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3 09:34:37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枣庄东方国际学校的王继柏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第4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我设计的说课共分六个大环节:1、教学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3、学习者分析;4、教法与学法;5、教学过程;6、教学的课后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活动设计放在xx,把知识的教学融于实验活动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真正让学生自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使学生经历、体验、感悟,达到收获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教材内容分析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实际上分为三大部分:(1)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循环以及造成的影响;(2)二氧化碳的性质;(3)二氧化碳的制取。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本课的内容适当做一下顺序的调整,本来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先学习二氧化碳的循环,再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zh1}学习性质。我安排的顺序是: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因为先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有铺垫的作用的,比如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的收集、检验和验满都需要先了解性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2)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目前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CO2的循环,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和人身健康的情感以及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3、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规律的归纳总结。
三、学习者分析
2、起点分析:
在知识基础上,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应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个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去系统地认识二氧化碳。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总起来说就是“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2、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
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来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 激情引入 多媒体展示: 1、播放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遭受飓风袭击的录象片断 2、在意大利的一个屠狗洞里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这屠狗妖是…… |
以趣引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主动积极的探究氛围。
|
(设问)1、短片中提到飓风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又是什么? 3、屠狗妖到底是什么呢?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
探究问题一: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循环以及造成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106页的图像,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从中获取信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分析图象的能力。 |
学生积极把自己和小组获得的成果展示出来,此时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补充答案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 让学生展示成果,主要是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与语言表述能力,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更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设疑)什么原因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呢? 此时学生分析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途径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
(总结与过渡)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上升。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跟踪测量,对你有什么启示? 此时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 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而富有意义的工作。 |
(设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影响有利还是有弊?学生大胆发表各自的见解 | 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 |
多媒体展示: 1、展示教师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说明二氧化碳增多的危害,以及温室效应的含义。 2、科学家对待温室效应的不同观点。 3、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温室效应? |
信息共享的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气氛更融洽,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
(过渡总结)刚才的学习让大家看到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那么它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有其两面性,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
探究问题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分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首先,多媒体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几个关于二氧化碳的现象或用途,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且设计的问题要和二氧化碳的各个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保持一致。 |
以趣引思,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
分组探究物理性质: 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托盘天平、烧杯、4瓶二氧化碳气体、试管、矿泉水瓶等仪器和药品,要求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 同时再强调实验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并要求各实验小组的学生把设计的探究方案在全班交流。 |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各探究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把知识的教学融于活动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 |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 | 让学生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与语言表述能力,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成果。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
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比较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提出不同与刚才进行的探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可以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让一些有独到见解或典型错误的学xx表意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得到正确的结论) | 1、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探讨氛围中倾听、质疑、表述,学会在比较和合作中欣赏他人。 |
分组探究化学性质性质:化学性质的探究和物理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是相似的。 |
|
达标练习 设计有基础、中等、灵活性的达标练习题,当堂达标,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堂批改矫正和反馈 | 进一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探究问题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除分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外,还要进行类比归纳,主要在药品、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检验等方面。 |
|
引导提问:制取一种气体从哪几方面来研究?此时学生回忆、回答。 | 从已有知识出发,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
出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探究重点——药品的探究。 提出问题:1、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2、实验室那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较为恰当? 此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列举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出其它方法让学生观看和体会。 |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学会比较和筛选。 |
然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最恰当的方法,分组探究实验、交流,展示结果。 |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zd0}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
多媒体展示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此时学生观看、分析,自己得出方程式。 | 渗透复分解反应,提高学生动脑能力 |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性质自己选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此时可以出示启普发生器引发学生对发生装置的改进和优化,进而设计多种类似原理的改进装置。 | 请一组同学汇报展示,其他同学如果有什么疑问可立即提问,展示的同学需作出解释。 |
合作与探究: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合作制一瓶二氧化碳 |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
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异同 | 提高学xx现问题的能力,巩固气体制备的要点和规律。 |
梯度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 巩固知识,了解掌握情况 |
反思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学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见解?(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 依据元认知理论,这部分先由学生叙述,教师进行补充整理和解答,一方面让学生再次回顾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更是对探究过程的再认识,对思想方法的反思,可为学生以后解决问题提供经验和教训。 |
布置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更好的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作业的布置上,我安排如下: (1)试一试,你能行:课本题(必做题) (2)够一够,你优秀:选做题 |
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
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 现代的教学手段是无法代替粉笔和黑板的,让学生的思路更有层次和抓手,教师一定要有必要的板书,可以是纲要式,不要怕花时间。 |
六、教学的课后评价与反思。
我在本课的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突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上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分组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即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以研究者、探究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渗透,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来探索新问题,进一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科学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出的设想;
3、集体讨论,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比较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