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zw}”,有“东方钢琴”的美誉,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类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乐器就已盛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述当时民间的筝歌场面:“夫击瓮叩 ,弹筝搏而歌乎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

    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现在常见的二十一弦筝的构造。

    二十一弦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

    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效果影响很大。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并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发展为隋唐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近年江西贵溪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两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古筝】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