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无效环节再造流程提高教学效益

删除无效环节 再造流程 提高教学效益

2010-03-18 20:53:24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删除无效环节 再造流程 提高教学效益

    —— 以高中化学“大单元四环节”教学为例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   王笃年 

     新课程“新”在哪里?我们分析认为,一是新在教学内容。很多时代性强的知识进入新课程。二是新在教学要求的提高。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知识点,发展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三是新在教学策略和方式变革。倡导教学的科学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要采取适用其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以获得{zy}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是否科学。

     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化学教育是在实验室里以xxx的教学方式进行的。现代学校兴起后,班级授课制度下,化学和其它理 科一样,一律借用古典人文学科的“讲读模式”进行传授。教师是知识信息的{wy}来源。教学就是上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复述。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化学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各种实验也只是为了帮助实现这种传递。教学的功能被定位在知识传递这一层次上。其结果是,一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被忽视;二难以顾及教学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功能,即教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这一功能;三就化学学科而言,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开设的起始年级是中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很强的阅读理解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估计不足,利用不够。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借本次课程改革的时机,尝试对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方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删除以往教学过程中一些无效、低效的环节。采用“大单元四环节”教学模式再造新的教学流程。“四环节”是指:自学自研、问难讨论、精讲点拨、运用评价。 

一、自学自研

这是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基础,特别是阅读理解力基础,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新设置的教学环节。

“自学自研”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有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主要是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做到有重点地听讲,提高课堂学习(知识接受)的效率。而“自学自研”含有“学”和“研”两个层面,“学”就是要自学并掌握教材上的基础性内容,通过自学能独立解决教材习题中的绝大多数问题,而“研”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初步的思考和研究,能根据教材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可以这么认为,原来的“预习”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对于学生的硬性任务要求,故并不占用课堂时间,xx是学生(为更好地听课)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自学自研是有硬性的任务要求的,所以也给出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

“自学自研”课一般由教师提供一份自学自研指导提纲,提纲包括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和知识体系整理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设问,以及启发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的指导语等。除以上外,自学提纲中还应该包含有关的补充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

自学自研之后,一般要对学生进行自学自研情况检测。可以采用课堂开卷形式进行,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学法指导的作用。即,通过检测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学自研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本单元内容做进一步深入自学、自研,并在今后其它单元的自学自研中注意方法和方向。

学生自学自研过程中遇到、想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积累下来交给老师,以便于老师整理并据此组织“问难讨论”课,准备后边的“精讲点拨”课。

通过看下边学生在自学自研“金属及其化合物”后提出的部分问题可以知道,我们过去的授课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问题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

1、什么是碱金属?

2、什么金属的氧化物的致密的?为什么有的致密有的不致密?

3、铁和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的实质?为什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不溶于酸了?

4、钠与盐酸反应是直接与酸反应还是先与水反应再与酸反应?

5、为什么钠与水反应时,钠球会四处游动?

6、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是H+先得电子还是Cu2+先得电子?

7、钠表面的黄色物质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8、钠在空气中最终变为什么?

9、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为什么有两性(而钠、铁等则没有)?为什么铝与碱的置换反应要加水?

10、金属铝与NaCl并不反应,为什么铝制品还“怕”盐(NaCl)?

11、明矾是如何在水中变成氢氧化铝的?氢氧化铝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别的物质能吗?

12、为什么用氨水制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

13、为什么书上说铁与水不反应?不是铁在水中(潮湿环境中)可以生锈吗?

14、为什么铁与水蒸气反应不形成氢氧化铁?

15、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中肥皂水有何用途?放火柴干什么?棉花有何用?放出的是氢气,为什么不是蓝色火焰?

16、检验铁离子Fe3+时加KSCN时发生了什么反应?为什么亚铁离子遇SCN-不显色?

17、Fe2+是淡绿色,为什么Fe(OH)2是白色?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灰绿色的是什么?

18、焰色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9、为什么要用铂丝或铁丝而不用别的?为什么要用煤气灯?为什么要用盐酸洗铂丝?用硫酸行吗?

20、为什么观察钾的火焰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什么是钴玻璃?

21、为什么碳酸钠、碳酸氢钠均呈碱性?

 二、问难讨论

这是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设置的一个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独特环节。目的是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使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透,通过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认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强化正确的学科观念。

问难讨论课一般是基于上述学生的问题设计的,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解答,对于学生的解答可以由学生给出补充完善和评价,复杂的问题可以由教师给出提示,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只有极个别学生问到,而又难度极大的问题,可以课下单独给以解答。

“问难讨论”的“难”字,有两个读音,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上声,是“难题”的“难”,即问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是学生问教师,也可以是教师组织下,学生问学生;二个读音是去声,即“责难”的“难”。有故意难为对手的意思。可以是学生“难为”学生,也可以是师生间相互问难。学生在自学自研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虽然已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拿出来为难对方,似乎是一种学术游戏。这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一种交流方式。

问难讨论课是扩展教材内容、拓展学习要求的很好时机,教师可根据预先的规划,结合学生的思维所及之处,适时地引导拓展,借解答学生提问之机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和能力训练。

三、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精讲的意义在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自主建构新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掌握了知识的结构,才可能使许多与其有关的知识与该结构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实现高效率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知识结构”{jd1}不是指知识的框架,而是知识间联系的“紧要之处”。而“精讲点拨”就是要帮助学生打通这些“紧要之处”,形成稳定清晰的认知结构,为新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压强改变为什么只影响气体反应的反应速率?为什么在固定体积的容器内充入少量惰性气体,虽然压强大了,但不会影响反应速率?”

精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但决不是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梳理,并不是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地堆砌知识要点,而是透彻地讲解重点、难点,讲知识在内在体系,讲自学和研讨中没有涉及到的疑难。一般知识略讲或不讲,避免学生对课堂和教师形成依赖性。

四、运用评价

“运用评价”包括“知识应用”和“学习情况评价”两方面的内容。运用的环节包括学生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知识点的复习、知识系统的小结、必要的习题巩固、“二次问难”,“评价”其实贯穿于整个四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目前教学形势下,单元学习情况的终端评价则主要体现在最终的考试检验。

学生实验是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直接应用。进入新课程后,我们在反思以往学生实验课教学利弊的基础上,决定对学生实验课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学生先看教师演示、再自己到实验室重复做一遍的“照方抓药”式,改为“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型的学生实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每次实验,我们都是只提供给学生实验用品清单,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自主设计后去实验室实验,实验报告要求“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做的什么就写什么”,必须写“问题讨论”,提倡写“实验心得(实验收获)”。教师批阅时,也是重点看后边这两部分,因为只有这两部分内容才体现出学生的独创性。

看看下边这些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收获与感想)片段,就可以知道学生在新实验课上的收获是很大的。

——“看到一桌子的试剂使我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苦苦搜索脑中我所知道的化学反应,观看试剂思索哪些可以反应,哪些不反应。可是有些反应现象并不如我所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如:FeCl3与硫酸应该是不反应的,可是原本黄色的液体(FeCl3溶液)加入硫酸时却变得透明了?!还有,加热NaHCO3溶液时有大量气体逸出,我猜想应该不是水气,因为水沸腾时放出气体远没有那么猛烈。……看来,酸碱盐还有很多性质有待我去探究。(高一4班李子倩)”

——“在这一次实验中,我还知道了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有假设,否则无法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也就白做了。(高一4班孙韵佳)

——“在收拾水池时,我发现有一块紫甘蓝的角上是蓝黑色的,实验中紫甘蓝遇碱变黄,遇酸变红,那么它遇到什么变蓝黑色呢?(高一3班许冰洁)

——“我们用BaCl2与CuSO4溶液反应后再滴入石蕊试剂,结果液体变红。BaCl2与CuSO4反应后应该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那么是什么让石蕊试剂与之反应变红的?(高一3班任甜静)

——“通过这次实验,我更觉得这个世界真奇妙!有些物质反应后刚形成的沉淀是一种颜色,而放置一段时间则变为另一颜色。(高一4班刘梦迪)”

——“这次的实验课很特别,因为{dy}次没有按课本上的规定去做实验,而是由自己设计、任意选择物质去实验,这样我们就摆脱了以往受书的限制,拥有了独立思考、自主发挥的机会,这样的实验更能锻炼我们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到一起。……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而想做的实验很多,这便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去应对,于是也就考验了我们的合作协调能力。(高一4班韩侨宇)”

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固然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系统的小结也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然后,学生完成必要的精选习题,自我检验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二次问难”课上提出,教师则根据学生二次问难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补充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

目前,上述“大单元四环节”教学新流程,由于改革幅度大,只是在部分班级中实施的,但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xx可以,也应该在全体高中学生中推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程的彻底改变,导致短时间内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备课的程序、内容xx变了,每一单元都需要进行一次备课(设计自学提纲)、二次备课(收集问题、准备和组织问难讨论)、三次备课(运用评价设计、二次问难课的组织);再加上部分学生对自学自研的不适应,短时间内体会不到这种学习模式的优越性而形成抵触情绪、甚至放弃运用这一方法,导致学习质量下降。这些都会给本教学模式的推广造成一定的障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加强对学生的提前引导、过程疏导、补救工作,{jd1}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删除无效环节再造流程提高教学效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