领到了三天的加班工资240元。扣除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三金,另外,还要扣除200多元的事故款。实际上,这一月,他仅拿到工资1300多元。

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没有周六、周日、节假日。不敢生病,不敢请假。工资没涨,反倒少了,实在压抑得没办法。狠抽几口烟,陈刚说。

兰州公交停运事件,犹如一面放大镜,映照出沉重经营压力之下,公交企业疲态尽显的现实。来自兰州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公司财务科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09年,该分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几年的亏损金额分别是177万元、315万元、952万元、1132万元。在兰州公交集团下属的8家分公司中,该分公司排名末位。

占线长,线路资源有限,受兰州城市带状分布的地理因素制约,该公司管辖的16条线路普遍跨越兰州东西城区,它每年都要得到集团公司的扶持,才能勉强运转。

国内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对记者表示:目前,公交改革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管理经营亏损,运营成本得不到保障,进而将成本转嫁到司乘人员的身上,从而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但深层原因在于,虽然公交改革了,政府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但公交的公益属性不会改变。

徐是《公权市场》一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他看来,对改制的公交企业,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的考核目标,应该更多地去考核对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标准,能否得到公众的满意。(公交运行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事业性补贴和财政性补贴的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教授则认为,中国的公交改革走了一段弯路,回过头来看,当时把公交系统推向市场,首先没有明确公交系统的定位。

试水公交市场化改革之后,国内不少城市公交不同程度出现线路混乱,公交系统内部人员流失、老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不少大城市公交改革重返公益性轨道。据媒体报道,去年,当初推行公交市场化改革的上海市,开始掉头,政府将打通财政补贴渠道,重新主导公交资源。

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城市地方财政不足的现状,史其信建议,政府应该从财政各个方面调整,优先发展、扶持公交,要想办法拿出钱来,补贴公交运营公司的亏损,使其完成为老百姓出行的服务。

徐宗威同样认为,在公共财政不足或者有限的情况下,关键是政府怎么看待公共需求,怎么样来排队?政府应该把社会公共交通的需求放在xx。

公交企业毕竟是公用事业,不能因为改革了,就把公益事业的性质变了。徐宗威说。(兰州318日电 /记者张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司机活不下去了,昨日兰州公交停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