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的利益链条

       手机支付的技术目前主要有NFC、 SIMPASS、和RF-SIM等主要的几种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都尚未获得大规模商用

1、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由飞利浦公司发起,由诺基亚、索尼等xx厂商联合主推的一项无线技术。不久前,由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成立了泛欧联盟,开发NFC的开放式架构,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

此方案的主要盈利方在于手机厂商及为手机厂商设计生产芯片的企业。另外,一些门禁、通道、POS机、读卡器、考勤机等生产企业也会是扩大市场的机会。但是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的一些芯片制造商手中。国内企业想要发展此业务必须从国外进口相关芯片或自主生产的芯片需要与其对应。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国家扶持中国的NFC技术,国内的手机、门禁、通道、POS机、读卡器、考勤机必须按照中国政府要求的标准开发生产。如果都是按照目前普遍使用的13.56MHZ通信频率,那么一些终端设备不需要做任何更改,只需要手机在门禁、考勤或消费系统里注册即可使用。如果手机之间要实现互相识别或能直接通信,那需要看设计者的授权范围有多大,如果手机制造商授权手机之间可以互相读取手机号码,那商场中的商家可以通过他们的手机读到在逛商场的顾客的手机号给顾客发布他们的优惠信息。但是这样明显是对顾客隐私的侵犯,所以比较健全的通信机制是互相可以读到通过加密的手机号,可以通过机器直接按照约定的加密方式通信,但是,任何人是看不到对方的手机号码,这样既保证互相通信,又可以保护隐私。

对于门禁、通道、POS机而言由于都是要求近距离刷卡,所以不会设计这些内容。另外由于一般这些设备中没有RFID射频标签,所以NFC终端不会读取它们的信息。

2、RF-SIM(Radio Frequency SIM):

RF-SIM卡即射频识别SIM卡。可广泛应用于交通一卡通、校园一卡通、业主卡,门禁/考勤、电子钱包、身份认别等城市行业应用中,甚至未来可扩展成了具通信功能和移动支付功能的城市一卡通。

RF-SIM技术在推广中的问题:RF-SIM卡的成本及读写设备目前的成本比较高,这增加了运营商推广的难度和成本。据行业专家们预测,RF-SIM卡技术目前在高速发展中,预计在一年左右时间,卡和设备的成本将会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二年内甚至可以达到普通SIM卡的成本。

此方案收益的首先就是RF-SIM卡和读头制造商(如直通、中兴等);其次是植入COS系统的企业(如东信和平、大唐电信、北京握奇等);另外就是终端设备供应商(如一卡通企业、门禁、通道、POS机、读卡器生产企业),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推广自己的产品,对于这块由于运营商推动而产生出来的蛋糕,显然是一次机会,但竞争是惨烈的,其实就产品而言和原先一样,只是增加了一个RF-SIM的读头而言;接着是整个方案的推动者--移动运营商,近期电信、移动、联通都拿着一大摞人民币准备往里砸,这个事情极大调动卡片、读头制造商,和植入COS的增值服务商及终端设备厂商的积极性。当然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zd0}的收获者,因为他们投入巨资建设基站,所以需要用户去使用,只要使用就有收入,即便是1/3的中国人,每人消费十元,每家运营商就可以收入50亿元。关键在于推广的力度有多大;{zh1}的受益者是用户,因为在推广期运营商在给集团用户投资,所以这样的集团客户是乐意接受这个捐赠的。对于个人来说,这段时间运营商也是在免费xx,如果是我也愿意试试。

现在两种方案都在推行,但NFC的声势显然要小的多,面对RF-SIM方案,就如同一滴水对着太平洋。但我预计在未来两者将会相互依存的,因为他们的发展方向不一样。RF-SIM方案将会大规模进军支付行业,而身份识别相对比较次要。而NFC在未来的物联网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他没有向移动支付、电信支付那样的大平台,所以他只可能是小额支付并且是区域内小额支付,更重要的他会成为物联网最庞大的终端设备。



郑重声明:资讯 【手机支付的利益链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