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包”为什么在PC行业走了样? - 张樊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三包”为什么在PC行业走了样?

2010-03-24 18:54:16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惠普某些型号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出现黑屏、花屏、死机现象,消费者多次维修,问题仍然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惠普随即作出了诚恳的答复,并公布实施方案来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并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热烈反响,{dy}天全国就接受了超过1000台笔记本的返修。此事件的核心问题其实并不是惠普的质量问题,而是产品质量的“三包”问题。

 

惠普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DV2000/V3000两个系列的产品质量相比之下并不是存在太大缺陷,其它厂商都一样碰到,但由于其在市场上的销量大,必然的售后服务压力也大,其产品质量问题才引人注目。这与大量的病毒利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漏洞来入侵传播是一回事,并不能因此说微软的操作系统不安全,主要是因为使用者众多,诸多不法分子更多地在研究这一系统,试图通过制作传播病毒来牟利。

 

不过此事让社会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三包”规定,原本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三包”规定,却屡屡让消费者出现“尴尬”,问题到底何在?

 

电脑逐渐普及,其售后服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xx。在2002年之前,尽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了经营者的“包退、包换、包修”即“三包”责任,但长时间由于有关“三包”的商品目录中没有明确规定电脑,更没有对电脑中的软硬件“三包”责任予以细化,以至于让不少消费者在寻求相关救济的时候遭遇挫折,甚至有些厂商拒绝承担“三包”责任。2002年3月,《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千呼万唤始出来,但电脑消费市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没有因为这个“三包”规定的出台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因为3.15晚会的曝光,惠普成为电脑市场中履行“三包”义务倍受争议的厂商。其实,客观上来讲,整个PC市场上不履行“三包”规定的企业比比皆是,几乎成为了一个普遍规则。更换主要部件后,更换后的主要部件“三包”有效期自更换之日起只延长三个月,已经成为了PC行业的普遍不成文的规定。就在惠普相关问题被曝光之后,惠普积极改进之后,不少PC厂商还在执行这种“三包”政策。

 

问题的核心在于电脑“三包”规定没有落到实处,从外资品牌东芝、索尼到国产联想、方正等绝大部分厂商那里都几乎是一纸空文,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尊重。原因是电脑“三包”规定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实施,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厂商束手无策。不仅仅是PC领域,就是在更早进入中国家庭的彩电行业,“三包”也成为了厂商与消费者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曾记得几年前,彩电厂家曾经就以等离子彩电不同于传统彩电,拒绝履行国家“三包”规定,而是自定“三包”规定;今年3.15晚会上同样曝光了多家液晶电视企业针对屏幕只履行保修2年的义务,不符合国家“三包”规定,面对消费者时,公然宣称“‘三包’规定只限于显像管电视,对其平板电视不能造成约束。”

 

“三包”规定了厂商的各项义务,但从PC到彩电行业诸多厂商游离于“三包”规定之外,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三包”规定制定得相对比较早,并没有明确规定等离子、液晶电视部件的“三包”期,从而有借口拒绝承担过严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国家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措施来监督厂商保障“三包”规定落到实处,消费者权益在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权始终处于弱者地位。

 

仅仅靠央视3.15晚会等舆论监督是不够的,惠普由于其在PC行业的领导地位被点名,同时由于企业的责任感让其迅速作出了反应,从而切实履行各项国家“三包”规定,消费者利益得到尊重。而其余大量的PC厂商并没有点名,看到惠普被点名是“偷着乐”,拒绝履行“三包”规定,让更为广大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因此,透过惠普“质量门”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改进国家质量“三包”体系,让惠普之外的更多PC乃至各行各业的厂商能够切实履行义务。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三包”为什么在PC行业走了样? - 张樊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