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配线架打线顺序_鹭过长空_百度空间

***

***

1.6类系统的带宽是多少?

在ISO 11801和TIA 568草案中都把6类布线系统定为250MHz。对于电缆、连接器、链路和信道,所有的性能参数如NEXT、PSNEXT、插入损耗和PSELFEXT等,都定为这个频率。早先的6类系统草案定在200MHz,但由于99v行业特别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要求,于是提高了25%,即现在的250MHz。

注意:200MHz仍是一个临界值。两个6类系统标准草案中都要求0dB PSACR仅略高于200MHz。

2. 0dB PSACR有什么重要意义?

它是衡量整个布线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打一个比方,它就像是通过把脉来检查布线系统的健康情况。根据TIA 568 6类系统规范草案6a,PSACR的定义是:“衰减/串扰比(ACR)功率总值:是根据插入损耗和PSNEXT之间的差别算出的值,它是信噪比的一种,单位为dB。”

简单的说,0dB PSACR出现时的频率,就是该布线系统的{zd0}可用带宽。超过这个频率,系统将无法工作。运用SNR(信噪比)的定义,就是在某一点噪音电平十分接近于信号电平,以致于接收器无法确定它接收的信息是什么,因而无法处理信号。

要证明某厂家的布线系统合格,发生0dB PSACR的频率应超过200MHz。频率越高,系统越好。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的PowerCat 6系统,当配置为4-连接器的信道时(这是工业中定义的最坏的情况),仍持续在高于280MHz的频率下发生0dB PSACR。

3. 6类系统规范的情况怎样?

直到2000年7月,6类系统规范无论在ISO还是TIA标准中都还是草案。

(a)TIA568

TIA布线系统标准委员会已经制订了关于6类系统规范的草案6a。准备把它作为即将发布的TIA 568-B规范的附录,TIA568-B是美国布线系统规范的一个新版本。

该6类系统规范草案于2000年5月1日给到委员会成员手中。这个规范还远没有{zh1}完成,其中大量的参数还都标记为“TBD(待定)”。这也就意味着,在规范最终完成并出版发行之前,还有一些性能特点要修改。{zx1}版本的草案与第5版本草案(1999年5月26日制订)相比就有一个主要的修改,它对信道和链路的规定都从200MHz增加到了250MHz。TIA标准委员会成员说将在2001年晚些时候批准6类系统规范制订为附录发布。

(b)ISO 11801

ISO布线系统标准委员已尽力跟上TIA布线系统标准委员会的工作,以确保两个标准文件之间协同作用。6类系统最初定义为E类链路和信道。2000年5月8日的{zx1}版本N598,对前一版本进行了修改(包括对插入损耗和插入损耗偏差的定义),以符合TIA 6类系统的发展。

4. 应该指定要使用的6类系统吗?

这个问题一般很难回答。简短地说:“应该。”无疑,6类系统是目前我们可用的{zg}性能的UTP(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许并不是{jd1}必需的。

主要是考虑成本问题。6类布线系统在性能上确实比超5类布线系统优越很多,但它的成本也增加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低于每秒千兆位(Gbps)的应用,超5类系统更合适。在数据传输达到每秒千兆位或更高时,人们才开始考虑6类系统。有一些正在开发的应用,例如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就需要6类布线系统。目前,这种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的网络接口卡(NIC)比采用超5类布线系统的全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还低30%。

考虑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时间。既然布线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支持这么多的网络转型,就必须要考虑长期的成本。如果您或您的用户有一个有效的网络转型程序,该程序包括在布线系统设计生命期内的千兆位或更高的以太网,就应该首先考虑6类布线系统。

如果没有网络转型方案,或是该方案还比较模糊,6类布线系统会为防止退化提供极好的安全保障。如果您从一开始就优化布线设计而不是安装一个低类别的布线系统,就有更好的机会能支持未来的网络应用。记住,现在超5类系统是规定的布线系统中性能{zd1}的。

然而,如果网络转型程序是为低于千兆位/秒的网络设计的,那么超5类布线系统就是您{zh0}的选择。它有很强的能力,会支持目前所有普遍的网络应用,如10BaseT和100BaseT以太网,622Mbps(兆位/秒)ATM,它还能促进向将来所需的每秒千兆位的应用转型。

5. 应该怎样选定6类布线系统?

参考恰当的工业标准文档是非常重要的。6类系统规范已经提出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也有显著的改变。有些厂家声称他们的电缆和/或连接器“符合6类系统规范”,但不说明到底符合哪个版本的草案。要知道,有些产品符合1998年6类系统草案也符合TIA 568草案2或草案3,但可能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草案6a或{zh1}定版发行的版本(该版本有望在明年发布)。

很明显,说系统“符合6类系统规范”是不当的,因为至少还有一年才会发布比目前版本有所改进的规范。人们所预计的很多修改,将会导致一些产品需要改进,甚至会造成价格上扬。因此,即使现在询求符合最终6类系统规范的产品价格也还太早。

如果您现在或不久的将来要指定选用的6类系统,它必须符合下述文档的规定:

(a) TIA/EIA 568A + PN-3727草案6a(2000年5月1日发布) 或

(b) ISO/IEC 11801 WG3n598(2000年5月8日发布)

6. 是否有规定6类系统的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标准?

没有。目前{zx1}的标准就是ASNZS3080:1996,其中规定了5类系统为具有{zg}布线性能的系统。在ASNZS 3080规范中还没有增加更高性能的系统类别,因为标准委员会CT1在等待{zx1}版本ISO 11801规范的发布。2000年3月ISO 11801发布后,CT1委员会已承诺改写标准,并于今年底发布,名为ASNZS 3080:2000。仍要注意,这最多也只规定了超5类性能标准。直到ISO发布最终的6类系统标准,CTI委员会才会开始制订6类系统的标准,预计要到2001年晚些时候了。

***

***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稳定,在xx布线项目中,部分或全部采用屏蔽系统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而与之相关的安装问题也屡见不鲜。从很多工程看,大多数屏蔽系统安装问题集中在工作区和配线架两侧,线缆敷设问题相对较少,形成一个哑铃结构。而这些问题均可溯源于在设计阶段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一些细节。如屏蔽模块的体型尺寸较一般非屏蔽产品宽大,不适于多个模块堆叠安装;屏蔽线缆的外径较非屏蔽线缆粗,硬度加大,这对安装时的管槽预留尺寸、线缆弯曲半径会有影响。笔者接触过较多屏蔽工程,涉及政府、xx、企业等行业,对工程中的应用和实施有些体会,特与业绩分享交流。

  首先得注意终端信息点安装密度。曾经在某政府工地现场看到,一个常规4口面板上满配安装了4个大大的屏蔽模块,里面的冗余线缆将面板都顶得凸起变形了,这样的暴力安装难免会在以后使用中出现问题。在规划时,应考虑采用单口、双口面板安装形式,堆叠的屏蔽模块多了,底盒里面的线缆肯定拥挤不堪,端接点位的线缆扭折变形会加重,并影响到实际性能。

  其次是底盒的深度考虑,结合各厂家的生产指标看,一般的六类屏蔽线,外径在7.2mm左右,超五类屏蔽线,外径在6.1mm左右,按照国际布线标准的要求,屏蔽线的弯曲半径需要为外径的8倍,这对于常规的70×70mm尺寸(宽×高)的底盒来说,是有点不够的,所以采取加深底盒,可以使得冗余线缆向内部纵深延展,以基本满足弯曲半径指标;另外的原因是屏蔽模块的体型及长度会大一些,应当考虑到模块在面板后的安装深度,以及满足模块尾部屏蔽线缆合理弯曲所需要的深度,所以也需要采用加深底盒。从实际施工效果看,六类屏蔽系统,{zj0}的底盒深度应为8mm,超五类屏蔽,以至少6mm深度为佳。

  对于屏蔽模块在地面安装的情况,要注意线缆从墙壁下到地面可能会有多个拐弯,故相关的金属管应采用较大口径(建议25mm)类型,并尽量采用大角度弯弧;另外地面安装通常会采用金属地插,目前的地插主要包括弹起式和开启式两种,开启式地插内部空间较大,且有螺丝可调节底盒在地面安装的深度(一般从55-85mm),如果楼板较厚,允许深埋,那么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为不破坏承重结构,楼板允许开凿深度通常在50mm以内,这种情况应采用弹起式地插。在弹起状态,屏蔽模块会随着斜面支架一起突出地面一定距离,这样可以给底盒内的冗余线缆较为安全的盘曲空间。

  底盒内的线缆预留也需要注意。目前的屏蔽模块主要有卡接式的和免工具安装的两种类型,免工具模块最为方便,一般安装时先在一独立尾盖上将4个线对处理好,再咬合进屏蔽腔体中,这种方式不需要卡接工具,线缆的预留可以短一些;卡接式的屏蔽模块由于要采用端接工具现场卡接,线头如果预留短了则会给施工带来不便。一个好的经验是:在安装底盒附近(如天花板吊顶上)预留一个中转盒,安装面板时,将底盒内部分冗余线缆回抽到中转盒进行盘绕,以减小底盒内的拥挤现象,如果端接出现问题,需要重新端接,也可以从中转盒抽出冗余线备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屏蔽系统接地的连续性。在工作区端接时,应遵循厂家的端接要求,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线缆屏蔽层不破裂损坏,并与屏蔽模块外层良好接触;采用钢管或金属桥架敷设线缆时,钢管之间、桥架之间、钢管与桥架之间应做可靠连接,并做跨接地线;配线间的每个屏蔽配线架应单独接地,即从配线架的统一接地点单独拉地线到配线间的TGB电信接地母线上,接地宜采用6mm2铜芯线,配线架对地的接地电阻小于1Ω(采用联合接地体)。良好的接地可以防止突变的电压冲击对弱电设备的破坏,减少电磁干扰对通信传输速率的影响。
   
  {zh1}要注意对配线间屏蔽跳线进行有效管理。由于屏蔽跳线的外径较粗,硬度较高,考虑到跳线需要进行合理盘曲和管理,线缆管理器宜选用加宽(2U)或加深的类型;另外为了防止跳线拥挤现象,要合理选择跳线长度,如一个42U机柜的内部跳接,就没有必要配置3米长跳线。我们的体会是可根据配线架与交换机的位置摆放关系,配置合理长度的跳线。

***



郑重声明:资讯 【110配线架打线顺序_鹭过长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