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湿法加工咖啡----咖啡师教学笔记(3)_咖啡以外0咖啡培训_新浪博客


方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常见的大致有三种:干法(日晒法、自然加工)、半干半湿法和湿法(水洗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将咖啡果实种仁以外的部分去除并干燥,得到(生豆、咖啡米、绿豆)。

很多资料上都对这三种初加工咖啡的方法有过介绍,普遍认为湿法加工的咖啡,风味更好。经过多年咖啡浸泡后,发现这种观点不太严谨。认为:咖啡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饮品,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不能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作为咖啡爱好者或研究者,更应该用心去的多样性。

由于的身边没有没有象脱皮机、清洁机、除石脱壳机等任何咖啡初加工设备,所以的这次教学笔记,只能展示湿法加工的过程和原理,而没有办法按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展现出来。

{dy}步:鲜果分级。有浮选、粒径和成熟度三种分级方式,这里按成熟度结合浮选的方式来进行分级。

   
未经处理的鲜果--鲜果分捡--浮选鲜果
       

选好的成熟鲜果
       
选出的未成熟、半成熟咖啡果实

 

第二步:脱皮。去皮后的咖啡果,更利于脱胶。采收后,{zh0}当天即完成脱皮。

  
咖啡以外采用手工去皮
     
手工去皮后的皮与带胶豆

 

第三步:发酵。通过发酵,以除去咖啡内果皮外的胶质,并在发酵时使咖啡豆的各种成分相互渗透,提高产品的均匀度。发酵有干发酵与湿发酵之分,前者温度高,发酵时短,均匀;后者反之。

采用干发酵。由于采收后的咖啡果是从热区带到重庆,而当时重庆还处于隆冬,气温仅几度,发酵温度不足。为保证咖啡的发酵温度,咖啡以外想到了暖水瓶。先用开水把暖水瓶烫一下升温,再将暖水瓶的水倒掉。这样操作后,暖水瓶温度即较适宜咖啡果的发酵温度了。

  

给暖水瓶升温--带胶豆入暖水瓶--盖好暖水瓶

 

将去皮后的咖啡果实倒入暖水瓶,塞上瓶塞,约24小时左右取出。在取出瓶塞时,鼻闻一股较强烈的挥发性酒精味,类似米酒香气。以为:也许那不一定是香气,也许咖啡饮用时的红酒香气亦源于此。每个人解读这种气味的心情不一样,也许只有象这样爱咖啡的人,才会认为这是一种香气吧!

  

暖瓶中发酵后的咖啡果

 

第四步:洗豆。通水介质去除果胶和残渣。由于没有洗豆槽这样的设施,所以只能用自来水冲加手搓来完成洗豆。

 

第五步:浮选。捞出空瘪的漂豆。

第六步:浸泡。洗涤后的咖啡豆再浸泡6-12小时,水变浑浊时换水1-2次。

 

第七步:干燥。浸泡后的带壳咖啡豆经沥干,含水量约52%-53%,需通过干燥将带壳咖啡豆的水分含量降低到10%-12%。干燥有两种方法,阳光和机械两种方法。咖啡以外在办公室窗前,用自然光对其进行慢慢干燥。干燥有6个阶段:表皮、白色、软黑、中黑、硬黑和达到指定的含水量。


干燥完成后的带壳生豆


    第八步:储藏。此储藏是以带壳生豆的方式进行的,时间{zh0}不超过6个月,湿度50%-63%,温度 20℃以下。

第九步:脱内果皮(脱壳)。采用手工拨的方式操作这一步。

 

手工去壳--去壳后的带银皮咖啡豆

 

第十步:脱银皮(抛光)。采用手工搓的方式操作这一步。


第十一步:分级装运。大小分级是最常用的分级方式。国际:10-20级孔径,即10-20/64英寸。国内:五级。另外还有密度分级(海拨、环境)、颜色分级(紫外线分级)、瑕疵分级及杯中表现。由于只有少少的样品果实,所以,也就没有分级一说了。

 

本次处理的咖啡豆大小(左:带银皮豆;右:商品生豆)

  • (2008-12-25 15:15:08)
  • (2009-02-22 21:15:07)
  • (2009-02-25 12:06:18)
  • (2009-07-20 23:38:15)
  • (2009-08-03 19:03:19)
  • (2009-08-18 14:11:16)
  • (2010-01-24 14:58:42)
  • (2010-02-03 12:12:31)
  • (2010-02-21 15:31:43)
  • (2010-02-27 14:25:15)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山寨湿法加工咖啡----咖啡师教学笔记(3)_咖啡以外0咖啡培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