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矛盾运动概论——兼谈宇宙历史中的若干问题 24_马东恩_新浪博客

第三点要说明的是,事物的质变和量变都是相对的而不是{jd1}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在于质变与量变的含义是相对的,质变相对于量变而言、量变相对于质变而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没有后者也就没有前者。另一方面在于,质变过程中有量变,量变过程中有质变,二者相互包含、相互交融。所谓质变,就是以质变为支配方面、量变为被支配方面的质与量的矛盾运动;所谓量变,就是以量变为支配方面、质变为被支配方面的质与量的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只是矛盾双方支配与被支配方面的转化,不是一个方面xx否定另一个方面。在任何矛盾运动中,如果一个方面xx、彻底否定另一个方面的时候,也就是这一对矛盾根本解决的时候,作为否定者的这一方面除了在新的矛盾中有可能获得新质的存在意义外,已经随着原来矛盾的消失而消失。

只要对已涉及过的常见的固、液、气三态物质转化的情况再稍加分析,便可看到质变与量变相互交融性之一斑。三态物质在熔点、沸点的相互转化,自然是质变过程。可是任何物体的融化或凝固、气化或液化都处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量中,即处在时空的量变中。也正是在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包含的代数和几何量、比如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如果我们把事情说得深奥一点,还可以说在固、液、气三态的质变过程中,宏观的时空量与微观结构的时空量发生了快速的相互转化。气态物质较大的宏观时空量,可以转化为液态、固态微观结构复杂性较大的时空量;反之,微观结构复杂性的时空量也可以转化为宏观时空量。如果把朝宏观变化时空叫作正向时空,朝微观复杂性方向变化时空叫作负向时空,那么又可以把固、液、气三态的转化看作是正、负时空之间的相互转化。用相对论的语言,也就是时空曲率和结构的变化。而正负之变、曲率之变、几何结构之变都是量变。

从另一方面看,固、液、气三态物质在质的飞跃点以外的所有情况下都是总体上的量变过程。可是固态晶体物质,按照量子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非晶格化的概率,即存在晶体物质局部向液态、向气态质的转化,有些物质甚至有明显的升华现象。液态物质的蒸发更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量变中局部质的转化。非晶体物质随着温度升高之量变,逐渐软化、液化、乃至气化,这是更明显的量变中部分、某种程度的质变的表现。由此可见,量变过程中部分的、某种程度的质变是质的飞跃的准备;质的飞跃是量变过程渐变的加剧。也就是说,质变是急剧的量变;量变是缓慢的质变。质变是某种量变的相对中断和另一些量变的加剧;量变是某种质的连续和另一些质的相对中断。事物总是量变与质变、渐变与飞跃、连续与间断的矛盾运动过程。

当然,在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涉及到,质变与量变相对性的另一种情况。对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说是质变,对于另一方面就可能是量变;同一种变化,对于某一事物说是质变,对于另一事物就可能是量变。反之也是一样,对于某一方面、某一事物的量变,对于另一方面、另一事物就可能是质变。在我们说固、液、气三态中质变是急剧的量变时,这里的量不包括温度量,因为在三态物质相互飞跃转化过程中,温度是基本不变的,而急剧变化的是时空量。其物质内能量、即吸热、放热量也发生着急剧量变。这就是说,物质的状态对温度而言表现为质变,而对时空量、内能量讲是急剧的量变。在人们日常看到的事物中,比如,一座座高楼大厦盖了起来,这对于大楼来说是量的变化;而对于从狭小、暗淡的小平房搬入大楼居住的居民们的生活来说,就是一种质变。

一般说来,一些较小过程的质变在由它们形成的较大过程中表现为量变。某个过程相对于某种量的质变,相对于另一些量则表现为急剧的量变。例如,在动物演化中,一个新物种的出现对于物种转化过程是质变,而对于总的动物群类增加只是一种量变。对于动物物种的质变,对于遗传基因的排列组合来说又是量变。总之,一切量变、质变都不能{jd1}化,都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识量变与质变相互交替而又相互交融的矛盾运动,我们简略叙述和分析一下俄罗斯及原苏联较长一段社会运动过程。这似乎有些罗嗦,但作为体察质与量矛盾运动的相当完整的例子,应该是十分有价值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是俄罗斯社会运动的量变过程。沙皇对俄罗斯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越来越残酷,其统治手段越来越暴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中越来越多的人对统治者由不满到怨恨,革命情绪也就愈加明显。xxx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范围和影响深度迅速扩大。工人革命运动随之兴起,并很快地壮大着。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当初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党产生以后,不论在人数上、阶级觉悟上、组织程度上都不断地发展着。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量变。而这个量变过程又充满着部分的、某种程度的质变。人民对沙皇统治由不满到怨恨;由敢怒而不敢言到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工人阶级政党由无到有,由无政府状态到布尔什维克党的严格的组织状态;由思想分歧到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沙皇的统治由一般和平手段到暴力手段;帝国主义的明争暗斗到公开发动战争,等等,都是很明显的局部质变过程。如果再考察更细小的过程,可以发现俄罗斯社会整体的量变过程中部分的、某种程度的质变是层层叠叠、不可穷尽的,好似某个自然物质系统中层层叠叠的子系统、各元素的转化运动。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然是一个质变过程。这个质变使俄罗斯由封建专制国家和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权飞跃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个质变又为整个人类开辟了新天地、新纪元,由资本主义时代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由近代跨入现代。历史学家正是以此作为历史时代划分的界碑。然而,这个质的飞跃过程不是超时空、超量值的,而是一个急剧的量变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按俄历 19171025日(公历117日)革命暴发、到次日凌晨攻占冬宫、以及当天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为标志来看,历经的时间量为{yt};各阶级、各派政治力量的相对空间量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yt}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有工人、士兵起义者占领首都各重要据点;占领冬宫;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宣布国家政权归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等多个事件。俄罗斯社会结构在代数量、几何量、相互作用量上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如果从准备起义到俄历19182月全国陆续建立苏维埃政权这个时期来看,其间发生的各种量变就更丰富、更巨大。

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俄罗斯在政治上转化为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却是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农奴制经济的混合体。到了三十年代末期苏联才又一次发生质变、成为政治经济相协调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二十多年是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改革的量变过程。而这个量变过程中同样充满着部分的、某种程度的、层层叠叠的质变。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经济年度,农业达到战前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七,大工业产值达到战前水平的四分之三。接着,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指导下,到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度,工农业总产值超过战前水平,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占到百分之八十六,也就是私人成份只有百分之十四。从一九二九年开始,苏联实行{dy}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到一九三三年初,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全部产值的百分之七十;绝大部分企业实行了七小时工作制,有害作业实行了六小时工作制。到一九三四年初,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部工业的百分之九十九;社会主义农业、即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已约占全部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从一九三三年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至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用四年三个月提前完成。到一九三七年末,工业生产达到一九二九年水平的百分之四百二十八,较战前水平增长了七倍多。到一九三七年间,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达一千八百五十万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三;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民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九;一九三七年集体农庄供给国家的商品麦子为十七亿多普特,为一九一三年全国农村供给的四倍。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职工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以上。国家工资基金一九三三年为三百四十亿卢布,一九三七年增加到八百一十亿卢布。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由一九三三年的四十六亿卢布增加到一九三七年的五十六亿卢布,仅一九三七年当年内用在职工保险、医疗、改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上的经费达一百亿卢布。集体农民每个劳动日领取的谷物由一九三五年的一、二公斤增加到一九三七年的十二至二十公斤。在谷物产区集体农户每年领得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谷物;在经济作物区每户每年领得数万卢布货币。一九三六年建设托儿所、幼儿园、妇产院等支出二十一亿七千四百万卢布;一九三七年为多子女家庭补助金达十亿卢布。中小学生数量由一九一四年的八百万人增加到一九三六年的二千八百万人。高等学校学生由一九一四年的十一万二千人增加到一九三六年的五十四万二千人。不必再列出更多数据了,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对这些数据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它们既充分表现了在苏联的这个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丰富的量变;又表现了各个部分、各种不同程度的质变飞跃点。正是由于这种量变和局部质变的积累,使苏联发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卫生、人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且生产资料全面公有化、从而社会整体发生质的飞跃,苏联建成了一个政治经济协调一致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讨论通过并开始实施的新宪法就是整体质变的、飞跃的标志。当然,一九三七年以后,撇开二战期间不说,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量变过程,到五十年代中期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带头和榜样式国家;成为能与资本主义首领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苏联在九十年代初,由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后期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到亡党亡国、四分五裂,俄罗斯由一个强大的苏联内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变成一个经济大幅度倒退的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质变。这个质变过程之前自然是一个较长期的量变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变化过程远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了。首先是政治上的变化,政治变化中首先是领导苏联国家的核心力量共产党的变化。党的成份是党产生什么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赫鲁晓夫时期恰恰大大改变了这个基础。1956年赫鲁晓夫当政后苏共党员总数为721.5万,其中工人占32.0%,农民占17.1%,知识分子占50.9%1956年苏共二xx,工人代表比例为18.5%,农民为13.8%,知识分子为67.7%。显然,所谓无产阶级政党,工人、农民已经不是主要成份。为了便于比较量变的大小,我们把自1918年以来苏联共产党几次有明确记载的成份数据都列在这里:1918年党员总数27万,其中工人占56.9%,农民占14.5%,各种知识分子占28.6%1927年党员总数为102.5万,相应比例为:56.3%22.3%21.4%1934年党员总数为187.4万,相应比例为:64.5%27.%7.7%1924年十三大,工人代表占63.2%,农民代表占5.4%,知识分子代表占31.4%1930年十六大相应比例为71.2%6.7%22.1%1937年十七大相应比例为60.0%8.0%32.0%。苏联共产党在1956年所发生的成份变化既是党的整体性上的量变,又是某种程度上的质变。劳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他们又是工人阶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人在工人阶级政党内占有一定比例是应该的、也是党强大的标志之一。但这个在社会上居少数的特殊阶层如果在共产党内占了优势,而作为社会上多数的产业工人在自己的党内反而占少数,共产党的性质就容易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共产党就容易形成一个特权阶层党。赫鲁晓夫时期已经把苏联共产党由无产阶级政党改称为全民党,就是一定程度质变的公开声明。在苏联当时的政权机构上也有类似的既是总体量变又是局部质变的情况。在分配上,许多企业里高级职员或经理们的工资与普通雇员的工资以十比一、二十比一、五十比一等比例扩大着差别;所谓高级人物还有豪华住宅、园林花园、网球场及游泳池、海滨高级疗养院等等,这些量变,也体现着某种程度的质变。

在赫鲁晓夫以后,苏联几届领导人时期的政策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本质上是相同的,党权、政权、阶级基础继续发生着量变和局部质变。

在经济上,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都还是在发展着,但可以认为这是苏联社会主义从高能态低能态过程中一种自然的能量释放,正象处在激发的高能态原子向低能态转变中放出一定的光和能一样。但是,苏联的经济发展在70年代末出现下降趋势,80年代初开始出现停滞现象,似乎苏联社会已接近低能态。请看一系列量变数据:1961年至1965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5%1966年至1970年年均增长7.7%1971年至1975年年均增长5.8%1976年至1980年年均增长4.3%1981年增长3.2%1982年增长2.6%,这多象原子中从高到低的能级排列啊!农业总产值的量变所表现出来的部分质变更为显著,1966年至1970年年均增长3.9%1971年至1975年年均增长2.5%1976年至1980年年均增长1.8%;而1981年则出现负增长、为-2%;当然1982年增长回升为4%,就象大海中一只出了问题的船,已经把握不住航向和吃水线。

到了xxxxx时期,苏联经济全面走向负增长,航船进入沉没时期。xxxxx执政前五年,即1981年至1985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3.2%1986年至1988年年均增长2.8%1989年为2.4%;而1990年则负增长、为-4%;同年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为-2%;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工业产值为-1.2%。进而,1991年国民收入负增长为-10%;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为-8%;劳动生产率负增长为-9%。这些量变所意味着的部分质变,在xxxxx的新思维非国有化私有化方针上明显表现出来。

苏联国家和社会在经过1956年至1991年的量变、也即各个部分、各种程度的质变之后,已经到了它整体、彻底质变的关节点。1991年苏联共产党及苏联国家解散,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强国质变为各个资本主义小国。俄罗斯又回到苏联建立之前的单独的俄罗斯国家。叶利钦执政和所谓休克疗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彻底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质变过程的开始。俄罗斯的社会质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剧烈的量变现象是极其典型的。物价的飞涨就是其中之一。例如,莫斯科的物价,199710月与1985年至1990年相比,地铁票每张由5戈比涨至2000卢布,涨幅4万倍;电车、汽车票每张由5戈比涨至2500卢布,涨幅5万倍;白面包每800克由25戈比涨至2500卢布,涨幅1万倍;牛奶、鸡蛋、鸡肉、牛肉、香肠、报纸涨幅分别为6940倍、5000倍、4580倍、18680倍、16600倍、75000倍。

物价飞涨与货币贬值必然联系在一起。1985年,卢布与美元汇率为0.65卢布兑换1美元;1990年为5900卢布兑换1美元;1999年按新卢布(原1000卢布兑换1新卢布)为24.5卢布兑换1美元。即卢布对美元1990年贬值到1985年的万分之1.119996月贬值到1985年的十万分之2.65,这是以天文数字发生的剧变。

在此也举一个职工收入的例子。苏联时期的80年代在医疗、保健和学费全免等许多集体福利的情况下,大学教授的货币工资为300700卢布,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250卢布。1999年一位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月工资为700卢布,莫斯科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为400卢布。可以认为前后时期职工货币收入大致相同。按一个大学教授前后工资都为700卢布计,在1985年相当于实物面包2240公斤或牛奶1944升,或鸡肉19444公斤,或牛肉36842公斤,或地铁票14000张,或报纸35000份;而1999年则相当于面包206公斤,或牛奶58公斤,或鸡肉18公斤,或牛肉14公斤,或地铁票233张,或报纸233份。其质变过程中量的变化急剧性也是极其明显的。

对于俄罗斯和原苏联社会运动过程中质变与量变情况的粗略分析用了我们比较大的篇幅和笔墨,我们相信这是有意义的,正象在法律学中分析典型案例一样。现在对质与量的矛盾运动再继续作一点讨论。

质与量的矛盾运动表明,物质是间断与连续的矛盾运动。这不仅在于象在讨论场与实物矛盾运动时所讲过的那样,实物表现了时空和物质的间断性,场表现了时空和物质的连续性。而且在于,即使单从实物物质看也是连续与间断的对立统一。因为量变是渐变,渐变就是一种连续性;质变是飞跃,飞跃就是一种间断性。

物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矛盾运动表明,物质是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就物质的连续性来说,它是无限的;就物质的间断性来说,它又是有限的。就宇观方向来看,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宇宙是无限的;就某种特定质的宇宙来说,它又是有限的。在微观方向看来,就物质的连续性来说,它的分割是没有界限的、无限可分的;就物质的间断性来说,它的分割不能超过某种质的界限、分割是有限的。对宏观物体的机械分割的{zd0}限度是分割到单个分子。面包片切得再薄,也不可能薄于一个分子的直径;肉末剁得再碎也不可能小于一个分子。中国古代所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jd1}的。自然,在机械分割到达极限以后,可以继续进行化学分割。而化学分割也是有极限的,就是{zd0}限度可分割到原子。比如一个氯分子只能分成两份,即两个氯原子;一个二氧化硅分子只能分成质量不xx相等的三份,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一个乙醇、即酒精分子,则只能分成不xx相等的九份,二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当然,对原子可以进行核物理分割。而核物理分割又以质子、中子、电子为终点。如此下去,物质的分割就形成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

在此,我们需要谈一下所谓夸克禁闭问题。人类至今认识到的最深层次的物质粒子是夸克和胶子,它们一般处在由其构成的强子的束缚态。因而有的物理学家为了解决某种理论问题作出了夸克禁闭的假设。哲学界有的人似乎抓住了什么无可辩驳的依据,说物质没有无限可分性,到了强子这一层次连夸克都不可能分出来了,再往下分更是不可能的,夸克是物质最小的粒子。在矛盾运动观看来,按照质量互变的规律,所谓夸克禁闭只能是人类已有的认识能力和分割、检测手段所达到的暂时界限,而远不是物质可分性的最终界限。即使在科学界也认为,如果把原子核高度压缩,使核子之间的边界都被挤压而消失,或加高温度使强子边界消失,强子物质相就可以变成夸克、胶子等离子相。粒子理论的研究预言,这种相变的能量或温度为200MeV300 MeV,即2.3×1012K3.5×1012K。这就说明科学界承认夸克胶子并不{jd1}禁闭在强子中,它xx可以成为等离子自由态。

我们应该接受人类认识史上屡次的教训。人类在未能认识原子结构之前,认为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世界是由原子虚空构成的。所以取名为原子,意思就是说它是最本原的物质微粒。虽然古代的“原子论”对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长期在一定程度阻碍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更深入认识,原子”“禁闭了一部分人的头脑。当近、现代原子论将原子内部结构揭示清楚以后,在物理学领域又曾出现过所谓基本粒子的概念,认为象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是物质的最基本的、xxx的粒子,即物质到了基本粒子这个层次,再也不能继续分割下去了。这种概念又曾在较长的时期束缚着人们的认识活动,甚至今天还有着部分影响。但是,当人类揭示出所谓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的时候,这种禁闭性的概念又被突破了。即使所谓夸克禁闭,现在不也开始有所突破吗?2000210日欧洲核子中心宣布获得了飞快自由转动的夸克和胶子的时候,还能说夸克是{jd1}禁闭的吗?

人们再也不应该相信有什么最终的、最本原的粒子。列宁早就说过,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现在我们可以大胆的断言,光子也是不可穷尽的。应该相信实践多次证明过的物质规律,物质是质与量的矛盾运动、连续与间断的矛盾运动、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物质不可能有{jd1}的禁闭状态,当然也不可能有{jd1}的开放和自由状态。一切物质都只能是自由与禁闭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在一定的能量状态下它是禁闭的;在较大的能量状态下它就变成自由的。今天我们看来它是禁闭的,当提高和改善手段以后,就可以解放它,使其成为自由的。

人类对更深物质层次的认识和解放,不仅受到创造高能量手段的限制,也受到检测手段的限制。当今用于检测粒子的最小媒介物质粒子是光子,如果被检测物质单个粒子的能量和尺度比光子的能量和尺度还要小得多,这好比手持一把米尺直接去测量一个分子一样,是量不出什么结果的。我们的测量仪表除结构、精度问题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原理问题。例如,如果利用物质的光电转换特性设计的仪表去检测可能没有什么光电特性的物质,那是不会有结果的。检测仪表从原理、结构、媒介物质等方面的改进工作又是与人们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处在矛盾运动中。越是深入到更深物质层次,认识就越困难;对物质的认识越困难,检测仪表的根本改进也就越困难,从而似乎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但是{jd1}的恶性循环是不可能存在的,总是某个环节会被突破的。某个环节的突破就将成为全面性突破,恶性循环就会变成良性循环,科学就将前进一大步。

写到这里,我们须要用几句话对前面的讨论归纳一下。质与量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基本性矛盾运动,它存在于宇宙演化及一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事物的质与量相互包含、相辅相成。质变与量变相互交替、相互交融。质变是事物质的飞跃、又是量的急剧变化过程;量变是事物的渐变、又是部分的、某种程度的质变过程。质与量的相互转化,形成世界连续与间断、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运动。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自由与禁闭的矛盾运动。

 

时间与空间、时空与物质、场与实物、分与合、质与量的矛盾运动都是密切关联的宇宙的基本性矛盾运动。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是世界各种事物普遍联系、xx统一而又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内在根据。

物质矛盾运动概论——兼谈宇宙历史中的若干问题 2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物质矛盾运动概论——兼谈宇宙历史中的若干问题 24_马东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