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8 19:24:14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dy}课 计划明天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dy}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xx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 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zh0}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zj0}创意作品、{zj0}实用作品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二课 走迷宫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dy}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wy}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dy}课时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 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四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
教学过程:{dy}课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dy}次作业。
6.收集学生{dy}次作业。 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zh0}的老师。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
(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zh0}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dywe}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
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
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六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 (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七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xx变万化的事物。
第八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三、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四、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xx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第九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dy}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zh1}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本图片
二、了解画法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第十课 编纸条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dy}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 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五、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dy}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十三课 大力神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dy}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 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
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