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化学_小飞舟_新浪博客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构造精巧,言简意赅,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很多成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了解成语中的化学知识,可使化学教学增趣,化学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A题:“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

 

   B题:“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

 

   成语词典的解释:

 

   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

 

   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黄金在古代时,是作为财富的象征。历代都有一些梦想点石成金的人,如刘安、汉武帝、王莽等等,这些人组织了一大批人才,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用于炼金术。《史记》记载:“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抱朴子》记载:“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以作黄金。”那些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为{yl}的化学家,企图利用当时已经得到的各种化合物,如铜、铅、铁、锡等金属,丹砂、雌黄、硝石、矾石等无机化合物,统称“五金八石”。在炼丹鼎中,通过采用加热、蒸馏、升华等化学过程,使低贱的金属点化为黄金,当然,最终除了得到一些锌铜合金,色如金而无金性的“伪金”,几乎一无所获。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们那种经过人工处理,改变物质的性质及结构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炼金术所依据的xx物质随着时间的延续,自然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转化的“自然进化论”,是一种非常革命的思想。现代的化学工业无不是由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构成的,实际上,现代的化学家已经成功通过人工核反应,用快速中子轰击汞原子得到金,实现了古代炼金家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语源: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成金,以足逋赋。”

原意:传说中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

 

  沙里淘金:_______________    。点石成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以成语素材为载体,考查学生化学基本概念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诗词、成语等素材性资源在化学中考命题中的应用,常以涉及人文内容的化学知识作为设问的载体,符合公众科学素养在化学知识面选取上的要求。成语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常常有哪些呢?现分类归纳简述如下:

 

  一、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

 

1、刀耕火耨  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火耨(nòu)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是一种高效钾肥,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对小麦、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

宋•许观《东斋记事•刀耕火种》记载了这种耕作技术:“每欲布种时,则先代其林木纵火焚之,俟(sì)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所收必倍,盖史书所言刀耕火种也。”现在,无机化工已经能够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化学肥料,刀耕火耨的耕作方式已经基本消失了。

 

语源:《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民耒(lěi)耜(sì)为食。”

现意: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刀耕火种”。

 

2、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  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zg}温度。

 

4、石破天惊  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  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7、百炼成钢  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xx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这就是“百炼成钢”。

 

    语源: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意: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二、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8、水滴石穿  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9、沙里淘金  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0、青出于蓝 “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1、灵丹妙药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 “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

 

12、信口雌黄  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信口雌黄

 

  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周礼•考工记》曾提及“画绘之事”,就是用雌黄和丹砂分别作黄色和红色颜料,进行书写及绘画等。雌黄还是古代炼丹家的主要原料,故又称之为黄龙血、帝女血炼者等。公元前后的《神农本草经》则将雌黄视之为xx的中品,说它能医治寒热、恶疮、痂疥等,另外,雌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中的一种成份,雌黄在玻璃、彩釉的生产中也要用到。

 

  古代的纸大多是带黄色的,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涂在上面,利用了雌黄带黄色的特性,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只不过现在的纸都是白色的,因此用钛白这种白色颜料代替雌黄而已。“信口雌黄”的成语就源出于此。

 

  语源: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现意: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三、成语中生活饮食知识

 

13、争风吃醋  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醋是烹饪的常用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但适量“吃醋”对身体有益。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纯的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带有刺激心酸味,是一种有机酸,具腐蚀性,熔点为16℃,在冬天极易凝固成为冰醋酸。

 

  在我国的汉代,人们已懂得酿造和食用醋,西汉•史游《急就篇》:“芜荑盐豉醯酢酱。”其中的“醯酢”即指食醋。是通过酒中的乙醇在酵母菌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乙酸。这种酿醋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如今的山西陈醋和镇江香醋是我国传统食醋的名品,各具风味,蜚声宇内。

 

  醋还可以作药用,消痈肿,治黄汗等病症。醋中主要成份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适量“吃醋”对身体倒有益处。

 

  语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现意:因嫉妒而明争暗斗,多指男女关系

 

14、甘之如饴  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甜味,“甘之如饴”就不奇怪了。

 

15、水乳交融  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水乳交融而除去。 乳液是一种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相液滴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和它不相混合的液体之中,此种体系皆有一种{zd1}值的稳定度,这个稳定度可因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而大大增强。乳液的类型很多,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水包油型(O/W)型,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如牛奶、xx或合成胶乳;另一类为油包水(W/O)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如黄油、雪花膏等。“水乳交融”当指前一类,这类乳液可用水无限地稀释。乳液在工农业生产、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牛奶就是蛋白质、脂肪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营养品。xx胶乳是热带橡胶树分泌出来的聚异戊二稀树脂的水分散液,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工业上的乳液聚合也是利用乳液形成的原理,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高分子合成方法,生产的胶乳可以直接用作涂料及粘合剂,经过凝聚干燥后,又可得到固体树脂或合成橡胶。

 

16、涂脂抹粉  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肤光滑、洁白、富有美感。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时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加入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今天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用品,也仍由颜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构成。

 

17、饮鸩止渴 “鸩(zhèn)”是指放了xx的毒酒,xx就是xxxxx,是一种剧xx。xx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可真是以毒攻毒,另外,xx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可以灭绝鼠害,xx还可防蛀、防腐。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xx对某些癌症有疗效。“鸩(zhèn)”是指放了xx的毒酒,xx就是xxxxx的俗称,是一种剧烈的毒药,在古今文人笔下扮演着杀手的角色,《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xx毒死的,“饮鸩止渴”的后果不言而喻。xx也是古代炼丹术的杰作,隋代《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记载了制取xx的“饵雄黄”法,即用雄黄、砒石(不纯的氧化砷)、誉石(硫砷铁矿)加热,得到“其色飘飘,或如霜雪,白色钟乳相连”的xx,xx的名称也由此而来。xx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真是以毒攻毒。另外,xx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灭绝鼠害起过重要作用。xx还可防蛀、防腐,《本草纲木》记载:“往人以xx瓶,使酒不坏”,反映了一些奸商为富不仁的行径。由于xx的效用,明清以来,大量生产,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生产xx“一厂有造至万钧者”,可见其生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xx对部分癌症有特殊的疗效。

 

语源:《后汉书•霍谞(xū)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原意:喝毒酒解渴。

现意: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18、如胶似漆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化学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接起来而建成的(这种无机─有机混合胶,强度高、防腐、经久不坏)。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xx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如胶粘,似漆连,关系自然很亲密。

 

 

 

19.此地无银三百两

 

  银,是一种白色柔软的金属元素,熔点961℃,是导电、导热性能{zh0}的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银在自然界的储藏量稀少,但比黄金多近四十倍。银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与空气中的硫化合而变黑。

 

  银一般与铝矿共生,在冶炼铝时,银被还原出来。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们就已采用这种“吹灰法”提取银,数千年来,银与金一样,应用价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货币、装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直到现在,白银才在工业上发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们发现银是导电性{zh0}的金属,可以用于计算机、导弹等精密电路上;银的反射性能高,可镀在玻璃上制造镜子及在保温瓶内胆防止热量的散失;银的xx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于医疗上的收敛及xx;银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光性,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产,这是银的{zd0}用量的用途。

 

  语源:民间传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上书'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去,回书'隔壁王二不曾偷”。

  现意:比喻要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愈加暴露,弄巧反拙。也作“此地无银”。

 

 

20.1.铁杵成针: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少年求学时,曾遇一老媪,磨杵不辍,问何为,媪答:欲磨作针.自受感动,由此奋发而终有大成就.比喻做事能持之以恒,则必有成果.

 

  【化学含义】铁杵磨成针,只是杵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

 

  2.烈火真金: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烧.比喻英雄本色不变.

 

  【化学含义】黄金是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煅烧,也不会被氧气氧化.

 

  3.海枯石烂:大海枯干,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极其久长的时间.多用作誓词,表示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化学含义】海枯即海水干涸,属于物理变化;石烂意为岩石风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水滴石穿:滴水可使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也能成就难能之功.

 

  【化学含义】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冲击石头而发生的,其中包含着化学反应.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后,使雨水呈酸性

 

    51.以柔克刚。强酸溶液能与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强酸、强碱的使

用过程中,却常采用“以柔克刚”的处理方法。如,强酸溶液流到实验台上,在用水冲洗之前,向台面上加入的不是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而是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的溶液呈弱碱性);强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在用大量的水冲洗之后,还需要在皮肤上涂上一层“保护液”,但这种液体不是盐酸等强酸溶液,而是酸性较弱的硼酸溶液。

2.将错就错。“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是天平使用的注意点之一。如果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了,我们也可以将错就错,算出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求算的思路是:砝码的质量=称量物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如果某一同学在称量物与砝码反放的情况下,称得药品的质量为5.1g,那么药品的实际质量为4.9g。

3.防患未然。在氧气、氢气的制备实验,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存在着许多防患未然的操作。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盛装药品的试管的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在试管口凝结成的水珠流入试管底部,致使试管炸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开始,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以防止氢气、空气(氧气)的混合气体受热爆炸等。

4.随机应变。某些化学实验有其固定的操作步骤,但这些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有随机应变的思考机智。如,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然而,运用已知密度和质量分数的浓溶液稀释成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我们可以算出所用浓溶液和水的体积,因此,配制的步骤就要相应变更为:计算、量取、溶解。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但有些实验中蒸发这一步就可以省去。如,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由于实验的目的是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因此,实验操作步骤应改变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语言丰富我们的生活,化学使世界变的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共同领略化学之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成语与化学_小飞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