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好资料尽在此)
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
语文
本xx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xx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xx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2.
3.
4.
5.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镇化,xx下一轮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改善民生的发展才是切实的发展。中国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对房子的关注远远超越其他。近年来房价飙升,为普通百姓所诟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等信息。
与房子问题几乎同样备受瞩目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会议透露,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罗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zd0}的亮点是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让农民仔城市里生活,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这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纳的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对记者表示:“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是一个有利的政策,有助于xx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说:“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破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推进城市化,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是二元结构的一个制度安排,曾在 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现在提倡对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要提升城市化水平,户口障碍要放逐步xx。”穆光宗还谈道,有人建议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籍制度”,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想法。
针对城乡差异 问题,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克莱门斯·斯图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地区尤其是城乡间的差距,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了很大空间。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及福利水平,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很大,而且有着实际需要,这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地方压力过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诸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那么中国经济在2010年会走得更远。”克莱门斯·斯图贝这样对记者表示。
1.以下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对文中姚洋、穆光宗两位教授谈到的“城镇户籍改革”问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⑤养素丘园,易代如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地近族得以免罪。
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
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
D.张特立万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元世再次 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
陆游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意】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 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默而识之,
(2)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dy}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3)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6分)
(4)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一下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xx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文章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3)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 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6分)
(4)结合文章记述的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探究一下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填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也会使一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 的人物太多了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1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写一段话,得体地告诉这位母亲,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50字左右)(5分)
一位母亲说:“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他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昨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 出算术题等等,我这样做不对吗?”
17.从下面给出人物中任选两位,运用对偶修辞写两则评价。(6分)
示例——《水浒传》中的林冲:学压山神庙,英雄遭难落荒也;
《祝福》中的祥林嫂;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为,不要套作,不的抄袭。
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 ( B“遏制房价飙升”属于无中生有;C范围扩大,原文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 D程度不同,原文为“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来”。)
2.D (原文为“一定作用”,选项中为“巨大作用”,不符合原文的表述。)
3.A ( B曲解了克莱门斯·斯图贝的观点;C原文为“通过诸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D不合逻辑。)
4.D (正确解释:寻根究源,深入研究)
5.C (②表明有智谋;⑤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一,并不是不畏权贵;⑥赞扬张特立能保持中庸之道)
6.A (最终是“减死”,而不是免罪。)[来源:学科网]
7.(1)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诱”1分,“宁……耶”句式1分,“聊”1分,“杜”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8.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之白,以“堆”和“遍”“满”写出了梅花开得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2分,炼字2分)
9.三、四两句诗人想象化作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诗句的解析1分,想象或虚笔的分析2分,夸张1分,情感2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在写法分析上,学生如果只答化用柳宗元的诗句,可得2分)
10.(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1)A E (B项,“我”不是指作者,而是泛指。C项,“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原文并无此意。D项,小伙子并没有认为教授的阅读品味不高,该选项误解了小伙子笑的原因。)
(2)不同意。(1分)内容上:这段文字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2分)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xx小说、嗜好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做了铺垫。(3分)
(3)这个学生在教授的书房和藏书中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正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3分)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上去卖,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如果教授的藏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3分)
(4)理解: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在教授的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灵魂等。(4分)
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的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4分)(学生如果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12.(1)A E (B“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不是季羡林在《清华颂》中的表达,“这一切”指代的是前文中的“学习了新知”“学习有所收获”;C 断章取义;D四篇文章均为季羡林的作品。)
(2)①表达了季羡林对两所学校深厚的情谊,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这样的笔墨使传记的记述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②引用传主的话,让传主自己站出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③为作者解读传主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依据。[来源:学科网ZXXK]
(3)清华其神是指清华大学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那种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在季羡林的生命中留下的烙印,成为了他的人生根基,使季羡林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3)
(4)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打下坚实的基础。清华的求学历程成为季羡林日后学习新知、学有所获的根基。(2分)成功的因素之二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北大为他一生的治学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2分)
启示部分学生可结合以上成功因素的一点或两点进行阐发,言之成理即可。(4分)[来源:学科网]
13.A(A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B.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14.B(A语序不当,“统筹安排”要放到“循序渐进”前。C不合逻辑,“了”与“将”矛盾。D“基地”是“有效手段”搭配不当。)
15.D
16.
评分细则:称呼“阿姨”(1分)。委婉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1分)。分析“为什么”(3分)。“为什么”可以参考为:别把“家庭教育”仅仅诠释为“家庭学习”。别让家长只是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助教”。
17.﹝答案示例﹞[来源:学|科|网Z|X|X|K]
祥林嫂:一生若草芥,讥笑声中行乞鲁镇;
残年如风烛,祝福声里惨死街头。
王熙凤:八面玲珑,放诞泼辣,明是一把火;
桑地亚哥:孤舟中寂寞的硬汉;
(每则评价3分,其中对偶修辞1分,内容准确精当2分。若对三个人物全部作出了评价,按前两则评分)
18.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