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频电路作用如下: 显然,分频电路的这些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1·分频点指分频器高通、带通和低通滤波器之间的分界点,常用频率来表示,单位为赫兹。分频点应根据各频段扬声器单元或音箱的频率特性和功率分配来具体确定。2·分频点的选择: 声音的分频主要是受扬声器的控制,因为绝大多数扬声器都有自己最适合的频率范围,真正的高全频扬声器非常少见并且价格极端昂贵。同时为了克服不同频率声音扬声器引起的切割失真和减少同一音箱中的不同之间产生的声音现象,必须对声音进行分频,将不同频段的声音送入不同的扬声器。 从分频方式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分频(PassiveCrossover),或者叫电子分频,也可以叫外置分频、有源分频;另一种是被动分频(ActiveCrossover),或者叫功率分频,也可以叫内置分频、无源分频。主动分频是指分频器不在音箱内部,而在功率放大之前,由于此时声音信号很弱,因此容易将声音彻底分频,缺点是相应的电子线路分频点较为固定,不容易和不同扬声器配合,常见于xx和专业音响,随着多路功放的普及,主动分频方式比以前普及很多。被动分频是指分频器在音箱内,此时声音信号已经经过放大,分频电路会造成一定干扰,但音箱可以适用于不同功放。 最简单的分频就是二分频,将声音分为高频和低频,分频点需要高于低音喇叭上限频率的1/2,低于高音喇叭下限频率的2倍,一般的分频点在2K到5K之间。但是这样分频对低音照顾仍然不够完善,因为为了获得更好效果,往往需要单独处理,并且扬声器的切割失真对低音的影响也{zd0},因此近些年三分频逐渐流行起来。三分频是将声音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有两个分频点,低音分频点一般在200Hz以下,或者120Hz,甚至更低,高音分频点一般为2Hz-6KHz。此外也有少量的四分频或者多分频系统。显然更多分频数理论上更有利于声音的还原,但过多的分频点会造成整体成本上升,并且实际提升有限,因此常见的分频数仍然是二分频和三分频。 电子分频(或称有源、主动分频)网络有以下优点:1.瞬态响应得到改善;2.每只放大器工作频带变窄;3.低频过载可能性降低;4.动态范围提高;5.互调失真小;6.各单元灵敏度便于控制六大优点。人们现在仅就已经掌握的资料对其中几点进行讨论。 1.瞬态响应得到改善首先要弄清楚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实际也并不复杂,普通高中生也应该能明白),扬声器的最基本的基础就是电磁感应原理。扬声器的通电螺线圈产生,与扬声器的磁场相互排斥或吸引令振膜振动发生。而当一个电信号完成它的使命消失的时候,振膜依然有惯性,通过惯性运动,导体切割磁感线也会产生感生电动势,而此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将会产生一个与运动相反的力矩,将扬声器振膜拉回原始位置。 以上即是扬声器完成一个信号周期运动的最理想、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再最理想的状态下,人们希望扬声器振膜能够xx受电磁控制,给出一个电流振膜就应该到达规定位置,不会产生多余的振动),虽然扬声器的运动远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即是人们分析问题的基础(即使是最简单的,对扬声器进行后也会产生二次、三次的感生电动势,原理与上面所提类似)。 在这里,感生电动势是电子分频技术的关键点,因为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与扬声器加速后的最终速度有关,在产生感生电动势后,能产生多大的电流需要看功放至扬声器间的回路阻抗来决定,而这将是产生力矩大小的关键因素。阻抗小的系统,电流相对就会较大,产生的感生也会更大。扬声器回复到原始位置的速度也就越快。至此人们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功放至扬声器间的阻抗越小越好。换句话说就是功放至扬声器的回路阻抗越小(高阻尼系数,高制动性),其对扬声器的控制力就越强,在听感上就会产生声音干净、瞬态反映好、速度快的特点,这是{dy}。 2.每只放大器工作频带变窄 3.可能性降低 除了一阶分频和二阶分频外,无源分频器还有三阶、四阶乃至六阶分频。采用高阶分频的好处在于其滤波衰减斜率更大,分频效果更好,而且也有利于设计分频补偿电路(因为并不是“分”得越彻底越干净的分频器就是好分频器,理论上说,分频后的两个信号曲线在叠加之后,与原曲线xx一致,这才是真正的好分频器),但高阶分频的功率损失大,特别是相位影响大,设计不好就会乱了套。所以不是越高阶的分频就越好。市场上的2.0多媒体音箱,使用电容或阻容分频的居多,使用分频器的极少,而使用二阶分频的更少。如冲击波SB-2000使用的是一阶分频器,而使用二阶分频的,则只有T200A、M200,S2000、1900TIII等寥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