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燕舞”收录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赣榆人小于的 ...
家喻户晓的“燕舞”收录机 [原创 2010-03-24 19:46:16]   


一个戴眼睛的摩登青年从屏幕中间冒出,喊出一句“哇!燕舞收录机!”然后便载歌载舞起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燕舞大楼当初该厂为对“燕舞”收录机作一次总体宣传不惜血本,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同时在各省、市电视台、报纸刊登广告,八面出击,造成宏大声势,据说,1987年该厂用开广告的费用近200万元。
  江苏燕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江苏沿海城市盐城市,为江苏省级企业集团和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公司始建于一九六八年,八十年代以来,企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zd0}的收录机生产基地。
  江苏燕舞电器集团现下辖18个企业,其核心企业江苏燕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800人,固定资产2亿元,厂房12万平方米,拥有进口、国产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 具有年产150万台收录机、组合音响,10万台空调器、 20万台汽车收放机、300万张激光唱片、影碟的生产能力。建立了从新品开发一直到维修服务等xxx生产经营体系。
  其主产品—“燕舞”牌音响屡获部、省、市优质产品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中国国际电子博览会金奖、中国市场中外音响产品知名度、满意度金榜,在九五年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排名榜中获百佳产品二xx,成为消费者{sx}品牌。
  94和97江苏xx产品。
  企业被吸收为xxxx商标保护组织成员单位,“燕舞”商标在中国首届xxxx评选活动中获得提名奖,并被评为江苏省xx商标。
  “九五”期间,江苏燕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全国的音响生产基地的优势,争创燕舞国际xx,加速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到“九五”末,计划生产各类整机四百万台,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逐步把燕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办成多系列、多门类,集开发、生产、销售xxx和金
  融、贸易、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功能跨国公司。本企业资信经中国工商银行盐城市分行评定为AAA级。
  “燕舞”,曾是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歌词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家喻户晓,盐城燕舞集团的收录机产品也红遍大江南北。进入2005年,位于盐城人民路上的燕舞集团再次响起机器的轰鸣声。随着曾经是盐城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燕舞集团综合生产主楼的拆迁,曾经蜚声中外的燕舞集团不久将真正销声匿迹,而一片现代化的居民区将在这里出现。
  至今,国内一家网站上还保留着对“燕舞”的描述:黄海之滨,在麋鹿悠然安居、丹顶鹤翩翩起舞的苏北平原上,有一只搏击长空的“燕子”,这就是江苏燕舞电器集团公司。
  实际上,创建于1967年的盐城无线电厂(燕舞集团前身)直到1981年还是一个只能装配收音机的小厂,曾任燕舞集团副总经理的王伯陶老人回忆说,1982年,燕舞员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全省{dy}个研制出“燕舞”收录机,并且在国内一炮打响。随后几年,“燕舞”通过形象宣传、苦心经营,一举发展成为全国{zd0}的收录机生产基地,销量连续8年居全国收录机行业xx,成为我国知名度{zg}的音响品牌。
  王老告诉记者,那几年,每到春节前一个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厂门口排队等着提货,甚至有人等到了年三十夜里。“那时候,哪怕是厂里的工人买台‘燕舞’牌收录机都要找厂长签字,工人数达到5000多,工人的收入很高,好多机关人员都争着到燕舞来工作。”
  “好多人不知道盐城,但知道燕舞!”曾经做过车间主任的老工人董维礼告诉记者说:“燕舞”是盐城{dy}个给员工发毛料服装、{dy}个组织干部到国外学习考察、{dy}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如今,燕舞厂内早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记者昨天(06年4月23日)看到,一些厂房和食堂已被夷为平地,成堆的瓦砾堆在一旁。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高8层的燕舞集团综合生产楼正在拆迁,楼内铁锤挥舞、机器隆隆,喷着火蛇的氧气焊将水管、门窗、钢筋等统统割下,这座大楼当年是盐城人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
   {wy}能修“燕舞”的地方
  在燕舞集团厂门口的南侧,记者看到了一家“燕舞翔宇维修销售公司”,据介绍,这里是全市{wy}一家能修“燕舞”产品的地方,因为产品停产都在10年以上,只有这里还能找到些老配件。“有时候{yt}就能遇上好几个来修‘燕舞’收录机的,年底这么忙,我们都懒得修这些‘老家伙’。”
  燕舞老厂区的后面有4栋老居民楼,是燕舞集团在盐城最早建起的职工集体宿舍楼,近400名“燕舞”老干部、老职工现在仍然居住在这里。记者在采访时感受到,这里每个人对燕舞似乎都有着深深的牵挂和割舍不断的感情,许多老员工回忆起当年“燕舞”的风光依然兴致勃勃。一位还穿着印有“燕舞”字样工作服的老师傅送给了记者一本书——《燕舞腾飞之路》,他说,这本书他一直珍藏着,书里记载了自己将青春奉献给燕舞的历史,每读一次都会让他怀念起“燕舞”当年的风光无限。
  “‘燕舞’已经够让我们难受的了……”老工人董维礼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90年代初,随着CD、VCD等新型家电音响产品出现并普及,国内收录机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而此时的燕舞集团在产品的开发更新方面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仍然只生产收录机这一种产品,加之内部“蛀虫”爬行,“燕舞”在1993年后开始明显地走下坡路,一度旺销的“燕舞”产品积压,大量欠款无法回收,银行放贷也开始萎缩。
  1996年底,走进绝境的燕舞集团终于宣布全面停产,两年后,曾经是中国响当当xx的燕舞集团黯然倒闭,“燕舞”的破产当时在盐城甚至全国的家电业都引起了一场震动。


“燕舞小子”没有遗憾
   说起“燕舞”,不得不提起那些让人记忆犹新的电视广告片。1984年,家电业远远没有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广告的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就在此时,“燕舞”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到1987年的时候,“燕舞”的广告费已经达到400多万元。“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888,质量顶呱呱”、“到处莺歌燕舞,带来知音无数”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给燕舞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有人说,正是“燕舞”的成功,拉动了中国家电广告的大幕!
  直到现在,许多人还记得当年燕舞广告中那个抱着吉他,听着双喇叭,跳着迪斯科,唱着“一曲歌来一片情”的青年人苗海忠。当年的“燕舞小子”如今已经是一名中青年演员,去年底,苗海忠主演的情景喜剧《旅行社的故事》在国内热播。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正在片场拍戏的苗海忠,他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还是很感谢当年那部燕舞广告的,他让我有机会被那么多人认识,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苗海忠告诉记者,1986年拍广告时他只有18岁,还是北京四十中学的学生,中央电视台导演去学校招募临时演员时挑中了他,后来他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正式走上了演员道路。“燕舞倒闭的事我听说了,这没有什么遗憾的,这就是市场规律。如果以后还有人做‘燕舞’这个牌子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够做好。”

“燕舞人”复兴“燕舞”的心愿
  盐城人引以为豪的“燕舞”产品已在家电市场中销声匿迹近10年,“燕舞”商标究竟花落谁家?记者从盐城市工商局商标事务所了解到,“燕舞”全部42个门类的商标都已被注册,商标拥有者是盐城市一家名为燕舞新实业电真空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老板赵武山。
  记者在燕舞集团一座尚未拆掉的办公楼内找到了赵武山的办公室,他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自己不但是全部“燕舞”商标的拥有者,同时也买下了燕舞集团60亩土地和现状建筑。三年前,他从燕舞集团破产清算小组手中一次性买断了全部“燕舞”商标,“很多债权单位都来抢‘燕舞’的商标,我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光是42类商标的注册费就花了20多万元。”对于转让价格,赵始终推说是商业机密,不愿意对记者透露。
  据了解,1998年燕舞集团倒闭后,原来的一些车间主任、销售经理等中层干部纷纷凭借自身掌握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搞起了私营工厂、公司,最多的时候有17家,现在已所剩无几。赵武山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产品为电子发光器件,目前拥有员工近400人,年产值3000多万元。
  去年初,盐城市国土局将燕舞集团60亩土地及现状建筑整体挂牌出售,志在必得的赵武山在停标前的{zh1}一刻,以3780万元的价格竞标成功。他向记者透露,他已计划与一家房产公司共同将这60亩土地开发成住宅楼,所有的厂房、办公楼在今年春节将全部拆除。
  对于如何使用“燕舞”商标的问题,赵武山的回答颇为谨慎。他告诉记者,公司现在主要生产配件,还无需使用商标,42类燕舞商标都处于闲置状态,几年来他一直在谋划着将“燕舞”作为家电类整机品牌再推出去,但是自身的实力的确不够,在人才、资金方面还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赵武山{zh1}对记者强调说:“在北京办事处工作的时候,我亲眼看见北京市民大雪天熬夜排队来买我们的燕舞收录机,作为在燕舞干了24年的老员工,我对‘燕舞’很有感情,复兴‘燕舞’一直是我的心愿。”

郑重声明:资讯 【家喻户晓的“燕舞”收录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赣榆人小于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