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走顶还是走地?PP-R保用50年——这只是个传说
 走顶还是走地,是个一直争论的问题。
按既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和图集来说,标明的工艺都是水管走地的方式。但是市场的材料和工艺的创新总会把既有的行业标准抛在后面,比如说“走顶”的工艺且不论造价的话,是公认的优于既有技术标准的。
一方面市场的创新总在促进标准的更新,另一方面,在没有适用、具体家装技术标准,没有第三方质量监理,卖方(施工方)缺乏自律这三点共存的社会阶段,家装水路系统的质量隐患不少。
水管走顶还是走地?应该是材料品质和施工工艺结合后的一过综合性的结论,我认为其中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说“行业标准”中的管道材料:
我查阅了几个较大的品牌的质检报告,所提供的“送检样品”中,没有壁厚2.0、直径20毫米的管子(注意,是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其中送检样品如果是直径20毫米的,那么壁厚{zd1}的是2.8毫米,厚的是3.4毫米;如果送检样品是直径25毫米的,那么壁厚{zd1}的是3.4毫米,或者是4.2毫米。我们市场上传说的50年寿命,恐怕是以这个为蓝本的。只是这个“传说”中没有把管道壁厚和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包含进来。
第二,再说市场中实际应用的材料:
以直径20的管子为例,市场上的壁厚分别是,2.0、2.3、2.8、3.4毫米。就我经过的小区来说,以直径20的PP-R管道为例,多数开发商都是使用的壁厚2.0毫米的管子。至于说其材质和品牌,很少有用xxxx的,因为您买房子的时候恐怕都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其实整个管道系统中,最薄弱的位置是焊口的外侧位置(附图一)。这个位置被焊机熔过了,但是没有xx插入管件里,每个管件都形成了管道系统最薄的两个节点。另外,在同等的压力、温度的情况下,管道越厚寿命越长。壁厚2.0的管子和壁厚3.4的管子,寿命肯定不一样。

第三,说说工艺:
我个人认为水路系统的工艺当中,以“焊口清洁度、熔接深度、熔接角度”是为要素。但是这三项都不是打压验收可以检验的出来的。三、五年的质保,没什么意义。
另外,水管走地是既有行业图集的要求,走顶是京津沪成熟家装市场摸索出来的工艺方法。我个人经过的小区,只是在高新的公园天下看到过开发商从入户处就全部走顶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其他所有小区都是全部管路走地暗埋。还是那句话:在“创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的为营销守则的今天,在用户不注意的方面下功夫,好像很不正常。(附图二)

在材料质量不确定、施工工艺不保险的时候,水管走顶确实是提高了水路的安全系数。但是,走顶也得综合考虑,如果很机械的坚持走顶,个人感觉意义不大。比如,整个水路系统如果有相当的部分走在了地面里,而且这部分又是开发商的薄壁、不xxxx管道,而我们自己新布置的厚壁、xxxx管道走在了顶上,这样的组合有所欠缺。换言之,在户内新补充的管道系统(走顶)和原有开发商管道(走地)同时存在的时候,整个系统承受的是同样的压力和温度,即使两种管道都走地,那么将来先出问题的还是地下的那部分。
例如:2008年的那场大雪,我在智慧城的一个客户的阳台上的水管被冻裂,在新旧管道连接的位置,旧管道裂了,新管道没出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民工老张能给的建议,在开发商的管道质量不好的时候,从安全角度考虑的工艺依次是:
一、从入户开始全部用新的厚壁管道——走顶;
这样可以顺便增加入户总阀门方便以后控制,又可以给安装前置净水器创造了条件。
二、从入户开始全部换新的厚壁管到——走地;
三、原有冷水系统保留使用,新布置的冷水走地,新布置的热水走顶;
四、既有冷热水水管道保留使用,新布置冷水水全部走地。

本文成于仓促之中,语言难免凌乱,技术分析欠缺严谨全面,一家之言不能综合整个行业所有因素,所以请名家斧正丰富,此装大TX之幸,我们一同感激装大。

附图一,pp-r焊口节点图:


附图二,大唐芙蓉园旁,平米价格近万的某小区使用的PP-R管和其他品牌的对比:
从左至右依次,万元/平米小区使用的管子、金德、天力、德国微法、德国洁水


 



(原帖:)
郑重声明:资讯 【水管走顶还是走地?PP-R保用50年——这只是个传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