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出口的内忧外患分析

中国陶瓷出口国家,东南亚和中东等出口市场的国家对中国的陶瓷出口提起反倾销案,这对中国的陶瓷行业市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那么2010年中国的陶瓷出口市场又面临怎样的内忧外患呢?

2009年12月3日,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案正式立案,此次佛山涉案的企业超过了100家,金额也达到了8000万美金左右。这是自印度以及东盟国家之后又一个南亚国家对中国陶瓷提起反倾销立案。

事实上,东南亚与中东等国已经成为佛山陶瓷行业重要的出口地区,在09年佛山陶瓷出口泰国的份额已经排到到其出口地区的第四位。

陶瓷出口的内忧与外患

自2001年开始,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韩国、日本以及埃及、厄瓜多尔等亚非国家的反倾销调查,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

目前佛山陶企大部分都有出口业务,外向型企业的出口总额占到其总销售额的70%以上其他大型企业的出口销售比例也占到30%~40%以上。频繁的反倾销立案令众多企业的出口业务遭遇冲击,甚至导致很多企业退出了国际市场。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掀起反倾销系列诉讼的导火索。”一位资深的陶瓷国际贸易人士这样开始与记者的对话。20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成为许多国家开始国内贸易保护的缘由,高竖的贸易壁垒,使得有着高xxx的中国商品在这场大范围贸易保护行动的首当其冲。仅2009年上半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更多达58起,涉案金额超过80亿美元。而建筑陶瓷已经成为广东省反倾销案件中上升速度最快的行业。

其次,东南亚国家近年来不断发起对中国陶瓷反倾销调查,与这些国家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建筑陶瓷工业不无关系。近3年来,东南亚地区仅从佛山地区就引进了许多建陶生产线设备,如压机,辊道窑,抛光机等,一些国内的建陶机械企业更在东南亚设厂生产。由此产生了与中国陶瓷尤其是中低档建陶产品相竞争的对手。当国内物美价廉的产品进入东南亚地区时,势必对这些国家的行业、企业个体造成不小的冲击。

而在欧盟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基于国内市场的艰难,尤其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占有主导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其出口遭遇中国陶瓷的冲击,采取不同程度的贸易程度也势在必然。

频遭反倾销的“罪与罚”

“然而究反倾销之根源,与国内陶瓷行业之前不顾价格、不顾质量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有莫大关系。”该人士扶了扶眼镜,眼神坚定地说。陶瓷行业自80年代在佛山兴起并蓬勃发展之后,就开始了出口之路。但很多企业依靠低价格进入他国市场,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售后服务差等一系列“坏形象”成为国外市场贴在“中国陶瓷”身上一张标签。而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互打价格战则加剧了这一形势。

“企业的短期行为为之后的种种贸易摩擦埋下了伏笔。”不少被访者都赞同这一观点。尽管近几年出口的陶瓷产品大多在质量并价格上都相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但与意大利等国陶瓷在产品设计、配套以及服务方面都有不小差距的中国陶瓷,无法在一夜之中将原有的“标签”摘除。

国内陶瓷依旧大部分“非品牌”输出令大多数进口国有了反倾销的借口,没有强势的品牌优势成为出口企业疑似“倾销”的硬伤。“目前在国外能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也就是东鹏、蒙娜丽莎、诺贝尔和马可波罗,但这对拥有庞大品牌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杯水车薪。”该人士如是说。

此外,陶瓷行业普遍存在的“赚快钱”现象,也令中国陶瓷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80年代末至2005年之前,陶瓷行业在国内市场对商品的大量需求之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不用花多少心思就能获得大笔财富,这让很多老板无法静心于设计、研发,而中国陶瓷最终成为“便宜货”的代名词。有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卖方市场年代延续下来的思维已经在{dy}代企业家的脑中根深蒂固,或许现在一些70后的{ldz}开始着手更长远的思考与实践,也许在下一个经济高潮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些更新的思路。”

“能否以佛山陶瓷这样一个整体品牌去占领国外市场?”面对这个问题,上述资深人士微笑摇头。“陶瓷企业缺乏整体打包攻占国际市场的抱团意识、品牌意识。这也是造成价格无序竞争的源头。”

在品牌与抱团无法一夕之间形成的情况下,在反倾销一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积极应诉成为企业应对反倾销之战的{wy}出路。

到底路在何方

积极应诉、借力过关、政府从旁协助,都是在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后不得已的被动措施。“提升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体系才是根本之道。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在做的并不多。”前文中提到的陶瓷资深国际贸易人士有些深感无奈。

到底是亡羊补牢还是未雨绸缪,这将是陶瓷行业在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自2007年以来,政府以及行业媒体曾多次组织企业探讨陶瓷行业出口的出路,但收效甚微,直到现在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业自律体系。然而,只有行业内部达成共识,在国际市场形成一股绳,规范自身的出口价格,是整个陶瓷行业规避大范围反倾销的关键。

对于企业个体而言,着力于自主研发、创新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优质xx的产品形象是摆脱反倾销的最终努力方向。

在中国陶瓷遭遇反倾销高峰之前,国内的鞋业就已经在欧盟等国家地区被大量提起反倾销诉讼,但欧盟反倾销自始自终没有对“森达”品牌引发冲击。究其原因在于森达研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领了欧盟鞋业xx市场。其不仅拥有50多名国际设计大师,每年为消费者创造6000多款时尚、新潮、舒适的男女皮鞋,同时,森达规避“反倾销”的另一法宝就是输出品牌,以设计、质量和服务赢取了欧洲市场,也开创了民族鞋业品牌输出的先河。

再看陶瓷行业,已经有企业意识到并在实施“品牌输出”的战略。

2007年,东鹏就已经在在意大利的陶瓷核心产区萨索罗设立了分公司与展厅,成为中国陶瓷{dy}个进入该地区的品牌,直接与意大利品牌同台竞争。同时,东鹏欧洲分公司在意大利已经设有总部办公楼、展厅,以及20多万平方米的仓库,进行营销、物流、推广及发布等工作。

更近一些,新明珠在2009年的出口组成中,自主品牌的输出占到了总额的40%~50%,“尽管总额略有减少,但含金量提高了。”其国际贸易部的工作人员非常肯定这样的成绩。用高品质的产品、优异的技术参数与特色以及优质服务吸引海外的优秀经销商,实现品牌“本土化”开设形象店或者开辟形象区域,是新明珠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

而预警机制的建立,能更好地将反倾销调查防范于未然。就在记者对这次反倾销案进行走访时,已经听闻欧盟27国将对我国的陶瓷出口提起反倾销调查,相关部门也已提出预警。尽管这不是一个好的消息,但预警机制已经逐步发生作用。

面对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多数行业人士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态度。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对中国陶瓷的出口也将形成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对处在国内市场供应过剩的陶瓷行业来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无疑是企业扩大规模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陶瓷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资深人士在采访结束时说:“遭遇反倾销消耗的是企业的精力与财力,然而对企业和整个行业而言,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品牌思维才会是真正的洪水猛兽。”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陶瓷出口的内忧外患分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