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兴趣不一定是{zh0}的老师”的一点想法

   【转载】兴趣不一定是{zh0}的老师

   刚读大学时,我的兴趣十分广泛,阅读、摄影、书法、吉他,再加上各种体育、娱乐方面的爱好,{yt}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大一一年下来,我心里总有些忐忑:专业方面的知识,说不懂吧,似乎全都懂;说懂吧,似乎又都不xx了解,反正总是隐隐有些不安。正在这时,中文系新上任了一位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这位搞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上任后{dy}件事,便是要求全系学生每人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全系顿时哗然了!当时全民经商热,许多大学生也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在商海的岸边跃跃欲试,哪里有工夫正正经经地早起背古文啊。甭说了,我们去哪儿给自己找到兴趣、找到动力呢?于是,很多同学决定采取磨洋工的方式跟系里对抗,我自然也是其中一块超级耐磨砖。想想,背一百篇古典文学作品,该耗掉我多少参与各种热闹事儿的时间呀?我怎么可能沉得下这份心呢!然而,系里的执行措施却似铁板钉钉般不折不扣。老师们还干脆定死过关的时间,到时过不了者一律加倍背诵!架不住系里这种高强度的执行力,于是,每天早起晚睡的有之,每天互相帮忙考试的有之,每天躲在小树林里大声朗读的有之,每天一个人躺在床上喃喃自语的亦有之。

    奇迹般,我们真的人人都过关了!

    直到这时,发起这次被我们称之为“魔鬼训练”的老先生,才到班里与我们对话。他说:“‘兴趣是{zh0}的老师’这句话,顶多只在幼儿启蒙阶段哄一哄孩子们!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分浮浅的阅读,只能给人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这些收获根本无法给你们今后的事业带来强力的支撑!”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此前感到不安的原因,也明白了自己一年多来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收获的原因。此后,我学会了集中精力,不再过分泛滥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大学毕业以后,虽然我的{dy}份工作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瓜葛,更谈不上有多少兴趣,不过,我并没有感到失望。就像那位老先生说的——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何况现在我已经走出了校园,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更不能任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事了。所以,每当面对厌烦的工作或事情时,我总是想起老先生的话,于是,不管我是否喜欢手头的事,我大体都能沉静、耐心地对待。(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4期)

 

 

 

我的感想:     

    “兴趣是{zh0}的老师”,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兴趣,那当然是{zh0}的。我们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未必能做到。

   我也坚定不移地这样认为,平时就好好地研究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想尽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每一个话题和内容都感兴趣,我这样憧憬着,也这样努力的。

    对于大部分孩子,调动他们的兴趣就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但对于少部分孩子,或者说对于全体孩子而言,如果能让他们意识到,不学习就无法生存,那么孩子将更努力,学习的态度会有天翻地覆地变化。现在三年级的孩子,也应该开始逐渐明白这样的道理了。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东西是孩子喜欢学的呢?在小学和初中打基础的阶段,学的都是基础知识,不管你是否喜欢,都要很好的掌握,为了你将来能有机会去高等学校学你感兴趣的知识。我们往往以“我对**没有兴趣”为借口,去逃避一些事情,“**才是我的兴趣”,于是又疯狂的去追捧另一些事情。有些事情,不是孩子有兴趣才去做,甚至做好,而是孩子做好了,在这些方面受到了表扬,所以孩子才会愿意做,迷糊的孩子,将之称之为“这是我的兴趣”,真的是吗?如果一开始并没有做好,即使是心中理想的兴趣,不久也会泯灭的。

 

郑重声明:资讯 【对“兴趣不一定是{zh0}的老师”的一点想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