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京华之我的自行车(二)_晓月_新浪博客

    我们小时候,骑自行车姑且也可以算做一个游戏活动吧,那时候可不象现在想买个玩具自行车就随意买了,一个家庭能有两辆自行车真的是不多的呢。那时小孩子到三年级左右就开始学骑自行车(也有早到一二年级的),这好象也是学生必须的技能之一,象现在的学驾驶。孩子们最希望的就是家里有个小点儿的车,那时二六车还不多,最多的是二八,谁家要是有二四车真是让人羡慕死了。

    小孩子一开始学车,先练习溜车,就是一只脚放在脚凳子上,另一只脚在地下蹬;接下来是掏腿,就是一条腿从大梁中间穿过够着另外一面的脚蹬子骑。以前的男式车子都有大梁,车子高大梁也高,学完掏腿就要学上大梁了,这对于小孩来说是一个技术活,因为腿短造成了两种情况:{dy},不好上去。第二,不好下来。如果撞车或者摔跤那就是一惨的。不过在大梁上骑车有一种景象让我现在还记忆很深,小孩腿短骑在大梁上,如果要想蹬车子就得左右扭动小屁股才能够着脚蹬子,我记得那时一群群孩子们,一扭一扭的姿势和那晃动的小屁股们真能勾勒出孩子们的天真与童趣。

   

   二八式自行车

    当年,每逢星期天(周六上课),常可以见到一群一群的孩子掏裆骑车,铃声大作,穿梭于大院楼群、胡同里和没有红绿灯的马路上。当然,孩子小,用这种方式骑车,控制车把难免不协调,弄不好就惹祸。我们院有个孩子七八岁时掏裆骑车,曾经在马路上把一个更小的孩子撞成骨折,送进儿童医院住了很长时间。出院后的一段更长的时间里,闯祸孩子的家长还时不常拎着东西去看挨撞的孩子。孩子学车,进步是神速的,没多久就开始耍花活比车技了。双手撒把都小菜一碟,倒着骑的,拐90度弯的,互相别车的,坐在后架子上骑的,一前一后带俩人的,骑两辆车(骑一辆带一辆)的,站在脚登子上用双腿固定车把,把双手张开的,跳上跳下,不用脚登子的,最绝的是能双脚踩着脚登子,车不动,把自行车当凳子坐,名曰“定车”,不少北京孩子有这个本事。也常见的是一帮孩子在马路上“飞车”,和公共汽车比速度。

    到了中学的我们,骑自行车上学是普遍的现象。xx或者课后的晚上骑车集体出行群游成了最普遍和快乐的活动。很多初恋似乎也和自行车有关。男生骑车带着女孩子飞驰而过是件十分神气的事情。我们中学那个班因为起码一半人是自行车爱好者,而组织了大量精彩的远行,先期领略了不知多少今天已经成为京郊xx旅游区的景点(那时也就是无人问津的荒山野沟)。至今说起这一段,大家还是津津乐道。前些时候当年的支书邢学东让我一定记载一下“上山一个多小时下山十分钟”的故事。那是一个初夏爽朗的早晨,我们庞大的自行车队向昌平出发,没出北航大门多久,先是看见一起撞死人的车祸,大家不免心悸。之后途径明陵,大家一个个地研究了十三陵里那些破败而神秘的为开放的皇帝陵寝(说实话真不知道里面躺着谁是谁),之后进入山区。陡峭的盘山路有些地方根本骑不上去,只能推着走,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到达了一处泉水潺潺的山沟,大家男男女女说笑打闹、打牌野炊一通后下山回城,还是陡峭的山路骑下来,风驰电掣,惊险之极也刺激之极。我们的旅游“常委”之一是刚学会骑车的女生林彦,据她后来说,经历这么一次,技艺大长。可林彦的母亲知道后真是后怕,将“上山一个多小时下山十分钟”的事情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震怒,把我们自行车爱好的首犯们“留堂”提审,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像这样的经历还有夜游圆明园、奔袭十渡等等等等。

    热爱骑车,也必须多少学会些修车。就像现在开车的人,多少要知道些汽车的原理。

    我能学会补轮胎,都是从门口地摊那里学会的。那时的人们喜欢什么都自己动手,也就是今天时髦的DIY。本来城市里是有很多人在外面摆修车摊。在外面车子坏啦,往小马路上推几步找到一个摊儿,花两钱儿就能重新骑上路。不过那时因为迷恋自行车,只要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轮胎瘪气,我都是推回家自己动手。

    先找空地放稳车。摸摸看看外胎表面上有没有明显的异物。注意看有没有玻璃、钉子之类的扎进去。有的话要先拔出来。再看气门芯上的蚂蟥嘴有无破损变形,觉得不爽就换一个。换蚂蟥嘴的窍门是把气门芯捏住,左右旋转小臂,把气门芯旋进橡皮管中间。等皮管达到气门芯上的锥形凸起处,把橡皮向下翻折,大概翻折一半长度,这样的话,等到继续旋进去气门芯,再把橡皮翻回来,就可以盖住气门芯上的小锥体。蚂蟥嘴换完啦,给轮胎充气看看,还是不行,再开始检查内胎。

    然后,找一个盆子,放进半盆水。先放一边待用。把车放躺在地,钢圈眼旋转到面前,用尖嘴钳小心的夹住固定内胎用的、旋在气门嘴上的小螺圈,拧下来放好。嘿嘿,如果不小心的话,气门嘴的螺纹被钳子给磨平,这个内胎就xx废了,只能当补胎皮用啦。这种蠢事我干过的。下外胎要用平口螺丝刀,顶入外胎和钢圈的接缝处,把外胎朝向你一面的胎边撬出钢圈。

    外胎一整边撬出钢圈,手指从外胎和钢圈的缝隙中伸进去,先在内壁摸一圈看有没有东西扎进来。以免刚才看漏掉。下内胎要先使点劲从圈眼中退出气门嘴。退出来后,剩下的内胎轻松的往外拉就行。拉出全部内胎后,气门芯,固定螺帽安上去,打气,不要太足,让内胎鼓圆即可。这时候拿过旁边的水盆,把这充气的内胎一段一段的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来的地方,就是漏眼。万一是内胎沿着气门嘴的固定铁片边缘有裂口,这个胎就没有补的可能,可以捡起来收藏用啦。继续放内胎入水检查,看内胎有无别的破损之处。把带里气放掉。螺帽,气门芯卸下来放好。只要对内胎有操作,除开检测漏眼,一律要放掉气之后才能进行。此时再用抹布擦干内胎。记住漏眼的位置,把气门嘴转到圈眼处,内胎整成大致圆形,看准漏眼对应外胎的位置。手指头伸进去,仔细摸摸那里外胎的内壁,看有没有什么小硬物嵌在外胎皮中间。如果有而不xx掉的话,补胎要前功尽弃的。

    看漏眼的多少和位置,从废旧内胎上剪下大小合适的一块矩形。矩形四个角还要修剪成圆弧。这个圆矩形的边要斜切,就是皮子的横截面得是梯形。用木工锉子锉皮的内面以及内胎的破眼周围,锉出的花纹面积稍大于补胎用皮的面积。不要锉的太大太深,所谓花纹就是皮厚薄不均。这对内胎皮有损伤,薄的部位就是应力触发点。但是没有花纹,两块光滑的胎皮是粘不紧的。注意不要锉到手掌上。那样不破皮也会火辣辣的疼一下。锉漏眼部位要小心,搞不好破损会越锉越大。要一下一下的向前方锉,不要用前后来回的方式锉。胶水要等用的时候才打开。否则和空气接触时间长啦,会氧化失去粘性。把胶水涂到两块皮上,5、6秒之后,等胶水稍微有点干,把那修补的胎皮贴住破损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内胎的前后面,让两块皮粘得牢固。还可以把内胎放到小木块上,用螺丝刀的木把儿底端砸一砸粘结处。再过一会儿,拿出螺帽气门芯安上,打气,放到水里检查,看看是否补的成功。{zh0}是一次成功。要不把那块皮撕下来后,指不定内胎变成啥模样。补胎补多了,心里有把握就可以省掉检验这一步。
    确定无疑内胎不漏气,再次卸掉螺帽,气门芯。开始上内胎。先开始当然是穿气门嘴进去钢圈眼,把内胎塞进去环住钢圈,尽量让内胎平整,不要有扭曲拧转。再就是上外胎。外胎上到其周长的2/3都很轻松,后1/3需要用点力。最难的是只有15-20厘米的胎边留在钢圈外面的时候,左手一把捏牢钢圈和外胎,右手拿螺丝刀一点一点的向里压。这个时候用螺丝刀千万小心。深浅一定要适度,力量尽可能的小,不要伤到内胎。我曾经把家里的一辆28车的内胎给撬伤啦。当时全部安装好后,发现还是漏气,只好拆下来再重新检查一遍,在内胎上找到两个小眼,两个眼之间距离正好是螺丝刀口的长度。

    上好外胎,开始上螺圈,气门芯,螺帽。前文我始终在强调要把这些小东西放好,就是在要用的时候方便找到。如果乱扔,费死劲补好轮胎,却突然发现这些小东西找不见,车子装不起来,那对成功之后的洋洋得意有重大打击。

    全部上好后,把车子立起来,打足气,轮胎老老实实不再瘪下去。把工具器件收拾进工具箱,盆子里面的水倒掉。地板拖干净。一切收拾完毕。车子推出去放好。下一次的冲锋又可以勇往直前了。

还有很多和自行车有关的游戏或者恶作剧。用气门心制作水枪,用链条制作打火柴的链条枪是最常见的自行车衍生玩具。拔或者松动别人的车子的气门心则是特别普遍的恶作剧。给别人车带打针制造慢撒气,也是常见的“惩罚行为”。

    我们小时候大人的自行车除了是自己上班的交通工具,更有着买菜、带孩子上下学、带老人看病、接送女朋友等等众多功能。我的小学同学对我说,我最早关于自行车的回忆是幼儿园时候妈妈接我下学时候的车!那个时候家长好像都把后车座按上一个小后座,小朋友们就不会从后座上面掉下来啦。就是可惜没有照片啊!现在我都这么大了,妈妈的那台自行车也早就不知所踪了。还有就是那时大多数人都在车前面安装一个铁框,下班买的菜,书包、文件全都放在里头。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几乎见证了全部“类自行车”发展演变的过程:

    凤凰、{yj}、飞鸽时代——幼儿园、小学时候的记忆;
    变速车、山地车时代——后中学时代的记忆;
    记得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捷安特、阿米尼。
    摩托车时代——90年代后大学时代的记忆;
    关键词:大阳摩托、本田摩托。
    电动车、折叠车时代——白领流行时代的记忆;
    关键词:爱玛锂电车、折叠车。

    关于自行车和我们那个童年实在是分不开,有关它们的事情,我只能随心所欲地截取里面的片段。回忆自行车,无争议地把我带回童年那个没有污染的北京,没有污染的童年的北京。我们的童年,真是没有一寸莠草,没有污秽的净土;童年,是一片无遮无拦、清新明朗的天空,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清澈见底的小河;童年,充满着纯真和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胡同里的自行车

    自行车,像一位最真诚的朋友,曾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觉得它也是一位智者,告诉我很多道理。关于自行车的事,实在是太多,有了自行车的回忆,可以驮着我在人生路上不断缓缓地向前向前……

 

    2009-6-1儿童节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童梦京华之我的自行车(二)_晓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