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峰:一块冰自然出现如此诡异图案

当大兴安岭地区出现-50.1℃时,你或许难以想象,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气温也不会达到那么低。

在挪威5万多个岛屿中,瓦尔巴德群岛是我所最为向往的地方,因为这是北极熊出没频繁的冰原。而当我得知,去年引起全世界xx“哭泣人脸”的冰盖,就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时,我迫不及待地规划了自己的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之行。

冬日踏足这个能看见北极光的群岛时,我发现冬天依旧寒冷的挪威人,比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都害怕气候变暖,他们有着极强的环保观念。

斯瓦尔巴德群岛是个神秘的地方

目击北极熊

在北角(Nordkapp)观看了绚丽的极光,随行的朋友曾告诉我,中国{dy}个北极{dy}座常年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就设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一部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这样一个60%的区域被冰川覆盖,冻土层深达500米,北极熊和北极狐不时闪现的群岛,实在让我觉得神秘不已。在进入极夜每天看不见太阳的日子,我踏上了这个冰雪群岛世界。

导游介绍说,太阳不落的夏日,才是斯瓦尔巴德群岛最美丽的时光,不落的太阳把高山和峡湾、冰川,广阔的平原照耀得格外明亮。但我觉得,这丝毫不影响我的游览兴致,因为只有在冬天,最为接近北极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度过极夜,看到不时闪现的极光,人生的意义才算完备。

在码头登上灯火通明的阿尔贝二世亲王号,花了大约大半天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斯瓦尔巴德群岛。“哭泣人脸”所在的斯特芬那冰盖(Austfonna ice cap),是挪威境内{zd0}的冰盖,位于斯瓦尔巴特群岛的Nordaustlandet岛。

发现北极熊,让我非常惊喜

当我们的游船接近这样一个正在消融缩小的冰盖时,我突然发现远处有两三个白色物体。

北极熊!真的是北极熊!

这么寒冷的天气里,居然在野外碰上北极熊,实在是十分幸运了。虽然不敢近距离接近,但它那雄浑的呼朋引伴的嗓音,让随行的人为之震颤。

北极熊和斯特芬那冰盖,都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据说现在北极熊因为气候变暖,食物链上的食谱供应不足,挨饿是家常便饭,不少熊宝宝因此丧命。甚至在加拿大,北极冰层变薄,让北极熊无法觅食,饥饿的公熊竟然转而残杀小熊或是同类来填饱肚子。

导游告诉我们,在这个寒冷的群岛上,人类制造的灾难和惨剧还不止这些。当年威廉·巴伦支1596年登上斯瓦尔巴特群岛,开启了这个群岛的现代史后带来了捕鲸热。

最初主要的捕鲸者是荷兰人,随后诸多欧洲人也参加了进来。在最繁忙的捕鲸季节,人们在陆地上建起居住点用硕大的铜锅熬煮鲸脂,很多鲸鱼因此丧命。

那块因为长相酷似人脸被叫做“哭泣人脸”的冰块,因为持续融化,再加上冬日积雪和寒冷天气,形状已经变得不再个性鲜明,与其他冰块相差无几,但逐渐缩小体积的她,正在向人类发出无声警告。

一块冰自然出现如此诡异图案

“哭泣人脸”的冰块,由于地球变暖,已失去了往日的个性

黄河站与朗伊尔城

斯瓦尔巴特群岛首府朗伊尔城,是随开采煤矿而兴起的,这个城市便是以1906年率先来到这里开矿的美国人约翰•郎伊尔的名字命名的,随后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挪威人纷纷来此开采,朗伊尔由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北的“煤都”。

朗伊尔城市虽小,但设施完备,目前城市已“初具规模”。这里的商店规模不大,但商品齐全。市区不大,看不到树木,甚至灌木。当我们到达时,虽然挪威时间显示是下午1点,但新奥尔松因为极夜,依旧还是万家灯火。

一块冰自然出现如此诡异图案

虽然是白天时间,但处于极夜地带,小镇依旧是万家灯火

市中心位置,有一块比较空旷的地带,竖立着一个头戴皮帽、脸色严峻、面朝东北放北极点的一个半身的塑像,他就是南极探险{dy}人阿蒙森,据说这里还保留着他在北极探险时居住过的房子。

svalbard斯瓦尔巴特群岛科学中心,是朗伊尔城最个性的建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性,中心的房顶由电镀铜制成。因为这一地区凛冽的风和冰雪气候特性,所以建筑的外部经过特殊设计,防止了雪的堆积。

为了应对冬天阴暗的天气特点,它的内部建造成了一个明亮的公共聚集地,许多生动的暖色,提升了内部的温暖感,即使零下几十度,进去就觉得好得多。

经过了朗伊尔城,我的下个目标是到黄河站。据说北极黄河站2004年在与朗伊尔城仅相距114公里的新奥尔松建成,是我国继南极中山、长城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一栋二层小楼,科研人员长年累月蹲守这里,

忍受孤独和寒冷,让人敬佩

新奥尔松位于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北部,由于紧邻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具有典型的极地冰川、苔原、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灵敏,是开展全球变化相关学科研究的理想区域。

导游讲,新奥尔松原先也是个煤矿区,1962年的一次事故后挪威政府关闭了这里所有煤矿,1964年挪威和欧洲空间研究机构在这里联合成立了一个卫星遥感观测站,从此拉开了新奥尔松科学考察的序幕。

在异乡总是想要见到家乡人,乡音总会让人觉得格外亲切。走近黄河站,被热情的黄河站队员围住了,在北极见到祖国的亲人,大家都感到非常激动和亲切。蹲坐在黄河站门口的两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高大威武的石狮子,也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导游说现在它已经成了中国科考站的形象和标志,成为北极的一道靓丽风景。

黄河站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二层小楼,租用的一家挪威公司的职工宿舍,除了气象仪器和实验室,站内还有宿舍、阅览室和储藏室。如此恶劣的条件,科研人员要长年累月蹲守这里,忍受孤独和寒冷,确实非常不容易。

注重环保的挪威人,经常以自行车代替驾车

注重环保的挪威人

新奥尔松地区没有常住居民,但邮局、旅馆、餐厅、酒吧、小卖部、健身活动室、码头、发电场、机场等等一应俱全,据说管理新奥尔松这个“国际大社区”的是一家挪威国有公司——王湾公司。

刚来这里,我们就收到王湾公司给每个人分发的这里生活的注意事项,包括:垃圾分类管理、无线设备管理、枪支管理规定以及不要喂养野生动物、尽量不驾车等警示。

挪威人在新奥尔松实施近乎苛刻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在新奥尔松,所有房间都是禁烟区,抽烟必须在室外。因此,每个科考站的外墙上几乎都挂着不锈钢制成的烟灰缸。在这里的所有房间都不允许穿鞋进入,即使是在公共的酒吧、小卖部和餐厅也必须拖掉鞋子。

新奥尔松的很多地区是保护区,不允许人类进入,包括苔藓成片的原野,野生动物的生活区等。据说这里的垃圾分类多达25种,除少量生活用水外,其余垃圾都要分类运到挪威本土进行处理。乘坐游船来的游客可以上岸观光,但当晚必须要离开,以减少带来的垃圾数量。

在新奥尔松,王湾公司还有两项很特别的规定,一条是离开科考站区300米就必须要佩带枪支,还有一条是所有房间都不允许锁门。原来这两条规定都是为了防止北极熊对人类的侵扰才设立的。

整个新奥尔松只有一个餐厅,一个圬水处理场,因此所有科学考察站都不设厨房,所有在新奥尔松的居民都必须到统一的“大食堂”就餐。

“大食堂”是典型的欧洲风格,清一色的原木地板,高高的落地窗。透过落地窗,远处的雪山、冰川、海洋融合在一起,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自助餐厅食品丰美,新出炉的面包、黄油和奶酪等各种奶制品、新鲜的三文鱼、各类蔬菜和饮料。洁净的大厅、可口的美食,这里已经成为新奥尔松地区的一大亮点。

新奥尔松{wy}的餐厅

短短几天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之旅结束了,这次北极之行给了我一个鲜活的北极印象,北极并不那么寒冷,它同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还有让人又爱又怕的北极熊。除此之外,挪威人如此到位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也让我铭记在心。



郑重声明:资讯 【贾云峰:一块冰自然出现如此诡异图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