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颧红,五心烦 ...

补益剂 三
六味地黄汤 ( 《小儿药症直诀》)
【组成】
【用法】
熟地黄 24g 山萸肉 12g 山药12g泽泻 9g 牡丹皮 9g 栀子9g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主治】:肾阴虚证. 【病机】肾阴亏损,虚热内生【治法】 滋阴xx 王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六味地黄丸 ·
腰府失养:腰膝酸软骨髓失养:齿牙摇动,或小儿囱门不合,或足跟疼痛清窍失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虚热内扰:遗精梦泄,手足心热,盗汗,骨蒸 潮热;口燥咽干,消渴、小便淋沥 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阴虚证
君 熟地黄——滋阴xx,填精益髓 臣 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佐 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腻 牡丹皮——清泄肝火,制药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
【方解】
君、臣"三补"之药相配,滋xx、肝、脾,三阴 并补,但以滋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其本
·六味地黄丸 ·
"三补"即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三补"中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xx阳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药即为"三泻".
甘温滋补 甘寒渗利 熟地 肾泽泻滋肾填髓 宣泄肾浊 酸温收敛 辛苦凉血 三补 山茱萸 肝 牡丹皮 三泻[寓泻于补] 养肝涩精 清泄肝火 甘平滋润 甘淡平淡渗 山药 脾茯苓补脾固肾 渗利脾湿
[补中有泻]
配伍要点:"三补"药与"三泻"药相伍,以补治本,以泻治标,补中有泻,标本兼顾"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重补三阴,以肾为主.是一首滋阴xx的xx方剂
·六味地黄丸 ·
1.辨证要点: ·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2.注意事项 脾虚泄泻者慎用3.临证加减: 若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若腰有膝酸较较重加怀牛膝、桑寄生 若遗精较甚者加覆盆子、龙牡兼有脾虚气滞者加砂仁、白术、陈皮4.现代运用· 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均可加减应用.
【运用】
·六味地黄丸 ·
本方是xx真阴不足的常用方.
【衍化方 一】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组成:六味地丸加黄柏、知母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
·六味地黄丸 ·
【衍化方 二】
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功效:滋阴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六味地黄丸
· 吴某,女,24岁,已婚.2000年9月6日初诊. 患者一年来每次月经周期提前10天左右,此次行经提前12天,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且烦热难眠,咽干口苦,腰酸软,尿黄便干,舌质稍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阴虚血热,治以滋补肝肾,清热固冲.xx: 熟地黄 山茱萸 地骨皮各15g 山药 茯苓 栀子各12g 牡丹皮 泽泻各10g · 经后每日1剂,复煎分两次服,服药一周,诸症消 除,下次月经基本正常,嘱连服两个周期以巩固疗 效,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
·六味地黄丸 ·
*左归丸 《景岳全书》
【组成】
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四两 川牛膝三两 菟丝子四两 鹿角胶四两 龟胶四两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主治】真阴不足证【病机】真阴不足,精髓亏耗,虚热内扰所致 【治法】滋阴xx 填精补髓 【注意事项】 本方中组成xx以阴柔滋润为主,久 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若脾虚泄泻者慎用.
·左归丸 ·
阴精亏损,机体失养:头目眩晕,耳鸣,腰腿 酸软,形体消瘦封藏失司:遗精滑泄迫津外泄:盗汗虚火上炎: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数
虚热内扰
【方解】
君:熟地(重用)——滋阴xx,填精益髓臣:龟胶 —— 滋阴潜阳 鹿胶 —— 温xx阳佐: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子——xx益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左归丸 ·
峻补精髓
配伍要点 : · 纯补无泻;大量补阴药加少是补阳之品.
1. 辨证要点: · 头目眩晕,腰酸肢软,舌光少苔,脉细.阴柔滋润 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若脾虚泄泻者慎用 2.临证加减: 虚火上炎者,去杞子、鹿胶,加女贞子、麦冬 虚火烁肺而干咳少痰者,加百合 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3.现代用治: · 老年慢性xxxx、高血压病、肾性肾炎、多发性神 经炎属真阴不足者可用本方
【运用】
·左归丸 ·
本方是治真阴不足的常用方
【衍化方 一】
左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9g]炙甘草 一钱[3g] 茯苓 一钱半[4.5g]山药 枸杞子 各二钱[各6g]山茱萸 一二钱[6g]畏酸者少用之 功效: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 ·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炒浸炒各四两 熟地黄酒蒸 龟板酥炙,各六两
【用法】
*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主治】1.阴虚火旺证 【病机】肾阴亏虚,相火妄动【治法】滋阴降火
·大补阴丸 ·
肾阴不足
本方是滋阴降火的常用方
阴不制阳, 骨蒸潮热,足膝疼痛,盗汗,相火妄动 遗精,舌红少苔,尺脉数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急躁易怒、心烦意乱 虚火刑金,损伤肺络—咳嗽,咳血
【方解】
君:熟地黄—甘微温,滋阴xx,生精益髓 龟板—甘咸寒,大补精血,滋阴潜阳臣:黄柏—性寒沉降,清热降火 知母—苦甘寒而质润,滋阴泻火 ( 二药相须为用,清热降火力强,是清源一面)佐:猪脊髓——益精补髓 蜂蜜——甘润滋阴养液,兼制黄柏之苦燥
【配伍要点】
·大补阴丸 ·
熟地、龟板相配,均量重而用,增强滋阴填精, 潜阳制火之力,以培本为主·
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者兼顾.其中熟地和龟板的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三比二,表明是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次.对于阴虚火旺证,若仅滋阴而不降火,则虚火难清;若只降火而不滋阴,即使火热暂熄,犹可再发,故需两者合用.
1. 辨证要点: · 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2.临证加减: 咯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 盗汗甚者,糯稻根、浮小麦、煅牡蛎 3.现代用治: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骨结核、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者均可应用 4. 注意事项: 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实证者不宜使用.
【运用】
·大补阴丸 ·
重在滋阴xx,兼补肝脾,并能清泄虚火,寓泻于补,为滋阴xx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肾阴亏损,虚热内扰而见腰膝酸阴软,眩晕耳鸣,盗汗遗精,手足心热,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滋阴与降火并重,尤偏于滋阴培本,兼能降火潜阳以清源,为滋阴降火法的代表方.多用治真阴不足,相火妄动所致之骨蒸潮热证或咳嗽咯血证.临证多伴有 盗汗遗精,足膝热疼,尺脉数而有力等见证.
均具有滋阴降火之功.用治肾阴亏虚,虚火内扰而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 《续名医类案》
【组成】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三钱 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 枸杞子三钱至六钱 川楝子一钱
【用法】
水煎服
阴虚肝郁证 【病机】肝阴不足,肝气郁滞【治法】滋阴疏肝
【主治】
·一贯煎 ·
阴虚肝郁
肝阴亏虚: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肝气郁滞:胸胁疼痛、疝气、瘕聚肝郁犯胃:脘腹疼痛,吞酸吐苦,脉弦细
本方是xx阴虚气滞而致辞脘胁疼痛的代表方剂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枸杞子——滋肾益精,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肝,辛散调畅佐: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 川楝子——苦寒,疏肝xx,清泄郁热
【方解】
·一贯煎 ·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滋水涵木,金水相生 补中有行
【配伍要点】
1.辨证要点 · 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苔,脉虚弦 2.临证加减: 口苦燥者,加酒炒黄连 大xx结者,加瓜蒌仁 虚热多汗者,加地骨皮 xx者,加芍药、甘草 胸胁作痛,按之坚硬者,加鳖甲 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 3.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xx、神经官能症等同阴虚气滞备均可加减治之.
【运用】
·一贯煎 ·
·一贯煎 ·
滋水涵木:即滋肾养肝.指运用滋肾阴、xx水以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病证.如杞菊地黄丸xx肝肾阴虚之眼睛昏花、干涩等证.
由于本方中滋腻之药较多,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4. 注意事项:
患者,女,64岁.初诊日期:2000年3月1日.腰酸、手足无力,两手持轻物震颤,静止时症状加重,表情淡漠,舌质暗红、边尤甚,无苔,脉弦细.经神经科检查诊断为:震颤麻痹综合症早期,服用多种中西药未见明显效果.
辨证:阴虚动风 治法:滋阴熄风 xx:当归10 g 北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黄20g 枸杞子15g 川楝子6g 杭白芍20g 钩藤15g 丹参20g 石菖蒲6g 共七剂 · 复诊舌质淡红、少苔,脉同前,症稍转.前方加天麻12g桃仁9g红花9g白芍增至30g,共服20余剂,诸症悉除.
·一贯煎 ·
·一贯煎·
方名
相同点
不同点
一贯煎
都有疏肝xx作用,均可治肝郁不舒之胁痛
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并见吞酸口苦等
逍遥散
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 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三十枚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 升,去滓,内胶 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阴亏血少,气虚阳弱,心脉不得充养宣通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
【主治】1、脉结代,心动悸 2、虚劳肺痿证
·炙甘草汤 ·
不能奉养于心:心动悸不能充养于脉:脉结代形体失于温养:虚赢少气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舌光少苔而干
阴亏血虚 阳气不足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充脉养心 炙甘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 臣:人参、大枣——健脾xx养心,资气血生化之源 麦门冬——养阴生津 阿胶、麻仁——养血滋阴 佐:桂枝——温阳xx 生姜——和胃气,与人参、大枣调补中焦,以促生化 酒——借其辛热以温通宣行经脉
君臣相伍,双补气血以安胎
【方解】
·炙甘草汤 ·
配伍要点:
·炙甘草汤 ·
全方诸药相伍,补心气、养心阴,通心阳,滋而不 腻,温而不燥,共奏滋阴养血,温通心阳,复脉定 悸之功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气足血充,阴阳调和,悸定脉 复,故又称为"复脉汤"方中阴柔xx用量大大超过阳刚xx,尤其是生地用量特重,故养血益阴之力较强
1.辨证要点 ·心动悸,虚赢少气,脉结代,舌光少苔. 2.临证加减:阴虚较甚将生地易熟地 心悸、怔忡较甚加酸枣仁、柏子仁 痰中带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用3.现代运用: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痛、风湿性心 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 悸、气短、脉结代属阴血不足,心气虚弱者均可 加减应用,并可用于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炙甘草汤 ·
1.采用水酒和煎法,文火久煎. 2.服用本方,必要时配伍健脾助消化之品. 3.偏于心气不足,炙甘草汤则重用人参
4. 注意事项:
·炙甘草汤·
方名
相同点
不同点
炙甘草汤
均有补气养血之功,xx气虚血少,心悸xx症
补气之力小,养血之力大,偏于通阳复脉,用于气虚较轻,血虚较重,心阴失养之心悸xx,脉结代者.
归脾汤
补气之力大,养血之力小,偏于健脾养神,主要用于气虚重,血虚较轻之xx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补阴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颧红,五心烦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