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在祖傳木匠家庭

我出身在祖傳木匠家庭

2010-03-22 03:10:37 阅读4 评论0 字号:

木匠的历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出了个xx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鲁 国人,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岁月里造出了“云梯”、“勾强”等用于战争的器械,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 明了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匠工具。他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的共同祖师。

唐代的《敦煌民俗学》记载, 唐代敦煌上梁要唱“鲁班歌”,清代蒲松龄写有《木匠》诗:“木匠祖师是鲁班,家伙学成载一船。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

城镇村莊年已七旬的老人我的父親是个远近闻名的木匠,他十多岁跟随我爺爺学做木工,至今木匠生涯已经五十多年了,锯刨凿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花饰雕刻。但是後來被我們請進了城作了別的,現在在家休息。如果20年前走進我老家居住的小屋,墙上悬挂着木匠所用的各种工具,有折尺、曲尺、三角尺和各种锯子,墙边的桌子和板凳上放着各种长刨、中刨、短刨、线刨、蜈蚣刨 和平凿、圆凿、扁凿、斜凿,以及墨斗、划线刀、斧子、锤子、木锉和一些我叫不上名的工具。

“我们家木匠是{zc}的,我从小就跟父亲学手艺。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当时在农村里也算是专业技术人员。那时农村里大多数人只守着几分田地过日子,其它谋生途径很少。男孩长成后学做木匠 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道是男人百艺好随身,正是有了木匠这门手艺,我年轻的时候,十里八乡媒婆都到我家来提亲...”  曾经一段时期,结婚请木匠打家俱是一种时尚。那时,木匠被请到家里来做家具,东家每天要管两顿饭、一顿点心、一包香烟,这些都不算在工钱范围 内。木匠一年到头在外做活,吃着百家饭做着百家事,很受人尊敬。

“看一个木匠的手艺好不好,只要让他打一个小方凳或者 一把小椅子就知道了。别看方凳小,它囊括了所有的木工手艺,虽然它只是一个四只脚呈一定斜度的小件物品,可要让它四根腿都能平稳着地就不容易。需要将每一 个榫头榫眼定位准确,这就是木匠手艺高低的综合体现。过去木匠是不用钉子的,铁钉是从外国传入的,所以叫洋钉。手艺好的木匠所盖的房子,打造的家俱,数十 年、数百年依然坚实牢固,其根本原因就是采取了榫的结构。”

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木工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工 具机械化,开料用上了电锯,刨平面用上了电刨,做榫眼也不必再用凿子一下一下的凿。再后来,合成材料代替了原木,原有的工序渐渐被舍弃。现在的家俱基本上采取拼装,各种紧固件与钉子xx替代了榫头。木匠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已经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若干年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木匠手艺这一说……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出身在祖傳木匠家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