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归期将至_老兵沙龙_百度空间

我的嘎斯车在一号公路的山区路段上飞跑。

嘎斯车后不久,我和方秉柱就卷起铺盖来到大队后勤部驻勤,任务是定期在凭祥和xx驻地之间穿梭,为沿线各个工地上及时提供氧气。

当时已经接近1969年的年底,河友铁路全线的维修工作进入了{zh1}关头,各个工地上的施工进度明显在加快。在二大队施工范围内,桥梁和车站等工地上氧焊、氧割的工作量增多,氧气用量不断增加。龙编桥工地需要氧气!市求大桥工地需要氧气!北江大桥、安员车站急需氧气!…… 氧气的供应高度紧张。大队范围内没有制氧站,需要就从凭祥的支队制氧站调运。以前用气量不多的时候,都是由顺便的车辆带几瓶过来,最多也就是专门派一台车去凭祥一次性地拉一趟,足足可以对付几个月。最近情况就不同了,几乎所有的工地上氧气供应都紧缺,派车送去几瓶氧气,不到两天就用完了。电话打到军械股,急得股长天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电话到处乱转。我们这台车一来到大队,马上就上路执行任务。

假如仅仅只是运输,这项工作倒是很简单,3天往返跑一趟凭祥应该还是很轻松的。但是由于空氧气瓶一般并不集中在一起,而是东一个、西一个散落在各个工地上,因此出发之前,要先到施工现场去收集空氧气瓶。这些工地分散在长长的铁路线上,要想收集满一车空瓶,往往需要往来于好几个工地,至少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三十多个氧气瓶体积虽然不大,却足以把载重仅两吨半的嘎斯压得直不起腰来,实际上我们的车来回都是满载,又是装的易燃易爆品,路途中跑得很慢,特别是在颠簸的路上更要小心。

车到凭祥,首先要到制氧站卸下空氧气瓶。一是因为不敢把满载着氧气瓶的车停在路边,二是为了将空瓶早点送到厂里让他们连夜灌气。这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保证装车返回。

回程的路上,车要沿途停靠,一个工地一个工地按计划分发氧气。一路下来,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因此一路上紧赶慢赶,来回三天时间还有点紧张,有时连星期天也保不住,一周七天,天天在路上跑。

在这段时间,我们这台车几乎跑遍了二大队的整个防区,深入到每一个工地,每一个车站,每一座桥梁,亲眼见到这些工地上热气腾腾的战斗景象。工地的面貌变化很快,xx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短短一两个月,曾经歪斜的桥墩用钢筋混凝土{yj}性加固了,被扭曲的钢梁被校直焊牢了,坑洼不平的桥面用木板重铺了,起伏不平的钢轨被整平了,破烂不堪的站台重新砌了,就连枕木下面的道砟基本上也全线被更换了。经过整修,大桥更牢实、更坚固,线路更平直、更标准,车辆的通行能力大大加强。一年前我们刚入越时看上去惨不忍睹的北江车站,现在基本都恢复了原貌,投入了正常营运。

起先,xx集中力量在接近河内的地方施工,南方的任务完成后,逐渐向北边转移,支援尚未完成任务的连队。现在,xx的主力已经大部分集中到克夫、谅山一带,一起向北方的工程发起攻坚。有的xx以前是着重于桥梁的施工,有的xx在车站建设方面有专长。现在随着线路修整工作的进行,道砟的用量大大增加,这些连队就改行当上了采石工,或开山放炮采石,或开机器粉碎,大量生产铁路上急需的这些小石块。我的老连队九分队在市求完成了桥梁施工任务后,也转移到克夫一带集体充当石匠。

不仅在连队,就是在大队机关也能感受到紧张的施工气氛。为了加快进度,指挥机关的干部、战士星期天也不休息,集体到工地上去参加劳动,清理施工现场,平整桥头的路面,美化周围环境,并将不再使用的废旧器材清理出来,装车准备发运。

这{yt},大队警卫连在市求桥北岸桥头整理路面。突然,地一声响,一个战士倒在血泊里。原来是一颗掩埋在沙石路面下的钢珠弹爆炸了,飞溅出来的钢珠直飞那个战士的面部,他被炸得血流满面。

钢珠弹,是美国制造出来的一种杀伤性子母弹,它的杀伤对象主要是人员。在抗美战争时期,北越的武装人员通过老挝和柬埔寨境内的秘密通道——胡志明小道渗入南方,支持越南南方解放战线的反美救国斗争。为了阻止这种渗透,美国人除了用重型xx对北方和胡志明小道进行狂轰滥炸外,还使用了大量杀伤性xx针对兵员进行杀伤。较早的有菠萝弹,数十颗杀伤性xx封装在一个母弹内,从飞机上投下,到半空中时母弹炸开,大量外形酷似菠萝的xx撒向这一大片地区,落地便炸,极具杀伤性。但是这种xx在丛林地区行不通。由于它的上面有三片叶子,我想它被设计成这样,一是为了增加空气的阻力,减慢下落速度,二是用来保证弹体下落时保持垂直方向。可是,正是由于有了这三片叶子,当下面有树木时,它便会挂在树枝上。不落地引信就不能触发,一颗颗可怕的xx就成了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我在老兵的包袱里见到过它的外形:橙色的弹体,翠绿的叶子,老兵冒着生命危险拆下引信,把它当作援越抗美的纪念品,就是爱上了它那美丽的外形。后来,美国人大概也发觉了这一点,菠萝弹换成了钢珠弹。钢珠弹的形状和乒乓球差不多,内外两层,夹层之间装满了豌豆大小的钢珠。在一个巨大的母弹钢壳之中,装有几百枚钢珠弹,投下来后,母弹在半空中爆炸,钢珠弹洒落一地,落地后再度爆炸,钢珠如飞花四溅,对人的杀伤性极大。幸好,这个战士挖到的钢珠弹由于浅埋在土层里,它的杀伤力大大减小,只是面部受了些轻伤。

排除定时xx,这是一件相当艰巨和危险的任务,在整个援越时期,一直有落下来没有爆xxxx埋藏在道路旁、草丛里、水面下。敌机走了,大桥和道路修通了,但是说不定在附近就埋藏着一颗尚未爆xxxx。这样,就有一批头脑清、技术高、不怕死的战士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来探查和排除这些定时xx。在施工的后期,这也是我们xx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尽管如此,隐藏的xx伤人的事还是时有发生。

在二大队加紧全线维修之时,三大队、四大队也正在另一个阵地上为新建铁路设施而加紧施工,这就是同模机务段和24公里新线改道两大工程。

同模,是一号公路上的一个小镇,在谅山以南大约30公里的地方。这一带丘陵起伏,森林覆盖,河、溪交错,假如不是由于战争的破坏,一定是个安宁、美丽的风景区。同模镇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一个广场坐落在镇中心。这儿常常有少年在此踢足球,也有老人在此散步,晚上,也常常看到有放映队在此放电影,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把个小小的屏幕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在这不起眼的小镇附近,一个隐藏在大山肚子里的工程正在兴建,这就是同模机务段。

机务段,是铁路系统中管理火车头——机车的地方。它拥有一定数量的机车,还有数倍于机车数量的火车司机。本身没有动力装备的火车车皮,就是由火车头拉着它们到处跑的。但是,要伺候这些火车头也是挺不容易的,它们要吃要喝要睡,即需要加煤(或油)加水,需要有大面积并且铺设有铁轨的场地供它们停车,当它们生病的时候,还需要到医院看病治病,即需要有一个巨大的监测和维修车间来为它们服务。越南的铁路系统本来就不健全,加上美机的轰炸,现有的机务段根本无法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于是,我们中国答应送他们一件礼物,为他们援建一个较先进的机务段。为了避免遭受美机轰炸,这个机务段还要建在山洞里。只要我们平时乘坐火车时,曾经注意过铁路边停满机车的停车场和庞大的修理车间,就可以想象得出来这项工程的规模了。

紧挨一号公路的一处山坡上,现在开筑了一个巨大的隧洞。洞里面阴森森的,一眼看不到头,也弄不清里面究竟有多大。数不清的机械、汽车、施工人员在洞口出出进进,轰轰轰的机械轰鸣声和嗒嗒嗒的风枪声响彻云霄。铲运机、自卸车把这一段公路压得坑坑洼洼,从洞中运出的土石方把原先的广场堆成了一个小山岗。这个深深的山洞里就是正在建的同模机务段。机务段修成以后,要安装当时在我国算是{zxj}的设备,无数火车头要在其中停放或维修。由于在山洞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冬暖夏凉,特别是飞机在天空看不到、炸不着,是火车机车躲避飞机空袭的防空洞。

在洞中施工的主力主要来自三大队,但在施工最紧张的日子里,二大队的部分xx加上一些汽车、机械也前来支援。我们连队的十几台解放牌铁皮自卸车,在一名排长、一名副连长的带领下,在这个工地已经干了几个月。我们排里的单树培、杨明生等几位战友也在这个队伍中。他们自从年初单独顶车后,就开着这批自卸车,来到工地驻勤。每天清早他们就上了车,在工地上和施工连队的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装车、卸车,总是离不开这两点一线。太阳落山了还经常下不了工,挑灯夜战,一干半通宵。有时一台车配备两位司机,{yt}24个小时人休车不休。一车车泥土、一车车石块、一车车道砟,他们也记不清到底运走了多少土方和石块,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至少运走了一座小山丘,与愚公相比一点也不落后。

24公里新线改道是另一项重要的援助项目。河友铁路同登到谅山之间的一段,由于线路太曲折,质量太差,仅仅小修小改根本无法改变这段线路上的瓶颈状态。为此,中方与越方协商后决定,在此重修一段新线以代替那段旧线,拉直距离,改善设施,打通瓶颈。这样,可以让中国广西与越南北方之间的铁路运输能力成倍提高。

负责这项工程的主力xx是四大队。一年多的加紧施工,这条线路已经初见雏型,几个隧道已经基本打通,几座主要大桥的桥墩也已经高高耸起。一条铁路的主要工程完成得怎样,主要看桥梁和隧道,这两项任务完成了,工程就完成了大半,因为那时桥隧施工主要还是靠人工干。要打通一条隧道,从两个入口开始,用风枪在岩石上xxx眼,放炮将岩石炸开,再将石块xx出去,再用混凝土将岩洞浇铸成型。因为当时技术和设备落后,加上工作面小,劳动力又摆放不开,一条上千米的隧道,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打通。不像现在,施工高度机械化,钻机在洞里一往无前,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至于路基和铺轨,一般都是半机械化施工,工期所占的比例和施工难度都小得多。尽管紧赶慢赶,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估计这24公里新线年内还不能全部完成。这段时间我们即将回国的风声流传日紧,但工程直到现在还是这种样子,难道我们会丢下这半拉子走人吗?不像!后来,三、四两个大队果然留在越南北方继续完成施工任务,没有和我们二大队一起回国。半年后,直到1970年夏天,他们才最终完成了任务,{zh1}一批离开越南,返回国内参加襄渝线工程。

日历很快翻到了196912月初。

这天出车前,张股长向我们交待任务:

小史,你们还要再去一趟凭祥,有可能这是{zh1}一次拖氧气了。把氧气卸到工地后,假如没有特别命令,你们就可以回连队了。这是对你们这段工作的评语,交给连队领导。回去准备准备吧,可能就要……”

话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没有接着说下去。

但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道消息已经在下面广泛传播,我们在越南的日子已经不会太长了。日期可能在今年年底,也可能在明年年初,最迟也不会超过春节……,去向可能是襄(樊)渝(重庆)线……那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难度{zd0}的工程。

从张股长这次吞吞吐吐话中我感觉到,行动的日子已经很近很近了。

没有想到,这{zh1}一次出车任务是那么不顺利。

车已经开过了谅山市,正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车,是我自己在驾驶,方秉柱坐在一边与我谈心。

史师傅,你知道市求桥上钢珠弹爆炸的事吗?

听说了,但知道得不太具体。

于是,方秉柱把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告诉我。

好像那个战士也是1968年的兵,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好像姓刘,叫刘德刚吧。

刘德刚是我在新兵连时同班战友,那是一个长得非常俊的小伙子。那时,我们经常和他开玩笑,把他装扮成女孩子的样子。现在他的面孔布满了伤疤,我真不敢去想象那是副什么样子。

……”我正要回答小方的话,突然车前面的发动机猛响了一下,车就自己减速停下来了。坏了,出机械故障了。

我的判断没有错,车的发动机出了大问题——曲轴断裂了。连队派来了车,把我们的车拖到凭祥,送到支队修理营去维修。这是一个大手术,要把发动机全部抬下来大拆大卸,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我只好在凭祥度过了援越抗美这段日子的{zh1}时光。

就是在这段时间,小道消息终于成了现实,正式命令下达到连队,二大队准备立即回国。


郑重声明:资讯 【36.归期将至_老兵沙龙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