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该课题操作性较高,比较贴近生活。我们研究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实用价值也较高。另外,它还需要考验我们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dy}步计划:我们去了平菇种植基地,参观并学习了菌种的制作。主要有这几步:蒸木——冷却——接种——装袋——培养。然后我们制作了菌种带回去培养,培养过程很漫长,大约经过了整个寒假外加开学后的一个月,最终平菇长势很好,并且已经有几人品尝过,评价不错。
初步计划结果:平菇这类树种的培养从制菌种到出菌前这一段时间无需太多照料,在出菌后需拆开封装塑料袋,并置于阴暗处(不宜直接光照),每天浇适量水两次(仅使其表面全部湿润即可,可用少量,不宜过湿,也不宜过干)。温度控制在20至30摄氏度出菌{zj0}。据种植基地师傅说,在此湿度下,平菇在一夜间可由两根手指般大小长成碗口大小。
第二步计划:在掌握平菇菌种的培养并长出平菇后,我们发现现在的平菇菌种制作过于麻烦也过于浪费(需把木头剥成木屑来蒸),加之受生物书上生态农业森林——草垛食用菌分层结构的启发,我们决定用枯叶枯草来代替菌种,于是小组成员来到学校草坪上拾取了一袋枯叶,用开水浸泡三遍,研碎,接种装袋进行初期培养,经过培养同样长出了平菇,只是出菌时菌种上总有其他菌落,总结原因,可能是枯叶未经真正xx过程,仅用开水浸泡,不彻底。
第三步计划:在研究了食用菌的培养及优化措施后,我们计划进行一项市场调查。为此我们走访了市中心的几大药房超市,我们发现市场上食用菌的前景很好,药房里的虫草、灵芝等被奉为上等药材,而超市里更多的被人们搬上餐桌的香菇、草菇、木耳等也比普通蔬菜贵。但可惜的是我们也发现人们对食用菌的了解程度不深,多数人认为市场上卖的菇类是植物蔬菜,也有人认为是xx的xx。同时,我们发现经过优化改进的平菇菌种很有推广价值,不仅符合节约的观念,也迎合了一些城市居民希望品尝绿色、新鲜菜肴的意愿。
经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不仅仅学会了食用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融于实践生活,也使大家明白了团队合作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