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纸

第三节纸

2010-03-18 19:59:50 阅读9 评论1 字号:

纸是书作落笔显字和书者赖以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工具。离开了它,中国书法,绘画便无以表达艺术之妙。

一、纸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的国家。据史书记载,纸是东汉蔡沦发明的。一九五七年,在陕西西安灞桥发掘出一座西汉墓葬,出土了一叠麻纸,共八十八张,即是有名的''灞桥纸''。据考证,此纸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纸面呈浅黄色,尺寸不等,{zd0}的十厘米见方,最小的长四厘米,宽三厘米,系以单一的xx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后来,陕西的扶风、新疆、甘肃等地也相继出土了西汉时期的古纸。这些足以证明我国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前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有''赫谛书''的记载:''赫谛,薄小纸也''。赵皇后事发生在元延元年,即公元十二年。在一张薄而小的纸片上,竟写了十六个字,这足以证实西汉时期已有一种质地薄、面积小的纸可供书写了。另据一九八九年五月[光明日报]载,甘肃考古工作者对近年来敦煌马圈湾逄燧遗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的{zx1}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早在西汉中期就有了纸,至西汉末造纸技术日臻成熟,从而确凿地将我国造纸的历史提前了一百七十年。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用料和工艺,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毛竹等,经过浸泡、切碎、蒸煮、洗涤、舂碎,制浆、抄捞、过滤脱水、晾干压平等工序,造出了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质薄耐用的植物纤维纸---[蔡伦纸],为我国的造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汉末另一位造纸名家左伯。据唐代张怀罐[书断]记载:左伯,字子邑,东莱[今山东掖县]人。他制作的纸具有细、软、匀、博等特点,精良盖世,书画家竟相选用,博得了''子邑之纸,妍妙辉光''的赞语。

晋代出现了藤纸和蚕茧纸,据说王羲之[兰亭序]即用鼠须笔书写在茧纸上。那时,纸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造,纸纹是横的;南纸用竖帘造,纸纹是竖的。由于造纸业的发展,产量增加,在晋末安帝元兴元年[四0二年]颁布了以纸代简,废除了竹简的命令。到了南北朝,纸终于xx取代了简、帛。

唐代造纸业更兴旺发达,开始造出宣纸。[旧唐书]有如下记载:唐天宝二年、即七四三年陕郡太守韦坚,引灞、将水至望春楼下,汇成广运潭。唐玄宗登楼看新潭,韦坚聚江淮漕船数百艘,为首之船由陕县尉坐船头,口唱得宝歌,百女和歌,鼓乐齐奏;后面漕船各标郡名,衣次前进,船上满载本郡xx特产,如广陵郡载有锦、镜、铜器、海味;豫章郡载名瓷、酒器、茶具;南海郡载玳瑁、珍珠、象牙、沉香;宣城郡载有空青石、纸、笔、黄连等物。在数百艘嘈船中,仅宣城郡奉纸笔,说明当时的宣纸质量精良,甲于全国。

宣纸是怎样制成的呢?传说,蔡伦的再传弟子孔丹在皖南山区的溪水中,发现泡在水中的檀树皮被冲刷成一缕缕白纤维,他从中得到启示,试用檀树皮制出了青檀纸。从此,多生檀树的皖南泾县一带兴起了造纸业。纸工们学习孔丹造纸术,改进用料和工业,选用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经过一百多道工序和近一年时间的日光漂白,造出了精细的青檀纸,因当时泾县旧属宣城郡,故取名曰''宣纸'',又称''泾县纸''。宣纸质地绵韧,洁白细密,纹路美观,吸水性强,既受墨又吸墨,墨韵层次清晰,并具有耐挫折、抗老化、不变色、不易虫蛀等特性,宜书宜画。墨入纸之后即使泡在水里也无变化,墨色如故。唐代画家韩晃{dy}个用宣纸绘画,所画''五牛图''至今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宣纸保留时间之长,是世界上其它纸无法比拟的,故被誉为''纸中{zw}''、''千年寿纸''。至今,它仍是书画、外交照会和历史档案的绝好用纸。

唐代还造出了名纸''硬黄''和薛涛笺''。''硬黄''上染有黄蘖以辟 蠹,并均匀地涂上黄蜡,使纸防潮而增光泽,黄艳而硬韧,久存不朽,十分的名贵。唐人多用以摹拓汉、晋碑帖或抄写佛经。''薛涛笺''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幼年随父入川。后父病逝,她沦落风尘。她自幼好诗词,有较深的文学修养,扬名江南。当时,四川盛产麻纸。因写诗送人忌用白纸,薛涛便将鲜艳荷花、鸡冠花的花瓣捣成泥状,加胶调匀,用笔刷涂在精纸笺上,再贴上一张能吸水的麻纸,合叠压平,自然阴干,便是一张艳红的纸笺;或把带色的花瓣洒在纸面上,制成''松花笺''。她常用这种自制笺写诗词赠友人,清新雅致,别有风趣,盛传一时。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赞道:''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诗人许友也写诗赞道:''春城御柳韩生句,锦水桃花薛氏笺''。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称:''薛涛笺其美在色''。此技术广流传于民间。

五代和宋造纸业向多品种、高质量方向发展。宋代苏易简在[纸谱]中叙述当时的情况是:''蜀中多以麻为纸,------浙江多以嫩竹为纸,北方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海'广东'人以苔为纸,浙人以麦秆、稻秆为之者脆薄焉''。历史上最xx的''澄心堂纸''是南唐和宋代的优质纸。元代鲜于枢[笺纸谱]云:''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据说,宋代欧阳修曾用澄心堂纸书写[新五代史]赠送好友梅圣俞。梅写诗道谢,赞誉澄心堂纸云:''一纸价值百金''。宋徽宗名作[芦雁]、[柳雅]两幅画,都用的是澄心堂纸。这两幅画现藏上海博物馆。元代发展了皮纸生产。明、清是我国造纸生产的极盛时期,品种多,工艺精,举世闻名的巨著[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元年至六年,即一四0三至一四0八年,它历时五年编成。它是我国{zd0}的一部类书,也是全世界最早、{zd0}的一部百科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及其他各类图书共七八千种之多,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当时共抄录了两部,后均毁或被八国联军劫走。清乾隆三十七年,即一七七二年开始编辑的[四库全书],是我国{zd0}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分经、史、子、集四部,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历时十年编成,共抄录了七部,珍藏于北京等地。这两部巨著的问世。足以证明当时造纸业的发达和造纸工艺已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解放后,我国造纸业得到迅速发展。早在五十年代,就生产出上百种书报用纸和工业用纸,从而结束了旧社会依赖外国大宗进口洋纸的可悲历史。安徽泾县新建了宣纸厂,宣纸的产量、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一九五八年八月,xx画家关山月、付抱石共同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用泾县宣纸厂生产的一百张''丈二匹''宣纸拼接起来的。

二、纸的种类:古代书法用纸,有麻纸、茧纸、皮纸、竹纸、混料纸等。据考证,陆机[平复帖]用的是早期白麻纸;杜牧的[张好好诗]、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的也是麻纸;李建中[同年帖]用的是皮纸,其小开用的则是早期暗花纸;米芾[苕溪诗]用的是经砑光的楮皮纸;苏轼[三马图赞]用的是桑皮纸,加蜡、砑光;冯承素摹[兰亭序]、李建中[贵宝帖]、苏轼[新岁未获帖]、赵佶[夏日诗]都用的是皮料纤维纸;米芾[珊瑚帖]用的是纯竹料的早期竹纸。而今,纸的种类颇多,按性质可分为软性纸和硬性纸两大类。硬性纸质地较硬,一般用于印刷;而适宜于书写毛笔字的则是软性纸、如宣纸、皮纸、毛边纸、元书纸等。

a、宣纸:宣纸共有六十多个品种,按原料配方分净皮、绵料、黄料三类,均由檀皮与稻草合制而成,檀皮多者为净皮,稻草多者为绵料。按纸的长度来分,有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丈六宣是{zd0}的宣纸,被称为''宣纸{zw}''----露皇宣。按纸的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扎花、龟纹、罗纹、棉连等;熟宣:又名加工宣,由檀皮、稻草加明矾合制而成。质地较硬,吸水性能差,不洇墨或少洇墨,适宜于书写小字、作工笔画。冰雪宣、云母笺、蝉衣笺、玉蝶笺等都属于熟宣;生宣:不加明矾,由檀皮、稻草合制而成。吸水性强,能保持墨的光泽,富于墨韵,适宜于书写各种书体和画写意山水花鸟。单宣、夹宣、净皮宣等属于生宣;半熟宣:由生宣加工而成,性能半生半熟,能吸墨,但不如生宣渗化,是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的中性宣纸适宜于作工笔带写意画,亦可用于书法。煮锤宣、书画笺等属于半熟宣;染宣:亦由生宣复制、染色加工而成,属熟宣类,如虎皮宣,仿古宣和各色冷金、描金、珊瑚宣等。虎皮宣又分为翠绿虎皮、鹅黄虎皮、仿古虎皮、玛瑙虎皮,槟榔虎皮、金黄虎皮诸种。其特点是质地较毛,不易吸水,墨色能变化,适宜于书法和作工笔画。

B、皮纸:皮纸主要以麻或蚕茧等为原料制成。纤维较长,拉力强,质地较粗,不如宣纸白,韧性比宣纸强,用于书法,笔墨效果不错。有迁安皮纸、高丽纸、北京皮纸、白麻纸、浙江皮纸、川贵皮纸、广西书画纸等品种。

C、毛边纸:毛边纸主要以竹枝、竹叶为原料制成。色黄,纤维松软,质地柔润,洇墨,韧性较差,适宜于书写。原产于福建将乐县和江西泰和县与湖南的宝庆府。现南方各地多有生产。

E、元书纸:元书纸主要以稻草为原料制成。色黄,质地粗,韧性更差些,适宜于初学者书写。浙江富阳、萧山等地盛产此纸。

三、纸的选择与保管:宣纸是书画用纸的{zj0}品种,较珍贵,价亦高,应珍惜用之。郑重的书画创作,应注重创作效果,以充分表达书画艺术之妙。平时练习、特别是初学写字,用纸不必过于讲究,选用能入墨、不滑笔、不滞笔的普通纸即可,如毛边纸、元书纸、旧报纸等,这些纸既经济,又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一般说,练小字,宜用质地细些紧些的纸,如毛边纸;练大字,则可用质地粗松些的元书纸。旧报纸吸水性较强,不滑笔,。而书面纸、有光纸、胶版纸、道林纸等,质地大硬大滑,吸水性差,不入墨,难于练出笔力,达不到练习效果,故不可用。当用普通纸练习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酌情选用宣纸书写,这样可以通过实践,逐步熟悉、发挥宣纸的特性,获得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从书写效果看,陈纸较新纸为佳,一般也都认为纸越陈越好。因此,如有条件的可多买些备用。备用的纸应存放在通风干噪处,一要注意防潮,纸受潮后易皱,留水渍,将直接影响书写效果;二要注意防虫、防曝晒,纸经虫蛀、曝晒,性质即变脆,不利于书写,甚至不能使用。

四、关于纸的论著:宋以后,历代都有关纸的论著。流传至今,主要有如下诸种:

[十纸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撰写。记述了各种纸的性能、用料和制作等。

[文房四谱.纸谱]:宋代苏易简撰写。分''叙事''、''造''、''杂说''、''辞赋''四项,详细记述了纸的由来、发明、制造、评介和其他有关知识。

[蜀笺谱]:元代费著撰写。记述了蜀笺的沿革、种类、名目和用途。其中详细论述了谢师厚十色笺、薛涛小红笺和广州笺、苏州笺等。

[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撰写。已翻译成日、英、法文,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杀青'',专门记述了纸张的生产技术,对彩色纸、涂布纸、包装纸、竹纸、皮纸等十多种纸的原料、制作方法及产地,都有记载。此外,还记述了''还魂纸'':''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衣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赋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书中还介绍了日本的造纸法:''不用帘,煮料成糜时,以巨阔青石覆于坑面,其下热火使石发热,然后用糊刷蘸糜,薄刷石面,居然顷刻成纸一张,一揭而起''。

[考磐余事]卷二[纸笺]:明代屠隆撰写。记述了各类纸的性能和制作方法。

[纸说]近人胡韫玉撰写。分''正名''、''原始''、''用料''、''详品''、''稽式''、''染色''、''辨朝''、''分地''、''考工''、''故事''十个部分,另附''纸工''及''宣纸说'',从文史角度,对纸的历史沿革,种类、制作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第三节纸】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