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调研日记一(作者:王丽玲)

 

经过上海两天紧张的年会,3月15日,我和棒子,小满带着一堆任务到达格桑花西宁办公室,开始实地调研工作。

 

为了调研,棒子特意跟单位请了一周的假,拍摄项目申请所需的素材。小满还是个大四的学生,却担负着此行最为艰巨的任务,到海拔{zg}的曲麻莱县发放奖学金及做相关项目调研。西宁之行是我自2月份正式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作为格桑花专职人员首次承担的{dy}个实地调查任务,对天使的100万项目申请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孩子们的真实需求,同时为今年格桑花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加上我们西宁办公室的专职小周,小周负责办公室的外勤工作,对助学区的学校和学生情况都很了解,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核心人物,我们四人构成了一个调研小组。

 

16日早晨一行四人早早出发,目的地是黄南州第二民族中学(以下简称二民中),位于黄南州同仁县.这个学校是一个新申请的助学点,相关申请资料已经提供,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个学校进行考察看是否具备开点的条件。格桑花新开助学点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学校所在地基本情况,学校基本情况,生源,学生贫困情况,升学率,学校收费及学生生活费用支出情况,学校贫困生受资助情况,贫困生确定标准和管理情况以及学校和格桑花的配合程度等等。这些情况的了解一方面通过学校提供相关文件资料获得,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新申请助学点的评估是我们开辟助学点的基本准备工作之一。

 

同仁离西宁的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离开西宁没多长时间见到的就只是一座又一座灰秃秃的山,我和小满都是{dy}次到青海,看到这些与内地不同的山心里还是小激动了一把,被棒子和小周鄙视了一番。沿途散布着一些零散的村落,房子大多数是用土块搭起来的,又小又矮,在我的印象里,我小时侯住过的村子貌似房子看上去都比这些村子要好些。

 

沿途的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ushang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ushang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ushang4.jpg

 

在一座又一座的山快要把我的耐心磨灭完后,同仁县到了。这里是藏区,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藏袍的藏民,还有寺院里的喇嘛。二民中坐落在黄南州{zd0}的寺庙:隆务寺旁边,与恢弘的寺庙相比整个学校建筑是那么的不起眼。热情的老师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又让我小激动了一番,虽然年会上我也收到了哈达,结果发现{zh1}不在我手中,晕!

 

学校大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黄南二民中.jpg

 

办公楼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教学楼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实验楼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校长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二民中的一些基本情况。二民中是07年由师范学校转型的,是一所集师资培训、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59人,在校学生730人,15个班级,全部为寄宿生。学校每学年收取学生学杂费、住宿费、取暖费、伙食费、书本费(包括资料费)等约1700元。对于特别贫困学生学校适当给予减免,政府财政给每个学生每月补助70元伙食费。

 

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黄南州,也有来自其他省份、州县的学生。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大多是藏族,还有蒙古族和土族。学生大多为农牧民子女,其中贫困学生2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27%左右。其中有40余人已享受彩票公益金等其它资助,占学生总数的6%左右。学校里的贫困学生中有的来自牧区,家中牛羊很少,有些家庭是无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扶贫等;有的来自农业区,家中无劳力,家长长期患病,农作物收入少;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些甚至是孤儿,学习生活费用主要靠救济和资助。大多数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供孩子上学很吃力,一些孩子在冬天里甚至缺乏御寒的冬衣,靠老师们捐款购买才得以解决。

 

全州共有5所民族高中学校,由于二民中是以前师范学校转轨的,起步比较晚,教学情况和其他学校相比,还有些差距。二民中学生学习内容除多一门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和内地相同,汉语文学习还要通过汉语过级考试,英语分在高考中只是参考,不计入总分。{dy}批高中生于2006年毕业。近两年高考上线率稳步上升,其中08年上线率为32.1%,09年上线率为41.9%。

 

 

站在校园里四处张望,整个学校的建筑设施都比较简陋,操场是土地裸露的,除了篮球框和两个足球门外,没有什么配套的体育设施,大风刮过,漫天沙尘。学校的图书馆设在一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危房里,昏暗的狭小的木梯子,踩在上面让我们胆战心惊,老师们一再提醒我们小心,别摔着了。图书室里空间比较狭小,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桌椅。学校可以腾出地方设置阅览室,却没有能力购买桌椅和书籍。我翻看了孩子们的借阅记录,发现部分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到图书室来借书的。可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书籍就是他们了解外界窗口的主要方式了。书架上的书大部分还是以前师范学校里的旧书,去年教育局给学校补充了一些,但由于有些书目不适合孩子们,所以好多书基本还是崭新的。这也是我们图书室项目书目采购中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即为学校图书室采购的书籍如何确定,孩子们是否对这些书籍有兴趣,而不是说我们把钱花了,书买了,放在书架上了,学生却不乐意看。

 

学校操场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图书室外部,墙上已经裂了一条大缝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图书室。正面书架上的书是近期教育局配套发放下来的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背面书架上的书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学生的借阅记录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食堂是我们的重点观察目标,通过食堂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伙食情况和消费情况。食堂里提供的菜种类并不多,只有几种,肉菜则只有一种,也是荤素搭配,根据荤菜中肉的多少来确定价格,午餐孩子们的花费大多在3-4元之间,晚餐则主要是面条,两元一份,算上早餐花费,一个孩子一个月的伙食费在200-240元左右。食堂里也见到有不少孩子,进到食堂只是买了一包泡面,或者是一个馒头就走了。

 

 食堂菜单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排队打饭的学生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饭菜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下午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电脑室,电脑大多数是老旧的,部分是外界捐赠的二手电脑,现有的电脑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正常需要,在计算机课上,有的学生是两人合用一台电脑。上课的学生们都很腼腆,看到我们进来都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大部分学生对于我们的提问都只是很羞涩地笑,不说话。我一时兴起,笑嘻嘻地问,有多少同学有QQ号的能不能举一下手?有一小半同学举起了手,我很高兴,毕竟他们还是有机会、有条件并且有兴趣去接触到这些的,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闭塞,对外界一无所知。我又查看了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发现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由于学校条件所限,能够开展的课外活动并不多。

 

孩子们在上计算机课。右边的这些电脑大部分都已经不能使用了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电脑不够,一些孩子只能两人一台将就着用。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离开电脑室,我们随机敲开一间教室的门,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他们的课本都是藏文的,但孩子们也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他们都很内向,我简单地问了一个小男孩几句话,他的脸立马通红了,呵呵很可爱很淳朴的孩子。希望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再勇敢点,再自信点。

 

在教学楼里我们发现厕所的门是锁着的,很奇怪,问了学校的老师后才知道冬天里教学楼里的厕所是不让学生用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清洁,学生上厕所必须到学校的旱厕去上。我亲身体验了一下旱厕,里面只有几个十分简陋的破损严重的蹲坑,那是我长这么大以来见过的最破的厕所了,据小周说男厕那部分已经塌了半边,很危险。

 

男厕外部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男厕内部已经坍塌了一半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学生的上课情况,我们到孩子们的宿舍去转了一圈。孩子们大多是8-10人一间宿舍,男生宿舍里除了上下床外什么都没有,没有桌子,没有凳子,也没有柜子。上下床还是很老旧的床,而且规格并不统一,老师们说为了满足孩子们的住宿床都是四处拼凑出来的,大部分的床都没有护栏,让我很担心万一学生睡觉不小心摔下来怎么办。女生宿舍的床铺稍好些,至少一部分床铺的护栏是有的,其他配备跟男生宿舍一样。

 

 男生宿舍楼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对学校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办公室,分别同校长及助学联系人徐老师进行了交流,对学校目前的困难,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贫困学生的资助,助学项目的申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小周同时对助学联系人进行了培训,对助学联系人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进行了仔细的讲解,确保其能了解自己的责任和工作任务,以利于学校今后与格桑花助学合作的顺利开展。助学联系人作为格桑花与学校的一个重要联系纽带,承担着提供学校{dy}手资料,初步筛选和审核待申请学生资料,对待提交申请的学生进行家访,上报申请名单,以及协助格桑花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助学金发放,学生管理等大量工作,因此,对助学联系人进行相关培训无疑也是助学点开点评估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午4点半,我们离开学校坐上了回西宁的车。由于明天的任务是到乐都发放助学金及对格桑花班学生进行回访,因此我们今天必须结束在黄南州的工作赶回西宁。从到达学校到离开学校,大家就像打战似的争分夺秒,恨不得连吃饭的时间都给省了。幸好学校对于贫困生资助工作颇为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做了挺多,确保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均能够及时提供,为我们今天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车上,劳动了{yt}的格桑花做的{wy}一件事情就是:睡觉!争分夺秒地睡觉,养足精神,欢欣鼓舞地准备面对明天的折腾!

 

我们的棒子哥,一路呼噜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东倒西歪的小周,睡相明显没有棒子哥稳重……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格桑花目前人气最旺的新人——小满同学
[转载]调研日记一   (作者:王丽玲)

(全文完)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调研日记一(作者:王丽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