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提前放水等致重庆两江罕见干旱_隆科致荣_百度空间
时间: 2010-03-22 17:34:46 来源:   
关键词:

内容摘要: 今年以来,长江羊角滩水位持续下落,由1月1日的169.42米消落到昨日的160.9米,累计下退8.52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5米,长江上游部分浅区已出现碍航现象。目前长江上游地区有数百个水电站,二滩等水电站蓄水以备发电,也是造成此次枯水的另一原因。

  中国日报网消息:今年以来,长江羊角滩水位持续下落,由1月1日的169.42米消落到昨日的160.9米,累计下退8.52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5米,长江上游部分浅区已出现碍航现象。据海事部门称,三大原因导致了这次罕见的特枯水位。

  全市平均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6低值

  “长江上游今年降雨少,是造成目前出现罕见低水位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入冬以来,我市及长江上游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整体呈现“暖”、“干”的气候特点。全市平均降水不到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三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6低值。

  其次,今春开始,长江下游诸多地区频频喊“渴”,为了缓解下游的旱情,三峡大坝自2月以来提前开闸放水,以增加中下游的水深,保证航运安全。据海事部门介绍,从昨日{zx1}数据来看,三峡水库入库量为4300立方米/秒,而出库量却高达5270立方米/秒,出库量远远高于入库量,导致长江重庆段水位下降。

  另外,目前长江上游地区有数百个水电站,二滩等水电站蓄水以备发电,也是造成此次枯水的另一原因。

  随着降雨量少和库区水位消落,已持续2个多月的长江重庆段枯水期仍在继续。据海事部门透露,本月内两江水位还有下降趋势,估计4月初桃花汛后枯水情况将有所缓解。

  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

  两江低水位是否对航运造成影响?昨日,记者到朝天门、嘉陵江等地一探究竟,发现朝天门码头河床已显露无遗,干涸石头随处可见,轮船跳板已成了“旱桥”。而南岸龙门浩对岸的望龙门猪儿碛江段已明显“退水”,以往百余米宽的江面,现在仅剩50米左右窄窄的航道,不少搁浅的船只在此“歇脚”。

  “水位下降,使物流业很受伤。”朝天门码头不时能听见客商们的抱怨声。据了解,进入枯水期以来,至少有三成货物堆在码头未能运出,急于交货的,只能选择铁路和公路转运。

  记者在码头边发现,在此“歇脚”的货物,以钢材、大型集装箱等为主,急需大吨位船舶运输。一位码头工人表示:“水位太低,很多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负责人介绍,几千吨的大型船舶,由于吃水较深,如今面临着搁浅、容易触礁等危险。

  针对低水位,航道局已采取多项应对措施,严格规定在航道水深{zd1}2.9米、吃水线{zd1}2.6米以上的情况下,才允许船舶下水通行;客船严格限载、货船减载通行。

  为确保疏浚通航,从1月以来,长江航道上较窄的浅滩如下洛碛、长寿码头碛等,都加派了疏浚船,及时疏通航道。


  核心提示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当前旱情如何?如何应对旱灾?本报记者{dj2}采访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解析当前旱情。

  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

  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是多年同期的1.9倍

  记者:从全国来看,截至3月2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当前旱情有何特点?

  张志彤: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

  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

  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

  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

  抗旱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

  记者:为何旱情这么严重?

  张志彤: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从另一方面看,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一管理和调配现有水源

  记者:当前抗旱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张志彤: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xxx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因此,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云南针对目前780万饮水困难群众,根据缺水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水库供水可保障174万人,实施应急调水保障73万人,打井开采地下水保障37万人,拉水送水保障259万人,采取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保障237万人。贵州省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865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047处,新打抗旱水源井1768眼,出动抗旱运水车3.9万辆(次),累计为群众送水357万吨,临时解决了548万人饮水困难,未发生一户因旱断水的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旱区所有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另外,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记者: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困难?

  张志彤:一是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三是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抗旱需要从长计议

  编制抗旱规划,全面提高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记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zd0}限度减少损失?

  张志彤: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近期西南地区会出现小范围降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

  将在西南旱区人工增雨(链接)

  本报记者刘毅

  3月2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从23日—24日,以及28日—29日前后,整个西南地区会出现小范围的降水,主要是以小雨为主,可以提供开展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一旦具备这种条件,气象部门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降水量。

  矫梅燕分析,西南地区干旱形成的条件,一个是降水持续偏少,从去年9月到现在为止,云南只有173毫米,贵州是175毫米,比常年降水量偏少一半以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二是温度偏高,目前云南冬季以来的平均温度是1950年到现在为止{zg}的。降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很严重,出现严重的干旱。

  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在干旱少雨的大气候背景下,近期持续性少雨就容易出现旱情。

  她说,从目前的气象条件来看,西南地区还处在雨水比较偏少的情况下,旱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少雨转多雨的迹象,各项抗旱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



郑重声明:资讯 【三峡提前放水等致重庆两江罕见干旱_隆科致荣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