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明代会通河的历史背景_东平湖读月楼_新浪博客

丁永林编《梁山·航运·运河》之

 

开挖明代会通河的历史背景

 

● 丁永林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仍,遂群雄奋起,天下大乱。逐鹿中,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独占熬头,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在金陵(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明太祖在位三十一年,因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故,朱元璋遗诏立朱标次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于洪武三十一(公元1398年)年登基,是为明惠帝,次年改号为建文。

    不久,明惠帝因推行削藩政策而遭到反抗。时镇守北京、拥有重兵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朝廷内有内奸为名,打着“清君策”的旗号发兵南下,经过4年战争,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陷南京,夺取了帝位,是为明成祖,该年号永乐,定都北京,并下令改建、扩建北京城和重建皇宫。

    在扩建北京和重建皇宫过程中,先后爆发了与南邻安南和北邻鞑靼、瓦刺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受其所累,营建工程直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末始初步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新落成的皇宫内接受了百官朝贺。

    明成祖迁都北京,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再度形成并且极为严重。

    早在元代,由于元朝廷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汉人遭到野蛮的屠杀和掳掠,造成居民大批死亡和逃匿,已造成北方人口大减。在元末xx元朝的战争中,特别是朱元璋先后出兵江淮、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幽燕,在陕西、关中也大败元军,{zh1}统一了中国,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给相关地区人民带来极大破坏,以致山东、河南大地“道路皆榛塞,人烟几断绝”,“村庄尽成荒郊,鸡犬之声莫闻,寥寥然俱成空区”(见《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这是导致明初大规模移民政策的背景基础。后来,朱棣“清君策”的战争(史称“靖难”)4年,“盖燕王靖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拗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阕,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山东临清县肖塞村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李氏族谱》)。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北方农民除了交纳田赋外,再也无力向朝廷提供其他粮食和物资,而南方则仍处于生产力持续发展状态。所以,大规模南粮北运,又成了明朝廷的中心议题。

    明初,由于建都金陵,xx了历代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明史·食货》语),元京杭运河故道尽管“北运每虞浅阻”,但由于其漕运任务不大,作为商贾民用尚能通航,直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河决原武黑洋山,漫入东平之安山……元会通河亦淤,久不治”,京航大运河被迫断航达二十年之久。当时的漕运现状是: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河,至阳武,陆挽百七十里抵卫辉,浮於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运多险,陆挽亦艰。(见《明史·漕渠·运河》)

 

    这就是开挖明代会通河的历史背景。

 

 

 

 

 

 

《大元新开会通河记》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开挖明代会通河的历史背景_东平湖读月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