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系统知识阿里巴巴tianquan6797的博客BLOG

原      料

一、纺织原料的种类:

1、xx纤维

(1)动物纤维(xx蛋白纤维)

a、毛发纤维:羊毛、山羊绒、驼毛、牦牛毛、兔毛等等。

b、蚕丝: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等等

(2)植物纤维(xx纤维素纤维)

a、种子纤维:棉、木棉等。

b、韧皮纤维:苎麻、亚麻、xx、黄麻、罗布麻等。

c、叶纤维:蕉麻、剑麻、新西兰麻等。

(3)矿物纤维:石棉纤维

2、化学纤维:

(1)无机纤维

a、金属纤维:包括金丝、银丝、铜丝、不锈钢丝。

b、炭纤维

c、硅酸盐纤维:包括矿渣纤维、玻璃纤维。

(2)再生纤维

a、再生纤维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天丝、莫代尔等。

b、再生蛋白质纤维:有花生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

c、其他:有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等等。

(3)半合成纤维:有醋酸纤维、绿化橡胶纤维。

(4)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晴纶、氨纶、丙纶、维纶、乙纶芳纶等。

二、原料纤度的常用表示方法(常用单位):

旦尼尔(D):

“D”是一种定长制的表示方式。它是指9000米长的丝所具有的重量克数。如9000米长的丝重1克,称作为1旦尼尔;如重100克即称为100旦尼尔。旦尼尔的数值与丝线的粗细成正比,旦尼尔的数值越大,表示丝线越粗。

纤维中所有长丝的纤度单位均用“D”表示。

公支(N):

公支是一种定重制的纤度单位。它是指1克纱所具有的长度米数。如称1克纱量其长度为100米,纱的支数即为100公支(100N);长度50米,纱支即为50公支(50N)。

“N”的数值与纱线的粗细成反比,“ N”值越高纱线越细,反之则粗。

绢丝、 紬丝、羊毛均用公支表示。麻有时也用公支表示。

英支 (S ):

英支是一种定重制的纤度单位。它是指1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840码长的倍数。若干倍即为若干支。如称重一磅的纱线长度为25200码,是840码的30倍,那么这些纱就是30英支 (30S )。

“S”的数值与纱线的粗细成反比。“S”值越高,纱线越细;反之则粗。

棉、粘胶短纤及与之混纺的合成纤维均用英支(S)表示。麻有时也用“S”

三、纤度单位换算:

       S 英制支数(英寸)   旦尼尔数与英支换算   D=5315/S

       N 公制支数(麻、羊毛)   旦尼尔数与公支换算   D=9000/N

       由上面两个公式可推出:S=0.591N ;   N=1.692 S

       dtex 分特克斯   D=9 dtex

       例:棉产品的规格为30sX30s/133X72 换成旦尼尔数及每厘米密度?

四、常用原料的规格

提供这些规格的目的是为了使所测得的规格能被工厂接受。无论何种原料,都有比较固定的纤度规格,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常规规格。我们用估算的办法测得的纤度规格,不可能非常xx,只不过是确定了一个大致范围。因此用上述办法测得纤度后,还要进行靠档,如能将纤维的纤度折算成常规纤度,生产过程可以缩短,生产成本可以降低。以下是常用原料的常规纤度:

桑蚕丝长丝:   13/15 D 20/22 D 28/30 D 40/44 D

桑蚕丝双宫丝: 50/70 D 100/120 D 150/170 D

桑绢丝:       210N/2   140 N/2 120 N/2 80 N/2   60 N/2

桑紬丝:       17N   25 N 27 N   33 N

棉纱:         10S   16 S   21 S   32 S   42 S 50 S   60 S   80 S   100 S

                               或32S/2   42 S/2 60 S/2 80 S/2 100 S/2

以上双股纱在计算规格时均作一半支数计算,如32 S/2按16S/1计

粘胶长丝:     75 D     120 D    150 D

粘胶短纤:     10 S     20 S     30 S    40 S

亚麻:         6 S      9 S       14 S     17 S       21 S    25 S

或:            10 N     15 N     24 N     28 N      36 N    42 N

涤纶长丝:     30 D     50 D     68 D     75 D      100 D   115 D   150 D   300 D

锦纶长丝:     40 D     70 D     140 D

羊毛:         20 N     26 N     32 N     36 N       48 N    52 N    60 N     80 N

以上为常用规格,可能有客户要求用常规规格以外的纤度,对于短纤维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对于长丝由于纺丝工艺比较复杂,调整纤度所花的成本较高,因此就较难满足客户要求。

在以上原料中,涤纶纤维的种类最多,除了纤度变化外,形态变化也较多,如按光泽分有:大有光丝、半消光丝、全消光丝;按截面分有:圆形、三角形、三叶形、骨形------按表面形状分有普通长丝(牵伸丝)、低弹丝、高弹丝;按单纤纤度分有普通纤度(单纤度在1.5D以上),细旦丝(单纤在0.8D~1.2D之间),超细旦(单纤在0.8D以下);按性能分有普通涤丝和改性涤丝(改染色性能、改吸湿性能等等)。根据不同产品选用不同原料,如生产仿丝产品宜用细旦丝,生产起绒产品(桃皮绒、麂皮绒、高级仪器檫拭布)用超细旦丝;做仿色织布(仿毛产品)用改性涤纶等等。而涤纶单纤维的表示在原料的规格表示中亦能体现出来。如常用的75 D/36F 、75 D/72 F、100D /96F 、150D /144F 。这些数字中的“F”数,即表示单纤根数。100D /96 F表示1根100旦尼尔(D)粗细的丝,是由96根单纤维组成,其单纤纤度在1 左右,一般可以称之为细旦丝。

面 料

一、梭织产品类型:

1、平素织物:一般以平纹、斜纹、缎纹及在这种组织的基础上变化而织成的织物,组织表面没有花纹变化。而平纹、斜纹、缎纹又称为三原组织,是所有组织的基础。

平纹组织                  斜纹组织                  缎纹组织

纺类织物及大部分绡、绉类织物都采用平纹组织,大部分棉、麻类织物也均为平纹组织。

斜纹组织一般用于丝织物中的绫、绸类织物,棉产品中的卡其亦用斜纹组织。

缎类组织在织物中应用较广。用于比较厚重的织物及提花织物的基础组织。在棉织物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2、小提花织物:由几种不同组织构成细小的、有规律的图案。但是经线提升的规律不得超过16根。此类织物亦可在素织机上织造,如由组织不同形成的条子缎条绡、双层乔其、人字斜纹绸等等。

3、大提花织物:在一定范围内(常规服装用绸其经密×花徊不超过1400根)有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循环较大的无规律性的花纹,此类织物需要用大提花的设备织造。

二、产品规格的表示方法

丝织物的表示方法

(1)原料的表示:丝织物的经线与纬线一般采用二种不同规格丝线比较多,并且对丝(纱)线的加工也通常会采用不同工艺。因此在表示原料组合时一般会将原料的加工工艺表示出来,所以不能简单的将原料粗细表示出来就可以了。如某产品经线为(1/20/22D桑蚕丝8 T/S×2)6T/Z熟、色表示:该经线工艺为分别将二根1/20/22D桑蚕丝每厘米向左加8捻后再进行合并,再将二根合并后的丝线向右每厘米加6捻,再将丝线进行脱胶、染色,然后再织造。因此丝织物的原料表示方法要求分别将原料的种类、规格、加工工艺等都详细的表示出来。

(2)密度的表示方法:丝织物的密度单位为“根/厘米”,多层组织及重组织则必须将上下重或上下层的经线或纬线分别相加。

(3)重量的表示方法:

丝织物由于规格多而复杂,常用门幅也很多。如75厘米、90厘米、114厘米、140厘米等等。所以通常用平方米克重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也用姆米表示。

平方米克重=织物重量÷面积

姆米(m/m):桑蚕丝织物重量(厚度)的常用表示方法。它是指丝织物宽1英寸、长25码、重2/3日线为1姆米。折合公制:

1英寸=0.0254米    1码=0.9144米    1日线=3.75克

面积:1英寸×0.9144×25码=0.0254×0.9144×25=0.58064(m2)

重量:2/3日线=2.5g

1m/m2.5÷0.58064=4.3056(g/m2)

姆米数与平方米克重的关系式为:姆米(m/m)=平方米克重(g/m2)÷4.3056

2、麻棉羊毛等织物:

(1)棉麻类织物及羊毛织物的规格表示方法则比较简单,一般用“纱支×纱支/密度×密度”表示。这类织物的密度一般以“根/英寸”表示。大部分织物没有重量指标,但对于牛仔类产品则用“盎司/每平方码”表示:

1盎司=28.35克

1码=0.9144米

盎司(oz/yd2)=平方米克重(g/m2)÷28.35×0.9144×0.9144

(2)羊毛织物门幅一般在145-150厘米之间,所以可以用每米克重表示织物的重量

3、交织织物:经向用长丝的织物,表示方法同长丝,密度的表示单位为“根/厘米”。经向为短纤维的织物,表示方法同短纤,密度的表示为“根/英寸”。

三、梭织产品的规格分析

1、区别经纬向

拿到要分析的织物,{dy}步要分清经纬向,这样才能报出比较正确、合理的规格。要区别经纬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密度特点:经密一般高于纬密。

纤度特点:如果经纬所用的原料不同,一般经向原料的纤度较细,纬向较粗。

纱线类形特点:如果织物的经纬向中的一向为股线(2根或以上合股),另一向为单纱,一般股线向为经向,单纱为纬向。

2、识别原料

(1) 外观识别:主要从形态、光泽、强力等方面观察

羊毛:纤维比较蓬松,光泽自然柔和,单纤维(一根纱或丝由多根单纤维组成)较粗,用手触摸弹性比较好,手感比较舒适。

蚕丝:光泽自然、柔和,纤度(表示丝或纱的粗细)较细,强度比较高。

棉:光泽自然、纤维在干湿条件下强力变化小,如:在干态下用手拉强力与湿态下手拉强力的变化非常小。

麻:纤维表面有自然粗节,手感较硬,有凉爽的感觉,在湿态下强力明显高于干态。

粘胶:手感柔软,弹性较差。特别是在湿态条件下,强力很差。

铜氨纤维:相对粘胶丝,光泽比较柔和,且单纤较细,是纤维素纤维中单丝纤度最细的一种纤维。

醋酸纤维:是纤维素纤维中光泽最接近桑蚕丝的纤维,但强力比较差。

合成纤维:形态光泽各异,干、湿条件下强力均比较好。

(2)燃烧法

蛋白纤维:燃烧时有类似烧毛发的臭味,燃烧后产生松、脆黑球。

植物纤维与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除外),燃烧时无明显异味,燃烧后留下类似烧纸后灰白色灰烬。

醋酸纤维:燃烧时有比较明显的酸味,燃烧后纤维结成浅色硬块。

合成纤维:燃烧时无明显异味,燃烧后纤维结成硬块。

(3)助剂检测法:

绝大多数的纤维使用以上二种方法后都能区别出纤维的类别,但是,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整理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过各种整理,改变了织物的表面效果。因此除了使用以上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助剂和借助仪器对纤维作进一步剖析,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如合成纤维中最常用的纤维是涤纶和锦纶,无论从外观还是强度,肉眼一下子很难区分,但是如果利用二种纤维对酸的反应就可以比较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来。如准备一小瓶蚁酸溶液,将待区分的纤维放入溶液中,锦纶很快就会溶解掉,而涤纶表面则无任何变化。

(4)显微镜观测法:

每种纤维都有独特的长相,如桑蚕丝的横截面为不规则三角形;羊毛纤维和棉纤维为中空形纤维;羊毛表面有鳞片存在;麻纤维的纤度非常不匀。而人造纤维虽然也可以仿照xx纤维的各种不同的截面,但是在一束丝(纱)中,其横截面的形状、大小都非常的一致,且纤度也非常均匀。因此对于某些外观仿真度较好、多种纤维混纺的纤维而一下子较难区分的织物用显微镜观测法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3、确定经纬密度

4、纤度(条份)分析

纤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织物的纱支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称重法:

取90厘米(或90厘米的倍数或约数)长的丝(纱)线,在天平上称得其毫克数(0.01克)即为旦尼尔(D)数。如是短纤维纱线,再换算成相应的纤度单位。

如90厘米长的丝或纱称重为100毫克,即为100D

100D =9000÷100=90N

100D=5315÷100=53S

由于所需测算的纤维一般都从成品面料上取得,从纱线到织布再到染色(印花),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而每道工序的进行对原料的重量都会有影响,如织造有织缩,染色有染缩率,加拈有拈缩率,这些都会使单位长度内的纱线变粗(重),而有些工序又会使纤维变细(轻),如织物经过精炼会去除纤维中的丝胶、油脂等杂质;在织造、染色过程中会使部分短纤维脱落;为了使涤纶织物的手感变得柔软,用烧碱将面料进行减量等等。因此,对于以上所测得的纱(丝)的条份,一定要经过对面料工艺的推断对数据加以综合调整,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纤度数。

(2)比较法:

有些样品非常小,无法取得比较完整的纱(丝)线;有的客人要求不能破坏样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比较法。收集一些已知纤度的纱线与需要了解的纱支进行比较,大致判断出该织物的纤度。

(3)特殊产品的纤度分析:

(a)弹力织物:有些织物的纤维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而这些伸缩性都是织物经过炼染工艺而得到的。因此,从纱线到成品纤度差异相当大,一般不易把握,对于这类织物,在测算纤度时需要根据面料的伸缩率大小加系数,一般在20%到40%左右。

(b)涤纶仿真织物:这类织物经纬线一般都加强捻,为了便于织造,纤维加强捻后要经过高温定型。因此手感、悬垂性都比较差。为了使织物有一个较好的触感和垂感,一般在织物整理过程中要对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即用烧碱将纤维表面腐蚀掉一点,这时纤维份量就会减轻,这个过程称之为“碱减量”。而碱减量的多少,根据产品的要求而定,轻簿型的织物,如涤纶雪纺、乔其、可以少减些,而仿麻类的织物,缎类织物可以多减一些。一般碱减量在15~25%之间。所以对于这类织物,在测算纤度时除了要考虑纤维因加拈而产生的拈缩率外,还要将实际测得的纤度数乘上1.10~1.25的系数,这样才会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果。

5、面料重量分析:

对于大块面料,可以借助工具将面料裁制成10cm2大小,再放到天平称重,得到的重量就是面料的重量。如果对于比较小的样品,可以将面料裁成至平行四边形,称得重量后再除以面积得到面料的重量。样品越大数值越xx。

二、产品类型的识别:

1、平素织物:一般以平纹、斜纹、缎纹及在这种组织的基础上变化而织成的织物。织物表面没有花纹变化,在素织机上制织。如乔其、双绉、素绉缎、斜纹绸------。

2、小提花织物:由几种不同组织构成细小的、有规律的图案。但是经线提升的规律不得超过16根。此类织物亦可在素织机上织造,如由组织不同形成的条子缎条绡、双层乔其、人字斜纹绸等等。

3、大提花织物:在一定范围内(常规服装用绸其经密諁花徊不超过1400根)有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循环较大的无规律性的花纹,此类织物需要用大提花的设备织造。

面 料 规 格 计 算

面料规格计算工作,对于面料设计师来讲,是指导工厂生产产品的依据。而对于业务员而言,则是一种与客人交流、报价、控制成本的手段,掌握了这门知识,无论对于那一类产品,在哪一种场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核算出产品的基本成本,做到报价准确、及时,并能掌握控制成本的关键。

一 、原料定量计算:

原料定量计算所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有许多工艺缩率的计算非常复杂。为了便于掌握,列出一个较小的范围的数值提供参考。

1、经线定量:

每米经线定量(g/m)=每厘米经线密度×成品门幅(厘米)×(1+工艺缩率)×(1+织缩率)×原料纤度(D)÷9000(或1/N、0.59/s)

2、纬线定量:

每米纬线定量(g/m)=成品门幅(厘米)×每厘米纬线密度×(1+纬向织缩率)×(1+工艺缩率)×原料纤度(D)÷9000

以上两式中的工艺缩率是指原料缩率与捻缩率

剑杆织机门幅要另加12~15厘米

(1)工艺缩率之一-------原料缩率:各种不同性能与不同工艺的纱线(丝)缩率如:

桑蚕丝浸泡工艺缩率为1.5%

绢丝染色、漂白工艺缩率为2.5%

锦纶丝自然缩率为3%

涤纶长丝自然缩率为1.5%

弹力涤纶丝加捻后高温定型缩率100D以下为7%

弹力涤纶丝加捻后高温定型缩率101D~149D为8.5%

弹力涤纶丝加捻后高温定型缩率150D以上为10%

棉、麻、粘胶短纤染色、漂白工艺缩率为2%

粘胶长丝通过机浆后伸长率为3%

(2)工艺缩率之二------捻缩率:丝线通过加捻后会变短,这是因为丝线由直变成螺旋状扭曲,丝线变短,直径自然会变粗,所以在长度一定时纤度会相应变粗,不同纤度、不同捻度的捻缩率亦不同。捻缩率的取得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来完成,也可以查阅常用捻缩率表,一般75D长丝每厘米加10捻左右,捻缩率在2-3%左右;75D的长丝每厘米加20捻左右,捻缩率在11-12%左右;150D长丝每厘米加10捻左右,捻缩率在5-6%左右;150D的长丝每厘米加20捻左右,捻缩率在13-15%左右

(3)工艺缩率之三----经向缩率:织造时经线在和纬线的交织过程中会形成纱(丝)线的屈曲,这样,一米长的经线经过与纬线的交织后就不会再形成一米长的布。丝线长与面料长的比率就是织缩率,织缩率的大小也可通过公式计算来达到。织缩率的大小与纱线的纤度、纬线密度、织物组织有关。纬纱(丝)纤度越粗,织缩率越大;织物纬密越大,织缩率越大;组织循环数越小,织缩率越大。一般普通产品(指单层织物,纬密不是特别稀或特别密的产品)在3-8%左右。(具体大小可以根据上述提到的纤度粗细、纬密大小、组织结构在3-8%之间选择)。

二 、面料重量的计算:

面料重量计算的意义是为了了解面料的大致重量,从而可以推算出面料的成本、价格。

每米重量:指每米成品面料所具有的克重量。计算方法为:

成品每米重量(g /m )=(经线定量×练折率+纬线定量×练折率)÷染整缩率

(1)炼折率:纱(丝)经过染整后的净重量。不同的纤维所含的杂质不同,不同的工艺也会使同一原料炼折率不同。常用的原料炼折率如下:

桑蚕丝:     75~80%

生桑蚕丝:   95~98%

绢丝:       90~95%

紬丝:       88~93%

粘胶、羊毛: 97%

棉纱、麻:   95% (丝光、漂白92%)

合纤:       99%

(2)染整缩率:染整缩率是指织物染整前后的长度比率

染整缩率=坯绸纬密÷成品纬密=成品长度÷坯绸长度

平方米绸重(g/m2)

平方米绸重(g/m2)=每米绸重(g)÷门幅(米)

三、原料含量计算:

对于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原料交织或混纺的织物,必须计算出其中所含每种原料比例,计算方法如下:

A原料含量=(含A原料的重量×A原料的比例×A原料的炼折率)÷(含A原料的重量×炼折率+B原料的重量×炼折率)×{bfb}

例:某产品经线为120N/2绢麻混纺纱(绢70%、麻30%),纬线为40S/2有光人棉纱

    成品门幅:140cm        平纹组织

    成品经密:28根/cm      成品纬密:24梭/cm      坯绸纬密23梭/cm

其次,综合几重因素,估算织缩率在5%左右,绢丝工艺缩率为2.5%,纬向缩幅率为10%左右,粘胶短纤工艺缩率2.0%,那么:

经线定量(克/米)=成品经密×成品门幅×(1+工艺缩率)×(1+织缩率)×原料纤度÷9000

            =28×140×(1+5%)×1/60

            =65(g/m)

纬线定量(克/米)=成品纬×成品门幅×(1+纬向织缩率)×(1+工艺缩率)×原料纤度÷9000

                 =140×24×(1+10%)×0.59/20=109(g/m)

成品每米绸重(g/m)=(经线定量×炼折率+纬线定量×炼折率) ÷染整缩率

                    =(65×0.95+109×0.97) ÷0.96

                    =(61.8+105.7=167.5=168(g/m)

平方米绸重(g/m2)=每米绸重÷门幅=168÷1.4=120(g/m2)

其中,绢丝原料含量=(含绢丝原料的重量×绢丝比例×绢丝炼折率) ÷ (含绢丝原料的重量×炼折率+人棉纱重量×炼折率)

                 =(65×0.7×0.95) ÷(70×0.95+109×0.97) ×{bfb}=43.2÷167.5×{bfb}=26%

其中,亚麻原料含量=(含亚麻原料的重量×亚麻比例×亚麻炼折率) ÷ (含亚麻原料的重量×炼折率+粘胶纱重量×炼折率)

               =(65×03×0.95×{bfb})÷65×0.95+109×0.97=18.5×{bfb}÷167.5=11%

    粘胶原料含量=(粘胶原料的重量×粘胶炼折率) ÷ (经线原料的重量×炼折率+粘胶纱重量×炼折率)

= (109×0.97×{bfb})÷(109×0.97+65×0.95)=105.73×{bfb}÷167.5=63%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该产品的经线原料定量为每米65g;纬线原料定量为每米109g,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工艺(白织、色织、条子、格子)加一定比例的回丝率,再结合原料市场价格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原料成本,再加上织造工交、染色工交,就是产品的底价。

四、影响价格的因素

以上只是算出所需面料的实际用丝(纱)量,并不是所有产品的原料成本都能按实际用纱量来计算的,要得到一个合理的价格以前至少还必须了解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产品的类型:白织还是色织,织造所需的机器类型(普通机还是特殊机型)

原料:是常规原料还是特殊规格的原料,是高损耗还是低损耗。

批量大小

产量高低:工交与产量有密切关系,一般工厂所报的工交费都是根据台产量来核算的。

难易程度:有些新产品的工艺不够成熟,在织造或染色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次品。因此,在估价时千万不能忽略这部分因素。

市场因素:如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较广,说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且有较多的工厂生产,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千万不能报高价格。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纺织系统知识阿里巴巴tianquan6797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