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硬盘跳线设置- 相思树树- 流泪的相思树- 和讯博客
图解硬盘跳线设置 [转贴 2007-04-03 04:24:30]   

图解硬盘跳线设置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你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二、设置跳线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主板跳线
  主板上的跳线一般包括CPU设置跳线、CMOSxx跳线、BIOS禁止写跳线等。其中,以CPU设置跳线最为复杂,如果你的主板比较老,就必须在主板上设置内核电压、外频、倍频跳线。根据主板说明书和CPU频率,设置上述对应跳线。通常情况下,主板上对应CPU电压的是一组跳线(如图4所示),每个跳线都对应着一个电压值,找到合适的电压值,插上一个键帽短接它,就选择了这个电压值。同理,找到外频跳线(如图5所示)和倍频跳线(如图6所示),分别进行设置合适的外频和倍频。注意,每组跳线中只能选择一个跳线短接。对于软跳线的设置,将在《菜鸟学装机系列之十— — “ 蓝色禁区” 的14个经典设置》当中进行详细说明。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5.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6.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新的主板更为用户考虑的周全,几乎全部使用类似的软跳线,只剩下主板上的CMOS跳线开关还使用着最xxx的键帽跳线,它多是三针的跳线,如图1所示。通常,短接针1、2,表示正常使用主板CMOS,而短接2、3则表示xxCMOS内容。
  禁止写BIOS的功能并不是每个主板都有的,一般为两针跳线,具体是短接才能写BIOS还是断开才能写BIOS,要看主板说明书。
  有些主板会让用户自己选择软跳线还是DIP跳线,如华硕的P4T,若将主板上的10个DIP开关全设置为OFF,就表示使用BIOS中的软跳线设置,否则,就选择DIP跳线,其中开关6~10表示外频设置,主板说明书上有个大表格,你需要对照表格操作,选择合适的外频,DIP开关1~4表示倍频,它有2的4次幂种状态,即有16种状态,最多可以让使用者选择16种电压值。说明书上提供了14种倍频选择,剩余的两种状态,不是留着将来扩展功能,就是厂家没有公开的跳线或参数!
  2.硬盘跳线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 之间” 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 Master” 、“ Slave” 、“ Cable Select” (简称CS)。“ Master” (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dy}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 Slave” (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 Cable Select” (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小提示: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我们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如图7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 Master or Single drive” (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 (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 (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 (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如图8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8.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Western Digital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黑色长方块,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 Slave” (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Slave present” (表示当前盘为主盘,同时存在从盘)、“ Single or Master” (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3)Maxtor(迈拓)硬盘(如图9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9.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Maxtor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涂上黑色,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 Master(Factory default)” (主盘)、“ Slave(Jumper Parking Position)” (从盘)、“ Cable select for Master/Slave” (电缆选择)。
  (4)IBM硬盘(如图10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传统的硬盘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种跳线,个别的硬盘组合更多一点,也还是离不开这几个概念。但IBM硬盘就是与众不同,它的跳线特别复杂,其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接口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 Device 0(Master)” (主盘)、“ Device 1(Slave)” (从盘)、“ Cable Select” (电缆选择)、“ Forcing DEV 1 Present” (即设备0强制设备1存在,如果你的从盘比较旧,不能告之系统总线自己的存在,就应该将主盘设置为本跳线)。
  而以上这四种设置方式又可分别设置四种不同的状态:“ 15 Heads” (个别系统要求系统使用15 Heads的设置,硬盘的容量保持不变)、“ 16 Heads” (硬盘的默认设置是16 Heads)、“ 2/32GB CLIP” (对于DJN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对于容量小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但硬盘在LBA模式中显示的柱面值并不改变。对于容量大于等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扇区数大于66055248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个扇区,管理3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32GB的硬盘使用。)、“ Auto Spin Disable” (允许硬盘在等待状态中被唤醒)。
  当你的电脑不识别新的硬盘时,建议先将默认的16 Heads设置修改成“ 15 Heads” 设置,不成功再修改成“ 2/32GB CLIP” 设置。
  小提示:硬盘的跳线的图示虽然明确,但分清楚哪一边是开始端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方法一个是从助硬盘电路板那边的说明,另外一个是借助开机自检中关于硬盘的检测信息来确定设置是否正确。
  3.光驱跳线
  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光驱后面跳线图。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种,很少有其它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是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11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设置完光驱后,也可以通过开机自检信息进行检查。人们一般的习惯是将光驱设置在第二个通道的主盘位置。虽然光驱设置在主从盘位置问题不大,但如果要加装刻录机或DVD光驱,设置错误就不能正常开机,因此,还是掌握正确的设置方法比较好。
  4.声卡跳线
  PCI声卡一般只有连接光驱的CD模拟输出接口的几种音频线接口和SPDIF音频数字接口(与光驱数字接口连接),根本没有任何跳线需要设置。旧的ISA声卡的跳线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两个跳线,比如是否使用声卡上功率放大器,解决麦克不兼容跳线,如图12所示当中的JP1跳线。当你的麦克在声卡上不能正常使用时,可以尝试改变这个跳线。对于功率放大(AMP)跳线,它表示是否采用声卡上的功率放大器,它一般使用在没有功率放大器的音箱上,这类音箱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因此该跳线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如何恢复注册表
  问:如果注册表被损坏,应如何恢复注册表?注册表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除了人为错误地修改注册表外,造成注册表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应用程序、驱动程序不兼容或本身包含错误,以及遭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2.硬件方面: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硬件的质量不过关或过度超频,造成数据读写错误。
  3.误操作:非正常关机极有可能造成注册表被破坏或数据丢失。为了防止注册表产生错误或遭到破坏,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平时应做好注册表的备份工作。其实Windows每次正常启动时,都会对注册表文件进行备份。将System.dat文件备份为System.da0,将User.dat文件备份为User.da0。他们存放在Windows所在的文件夹中,属性为系统和隐藏。但是这种备份方式,并不是非常保险。因为Windows 98只是在每次启动时,简单地覆盖上一次启动所做的备份,即使注册表中本已存在错误,Windows 98照样备份。所以,可以利用注册表编辑器的备份工具进行安全备份。在注册表编辑器中,单击“ 我的电脑” ,再单击“ 文件” 菜单,选择“ 导出注册表文件” 菜单项(如图1),选择要保存导出文件的路径,然后输入新文件的名称,文件的扩展名为RE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3.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小提示:可以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器编辑或查看通过导出创建的.reg文件。
  如果是因为注册表损坏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就可以进行还原注册表。当注册表被破坏,如果还能启动到Windows中,系统一般会用自动备份的System.da0和User.da0文件,来恢复System.dat和User.dat。如果不能自动恢复,那么就运行注册表编辑器,单击“ 文件” 菜单,选择“ 引入注册表文件” 菜单项,浏览要引入的.reg备份文件,然后单击“ 打开” 按钮即可。
  如果注册表被破坏,并且计算机无法启动的话。此时,可以将注册表恢复为上次成功启动计算机的状态。单击“ 开始” 按钮,选择“ 关闭系统” 菜单,单击“ 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切换到MS-DOS方式” ,然后单击“ 是” 按钮,在MS-DOS提示符下输入Scanreg /Restore(如图2)。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4.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进入界面后,会排出{zx1}保存的五个注册数据,从中选择上次能成功启动计算机的注册数据后,按下“ Restore” 按钮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
    特别注意:恢复注册表数据一定要切记,在所提取的注册表数据保存曰期后的各类应用程序、硬件驱动程序等等也必须重新安装。
  
实战双硬盘安装
  一、确定连接方案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
  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dy}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如图1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5.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如图2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6.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根据图中标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就是从盘了,如图3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
  
  
[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的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dy}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zh1}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8.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如图5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dy}个IDE插槽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file:///E:/资料及教程/电脑维修网页教程/图解跳线设置.files/naps_1144079310_19.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小提示:如果你的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四、设置CMOS参数
  对于新的主板来说,一般都会自动检测硬盘参数。也就是说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无须设置CMOS。对于一些老主板来说,可能就需要手动进行设置了。
  启动计算机后,按“ Del” 键进入CMOS Setup程序的主菜单。选择“ IDE HDD Auto 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 并回车,可以看到{dy}、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按“ Esc” 键,退回到主菜单。{zh1}按快捷键“ F10” 或选择“ Save And Exit Setup(存盘退出)” 。退出CMOS Setup程序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至于如何用Fdisk进行硬盘的重新分区及用Format进行硬盘分区的格式化,很多文章都有介绍,无须赘述。不过在格式化硬盘时一定要注意“ 盘符交错” 问题。例如你已将新硬盘分为三个区,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能输入“ format D:” ,而是要输入“ format E:” ,否则你只会格式化老硬盘的C盘。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接老硬盘,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其实安装双硬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你能细心一般就可以顺利完成。如果你的主板比较老,安装双硬盘之后,如果出现在通电自检时就可能死机、锁住,或者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遇到传说中的硬盘容量限制问题了。

 

郑重声明:资讯 【图解硬盘跳线设置- 相思树树- 流泪的相思树-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