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式碳酸铜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化学式为Cu2(OH)2CO3,又名(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非纯净物),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属于碱式碳酸盐,是盐的一种。它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铜绿)。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和。铜绿(铜锈)也是碱式碳酸铜(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非纯净物)。铜在空气中与O2,CO2,H2O反应生锈产生铜绿Cu2(OH)2CO3。加热可生成CuO,CO2,H2O。:═加热═2CuO+CO2↑+H2O.

  在稀的溶液中加入,或将二氧化碳通入悬浮液中,都可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碱式碳酸铜可看做由氢氧化铜与碳酸铜组成的,实际有氢氧化铜合一个与氢氧化铜合二个碳酸铜两种。前者化学式为CuCO3·Cu(OH)2,是一种草绿色的单斜系结晶纤维状的团状物,或深绿色的粉状物。由溶液中所得沉淀物初显绿色,放置后在溶液中变成暗绿色。它有,原因是它会与胃中的反应生成铜离子而造成重金属中毒。中毒后应饮用:1、喝鲜牛乳或蛋清溶液2、溶液3、碳酸氢钠溶液。碱式碳酸铜是铜表面上所生成的绿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它也以矿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俗称孔雀石。它不溶于水,溶于酸,热水中或加热到220℃时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溶于酸并生成相应的铜盐。也溶于、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而形成铜的络合物。后者化学式为2CuCO3·Cu(OH)2,深天蓝色,很亮的单斜系晶体,或紧密的结晶团状物。它不溶于水,溶于和热而浓的碳酸氢钠溶液而成蓝色,在300℃时分解。碱式碳酸铜可用来制造信号弹、烟火、油漆颜料、杀虫剂和xx剂,也用于电镀等方面。

  另外,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3H2O + CO2 ↑

  化学式:Cu2(OH)2CO3:一种草绿色的单斜系结晶纤维状的团状物,或深绿色的粉状物。由溶液中所得沉淀物初显绿色,放置后在溶液中变成暗绿色,它不溶于水,溶于酸。也溶于氰化物、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而形成铜的。;Cu(OH)2CO3:深天蓝色很亮的单斜系晶体,或紧密的结晶团状物。它不溶于水,溶于氨水和热而浓的碳酸氢钠溶液而成蓝色。

  化学品名称: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Cu2(OH)2CO3或CuCO3·Cu(OH)2 

  CuCO3.Cu(OH)2分子量221.12。美观的绿色粉末状晶体。相对密度3.8525,折光率1.655、1.875、1.909,加热至220℃时分解。不溶于水和,可溶于氨水生成二价铜的氨配合物。溶于酸形成相应的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的水溶液中,形成铜的配合物。在水中煮沸或在强碱溶液中加热时则可生成褐色的氧化铜。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则吸湿并放出二氧化碳,慢慢的变为绿色的孔雀石。在自然界则以蓝铜矿的形式存在。

  制法:由硫酸铜与碳酸氢钠研细混合后加入沸水沉淀而得。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和,溶于酸,氰化物,氨水和铵盐。

  制法:在稀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或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铜悬浮液中,都可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

  用途:用于制油漆颜料、烟火、杀虫剂、其他铜盐和固体荧光粉xx剂等,也用于种子处理及作xx剂等。也用作颜料。

  铜绿就是铜生的锈

  【药材】为翠绿色粉末,质松。无臭,味微涩。燃烧之现绿色火焰。

  此外,尚有一种加工铜绿,系用铜绿粉或绿青(即xx产的碱式碳酸铜)与熟石膏加水拌和压扁,切成块状,喷以高梁酒,使表面产生绿色而成。药材呈长方形块状,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绿色,里面土黄色或淡绿色。质硬而脆。无臭,无味。

  【化学成分】为铜氧化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或xx的孔雀石,主含碱式碳酸铜。

  【性味】酸涩,平,有毒。

  ①《药对》:"寒。"

  ②《嘉佑本草》:"平,微毒。"

  ③《本草经疏》:"酸苦涩,微寒。"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入肝、胆。"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退翳,去腐,敛疮,杀虫,吐风痰。治目翳,烂弦风眼,疽、痔恶疮,喉痹,牙疳,臁疮,顽癣,风痰卒中。

  ①《药对》:"主风烂泪出。"

  ②《本草拾遗》:"明目,去肤赤;合金疮,止血。"

  ③《嘉佑本草》:"治妇人血气心痛。'

  ④《纲目》:"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

  ⑤《本经逢严》:"为散疔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狐臭,姜汁调点烂弦风眼。"

  ⑥《玉楸药解》:"疗痔瘘,xx,点痣。"

  ⑦《会约医镜》:"脚指缝中流水痒痛,敷之。"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3~5分。

  【宜忌】体弱血虚者忌服。不可多服,多量可引起剧烈呕吐、xx、血痢、痉挛等证,严重的可致虚脱。

  ①《本草经疏》:"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血虚少者非所宜用。"

  ②《本草汇言》:"多服、常服,有燥耗津液、枯损血气之患。"

  【选方】①治眼生肤翳垂珠管:铜青一两,细墨半两。上二味含研为末,和醋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乳汁、新汲水各少许浸化,以铜箸点之。(《圣济总录》铜青丸)

  ②治烂弦风眼:铜青。水调涂碗底,以艾熏干刮下,涂烂处。(《卫生易简方》)

  ③治风眩赤跟:铜青黑豆大一块,防风一寸许,杏仁二粒(去尖,不去皮)。上各细切,于盏中,新汲水浸,汤瓶上顿令极热,洗之。如痛者,加当归数片。(《奇效良方》铜青汤)

  ④治痈疽肿毒,脓头不出:铜青一钱(为末),沥青一两,麻油二钱。先将油熬滚,入沥青熔化,再入铜青末搅匀,用单油纸摊贴毒上,脓头即出,后换长肉膏贴之。(《窦氏外科方》)

  ⑤治走马牙疳: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末,擦之。(《秘传经验方》)

  ⑥治口鼻疳疮:铜青、枯矾等分。研敷之。(《纲目》)

  ⑦治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铜绿五分,腰黄一钱,冰片七厘五毫。如牙龈与口唇内皮烂如云片,或龈中出血,或口碎,吹之。(《囊秘喉书》铜绿散)

  ⑧治舌上生疮:铜绿、铅白霜。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撒舌上。(《杨氏家藏方》绿云散)

  ⑨治臁疮顽癣: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厚纸拖过表里,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卫生杂兴》)

  ⑩治杨梅毒疮:铜绿醋煮研末,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矾等分,研撒。(《简便单方》)

  ⑾治百虫入耳:生油调铜绿滴入。(《卫生家宝方》)

  ⑿治众蛇毒:铜青敷疮上。(《千金方》)

  ⒀治痰涎壅盛,卒中不语:铜绿二两,净洗,于乳钵内研细,以水化去石,澄清,慢火熬令干,再研匀,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和丸,如弹子大,阴干。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瘫缓一切风,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泻下恶物。(《经验方》碧琳丹)

  ⒁治小儿痰涎潮盛:铜绿不计分两,研细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每有中者,才觉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须臾便吐,其涎如胶,令人以手拔之。(《经验方》绿云丹)

  【名家论述】①《纲目》:"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

  ②《本草经疏》:"铜青,《本经》气平xx,然观今人用入吐风痰药,应是酸苦涩之味,而气则微寒也。酸入肝而主敛,故能止血、合金疮。风热入肝经则目生肤翳息肉,或赤烂泪出,苦寒能除风热,则所苦去而目自明矣。《本经》又主妇人血气心痛者,盖苦能泄结,而平则又兼辛散之义也。""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虚血少者,非所宜也。"



郑重声明:资讯 【碱式碳酸铜】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