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一、分数只能证明孩子的部分能力

1996年4月17日《教育时报》载文写道:

夏斐之死曾在全国范围内敲了一次警钟。他是被母亲用棍子活活打死的。原因就是“考试成绩没有达到母亲的要求”。几周后,夏斐之母也自缢身亡,其遗言是:“光用分数来要求孩子,是简单愚蠢的……”

这次事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但讨论过后,没见情况有丝毫改变。为分数而打死孩子的事情每年都发生着,且又有了孩子因不堪分数的重负和父母的重压而杀死父母的事……

这是极端的例子,是由于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分数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例子。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分数而导致孩子精神失常,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与家长感情破裂的例子,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何止万千啊!

分数本来是评估学生成绩的,只有相对的合理性,它只表明孩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智,而且只是智的一个方面——笔答卷子的能力。

孩子考试分数高,绝不说明孩子各个方面都好;翻过来,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也绝不能说明孩子别的方面都不行。

一个人会发展,会变化。有些人在学校时的表现一般,以后的发展却非常出色。郭沫若初中的一张成绩单:语文55分,不及格。还有一门课更使人惊讶:修身,就是政治品德课,35分。两门课不及格。假如现在郭沫若在那个学校读书,肯定考不上高中,那么大学也考不上。你怎么能想到,一个初中语文不及格的人,后来成为一个大文豪! 一个政治品德不及格的人,居然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政治家!xxx在西南大学时的学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但他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

所以,千万不要把考试分数高低当作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wy}标准。

其实,考试分数低了,最着急、最不安的还是孩子自己。他想不出更好的提高分数的办法,着急不安也没用,家长再训斥他,时间久了,他就麻木了。再持续一段时间,他可能就干脆躺倒不干了,破罐子破摔了。真要把孩子逼到那一步,我想家长会更后悔。

二、家长对待孩子考试失误的4条建议

当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考出应有的成绩时,家长理应帮他减少苦恼、焦虑和不安。怎样帮他呢?那就要引导他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给他卸掉包袱

别说一次考试不好,退一万步说,就是每次考试都不好的人,只要自强不息,乐观进取,将来也能有大作为。你可以给他讲爱迪生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的故事,讲郭沫若语文曾经不及格的故事,讲许多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而后来成了企业家的事例,激励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

2、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

你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擅长的学科,找到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优势,孩子才有前进的基础。譬如,这次考试共考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学科,总有考得较好的科目,这就是他的优势。即使考得不好的学科也有学得比较好的部分,让孩子喜欢上“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中的某一部分。比如语文虽然总分不高,但作文得分较高,这就是他的优势。

3、帮助孩子分析丢分原因

一般来说,丢分主要有三类原因。其一是马虎。题本来会做,只是作加减乘除运算时马虎,算错了。有时那些填空题、默写题,本来会做,只是考场上一时着急写了错别字,因而丢了分。其二是没记住。主要是指一些公式、概念、地名人名、名句等,遗忘了。这类题,只要孩子下功夫,都能记住。这类丢分,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三是不理解。这才是真正不会做的题。这与孩子以前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有关。这样仔细一分析,纯属于不理解的题就很少了。如果把前两类丢分加上去,孩子的总分和名次都还大大提高。引导孩子这样分析,孩子的信心就会大增。

4、帮助孩子制定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

根据对各科成绩的具体分析,对各科学习的重点、每天的时间安排都要有个计划。

家长这样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分数,孩子就会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把心思用到该用的地方,孩子和家长都免除了不应有的苦恼,孩子的成绩也许会有所提高。

三、家长对待孩子考分的模糊认识

一些家长在看待孩子考试分数方面,还有另外一些模糊认识。

有些孩子在上小学时,语文、数学经常得“双百”,只从上了初中,一次也没得过。家长就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于是着急起来,要么批评孩子,要么埋怨老师。

这些家长,一般是对学校考试的一些常识知道得太少了,以致形成误解。考虑到这样的家长毕竟还有一定的数量,所以我在这里要稍作解释。

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不是看考试分数是多少,而是要看他相同班同学、同年级同学中的名次。譬如你的孩子在小学时经常考双百分,但如果你问问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就知道,小学低年级的考试多为水平性考试,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了,就能得高分,或得满分,你的孩子考试经常得双百分,而他们班上可能一二十个考双百分的。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课程难度增加了,再门门得一百分就不容易了。等上了高中,考试都要模仿高考,高考是典型的选拔性考试,更强调区分度,只有把众多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拉开档次,才便于各级各类高校录取。所以高考从没出现过各科都得满分的。所以,看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而应当看他在同班、同年级同学中的名次。

说到名次,有些家长还有一个模糊认识,就是把孩子上小学时的名次、上初中中时的名次和上高中时的名次放在一块比。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初中时的成绩总是排在年级前10名,怎么上了高中以后,考试成绩连年级前50名也进不去?于是就说孩子成绩下降了,开始心急火燎。其实他没有想,初中时排名和高中时排名的范围不同了,怎么能比呢?在农村,初中时排名是在全乡范围排,高中排名是在全县范围排。一个县一般都有10到20个乡,那么初中的前10名学生到高中进不了前50名不是很正常了吗?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成绩下降了。这和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勤奋程度都是有关系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帮助孩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孩子破罐子破摔。

四、让偶然考试失误的孩子走出阴影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家长注意一下那些过去成绩一贯优秀的孩子考试偶然失误的问题。一些过去成绩一直一路{lx1}的孩子,一直处于赞扬声中,缺少失败的体验。这些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下降,心理容易失去平衡。这时他们往往把考试失败看得过重,把失败当成了沉重的包袱,这包袱越背越重,越背越大,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恫吓的心理,用大量时间去思考无价值的问题,自己给自己挖“精神陷阱”。譬如:我这次考砸了,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我的竞争对手会不会暗暗高兴?全班同学明天会不会指手画脚地议论我?老师是不是会从此看不起我?

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走出失败的陷阱。

怎样帮助他们呢?

我们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办法,要求孩子把考试失败这件事情看做一口井的盖子,然后从六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井盖。

{dy}个角度,站在井底看井盖:哎呀,不得了,一片黑暗,不见天日,前途无光,没有出路呀!

第二个角度,站在井沿看井盖:井盖虽然不小,但井盖之外还有那么大的空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必两眼只盯着这个井盖。

第三个角度,站在山坡看井盖:几乎看不见那小小的井盖,人们正在忙碌,也没人在意哪个井盖,我应该融如人群,去追求前方的目标。

第四个角度,站在云端看井盖:井盖看不见了,人像一只蚂蚁,蚂蚁为了一点名利而争斗,而生气,实在太狭隘了,太渺小了。一点小小的失败,也实在微不足道。

第五个角度,站在月球看井盖: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颗蓝色的大球,已经看不到任何人类的活动。地球上一个人的一点烦恼,自然无影无踪。

第六个角度,站在金星看井盖;我们数十亿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球,不过是浩瀚的宇宙空间中的一颗小小的星星。地球竟这么渺小,人生竟这么短暂,何必为一点点的失误而苦恼。

用这种变换空间角度的办法来看待失败,就会越想越有好心情,会有一种心灵突然解脱、心情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认为,除了用这种变换空间角度的办法以外,还可以用变换时间角度的办法。

{dy}个角度,站在失败当时看失败:一下子觉得天昏地暗,大难临头,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使人猝不及防,心如冰凉。

第二个角度,站在一年以后看失败:失败虽然使人心情沉重,但毕竟挺过来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第三个角度,站在10年之后看失败:生活本来就不会一帆风顺,胜败乃兵家常事。正是一个个失败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第四个角度,站在50年以后看失败: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看惯了世间的潮起潮落,坎坎坷坷,已走到人生暮年。一次考试失误,最多相当于小时侯走路被石头绊了一下,谁还记得它呢!

我们还可以站在100年后、1000年后看失败。

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看待孩子考试的失败,孩子就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