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蔡司Carl Zeiss的历史

卡尔-蔡司Carl Zeiss的历史

2010-03-15 13:49:17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先说徕卡,话说徕卡这个品牌没有建立以前在1849年,23岁的德国数学家卡尔.开尔纳(Carl Kellner)在威兹拉(Wetzlar)成立"光学协会",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发。这时徕卡的前生。在1869年 Ernst Leitz 接管了公司并成为{wy}的管理者,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这就是xx的Leitz(徕兹)公司。具体说到徕卡(leica)这个品牌的诞生,不得不先说135相机的产生。

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德国一位才华横溢的机械师,同时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执着的色友。在上世纪初,工业革命盛兴,当时的机械工程师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纳斯达克崩盘前的IT工程师一样是知识分子中的骄子。Leica(徕卡)相机的历史就是从奥斯卡·巴纳克担任徕兹公司研究主任一职才开始的。

德国光学诸雄,徕卡剑走偏锋,追求小巧。施奈德讲究的是有容乃大,内力雄厚。罗墩斯得最出名的是暗(房)(利)器(就是放大镜头啦)而蔡斯就是一个全能高手了。135幅面Carl Zeiss T*镜头是{wy}可以抗衡徕卡的品牌。120中幅中哈苏也是依靠蔡司T*镜头群称霸专业领域。就是在大幅,Carl Zeiss也有一支小像场的Planar T* 135mm/3.5号称大幅镜头的{zd0}光圈。

德国古镇耶那Jena就是xx的卡尔. 蔡司光学的故乡。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卡尔. 蔡司(Carl Zeiss ,1816~1888)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将会在这里创造一个世界光学巨人。

靠着多年的对光学和化学兴趣,卡尔在学徒满之后长期的在当地的耶那大学旁听。在1846年卡尔. 蔡司正好30岁的时候,他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有20个雇员,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由于得益于两位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lx1}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zd0}的照相机工厂。

灾难降临,就在1945年2月14日晚上,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这是个灾难。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那,本来打算让工厂重新开工,由于Yalta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那镇和德累斯顿全部都由苏军占领。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于是大量的蔡司高级技术人员被转移到了苏联的基埔市,作为战争赔偿,苏军同时也拆除剩下94%的Carl Zeiss加工厂和制造厂。在基埔建立了现在的Kiev照相机制造厂(所以现在俄罗斯镜头靠着偷[抢?]来的一点皮毛技术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有着一席之地)。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那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LOGO很快又出现了。同时巴顿撤出时,也掠走了的蔡司的126名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师在老美扶持的xx德国(西德)领导下在巴登-符腾堡的奥伯考亨(Oberkochen)重新建厂,Carl Zeiss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但从此蔡司厂也因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为:Carl Zeiss Jena(卡尔. 蔡司.耶那)史称"东蔡"。生产潘太康相机

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史称"西蔡"

其实东、西蔡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可是都标榜自己为是为蔡司xx。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设计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进步。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手经营。总部仍设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广泛的光学领域已经是{dy}强者。在135领域的Contax还尚有徕卡与之抗衡,但到了120的专业领域Carl Zeiss T*已经是称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这亡!哈苏、禄徕使用蔡司镜头才坐到江湖前2把交椅,玛米亚、勃朗尼卡没有蔡司支持就注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到了数码时代,又是蔡司!使得原本是光学外行的sony摇身变成消费级dc业界的老大之一。

和介绍徕卡相同,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保罗-鲁道夫——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一个对蔡司发展影响{zd0}的一个人。1890 年,他设计出{dy}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厂镜头制造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包括徕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1902年,他又设计出三组四片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结构虽然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却惊世骇俗,明快锐利。

1902年4月25日,柏林的皇家专利委员会将编号为142294的专利证书颁发给了Carl Zeiss Jena公司生产的以Tesser命名的镜头。自此一个辉煌的镜头家族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蔡司光学史 & 年表】

时至今日,世界上优良的光学系统很多,并非全然Zeiss 设计的系统就是{zh0},但所有经典的作品中Zeiss 所占的比例最重 却也是个公认的事实。以下仅例举几项最经典,也最被广为讨论的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始於英国,但在E.Abbe之前几乎没有什麼很严格的理论基础,xx是尝试错误与经验的累积,而制造者多半是 机械工匠与玻璃师傅。

1868 E.Abbe建立全新的设计理论,如 Sine relation;定义各种Distortion及Abberation, 并确立光学计算的方法。同年并制 造出史上{dy}支,经由理论计算的显微镜。

1881 E.Abbe与Otto Schott 合作,开始有系统地研究并开发各种光学级的玻璃。

1886 Schott公司出版史上{dy}本光学玻璃目录,生产44种不同特性的光学玻璃,并为往后的新光学设计打下基础。

1890 Rudolph与Abbo 研发出史上{dy}支消散光像差的设计,Anastigmat,这项惊人的成就敲开了近代光学设计的大门,其 功劳不亚於贝尔发明电话。数年后推出商业化镜头,Zeiss Protar及Zeiss Planar。

1902 Rudolph 改良 Anastigmat 而推出最xx的商业化镜头 Zeiss Tessar f6.3 1911 Zeiss Biotar f1.8,设计者为M.V.Rohr

1919 {dy}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3 Zeiss APO-Tessar

1929 Zeiss Biotar f1.0及f0.85 注: 在没有电脑辅助设计以前,大光圈的高速镜头设计是项很繁琐的工作,其「追迹」所计算的数学资料有时候必须要 好几千张才能完成。

1932 Sonnar f1.5及f2.0,设计者为L.Bertele这是当时世界上结像品质{zj0}的高速镜头。

1936 Sonnar 180mm f2.8这是史上{dy}支高速望远镜头。 Smakula 首开先例,在镜片上利用真空镀膜技术镀上一层低折射率的抗反射膜 Antireflection Coat-ings)T Coating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8 西德蔡司成立 1952 R.Richter设计出18×18cm,90°视角之pleogon这是有史以来结像品质{zj0}的空照 镜。

1954 L.Bertele设计出 90°视角,没有形变的超广角镜,这支Biogon真可算是光学设计 史上的艺术{jp}。 Biogon 21mm f4.5 for 35mm 片幅 Biogon 38mm f4.5 for 6×6 片幅 Biogon 53mm f4.5 for 6×9 片幅 Biogon 75mm f4.5 for 9×12片幅 1954 G.Lange 设计出全新5 片组的Planar 80mm f2.8(R-olleiflex)Planar 可算是中距离 镜头,大光圈光学设计的希望,时至今日有很多知名厂牌的 50mm f1.4或是 50mm f2 都是采用类似planar Double Gauss 的光学设计。

1960 Planar 55mm f1.4 for Contarex

1961 Zeiss 数学家E.Glatzel 发表全新电脑辅助光学设计方法。

1964 Distagon 40mm f4 (哈苏6×6) 1966 Hologon 15mm f8 (35mm SLR) Planar 50mm f0.7(35mm SLR) Distagon 18mm f4 (35mm SLR)

1972 Distagon 35mm f1.4(Contax)非球面 Planar 85mm f1.4(Contax) Planar 50mm f1.4(Contax) Distagon 15mm f3.5(Contax) 1974 电影机 35mm 用的Distagon 35mm f1.2 及Distagon25mm f1.2

1976 再推出35mm电影机用的超广角超大光圈镜头Distagon18mm f1.2,你能想像它是 什麼可怕的模样吗? Planar 110mm f2(哈苏)

1982 浮动元件设计的Distagon 40mm f4(哈苏)

1984 第二阶(Secondary Spectrum)xx消色差的Tele-Apotessar 300mm f2.8

(资料只到1984年,1984年后的光学设计不作补充说明)

关于蔡司眼镜镜片的一些知识: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25年写给友人的信中强调“蔡司”镜片代表{zg}品质与值得信赖,其强调“……要达到万分之一原来的xx度的时候,研磨技术上是如此困难,只有蔡司能够做得到,因此,每一台回转仪都必须送到蔡司公司做镜表研磨……”

       在德国,Benz(奔驰)、Audi(奥迪)等世界{yl}的车厂里,为保证严谨设计之车体每一个部位都精密无误,达到车体xx的紧密装配境界,都采用蔡司公司制造的三度空间测量仪来检测车体,只有蔡司才能满足其对xx品质的要求。蔡司公司研磨的镜片就是品质与质量的象征,所有使用蔡司镜片的照相机镜头都身价不菲,Hvasselblad(苏哈)、Contex(康钛)、日本SONY(索尼)的所有xx镜头及摄像器材都采用了蔡司的镜头,去年日本在摄影界出了一本书,<ONLY ZEISS>,意思是只有蔡司才是{zh0}的!1988年德国政府为纪念卡尔.蔡司先生给光学领域带来的伟大成就,发行了以蔡司先生的头像为图案的10 马克硬币。

贵得有理!配眼镜镜片才是主角,价格不菲得德国蔡司的镜片究竟在那些方面有过人之处呢?

精细研磨误差极低

       蔡司镜片的精密度之高与误差之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拿镜片研磨的光滑度来做例子:如果我们将直径70毫米的镜片放大成直径26公里的湖面,湖面上的水波波纹,波峰到波谷的差距不超过0.1米!

蔡司镜片的表面被精密的区分为5万个点,而这些点代表着800个数学方程式的组合,每个点的允许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1微米以内,如此严格的品质管理保证了蔡司镜片的xx品质,每一片镜片都是精雕细琢的xx艺术品。

严格控制的色散系数(阿贝数)

阿贝数就是色散系数,大家都知道光线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色散系数反映镜片的分光能力,色散现象最早由蔡司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欧尼斯.阿贝先xx现并对色散系数设定了界定的参数,故色散系数被称为“阿贝数”。

对眼用镜片来说,镜片的色散越低越好,色散系数值越大越好,如果色散强烈会出现棱镜效应,人会感到色彩斑斓,致使头晕脑涨等不适感,因此色散系数就成为衡量镜片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蔡司镜片特别注意阿贝数的控制,色散远远低于其他品牌相同折射率的镜片,呈现xx的视觉。

极高的镜片透光率

蔡司镜片的严格品质管理保证了极高的镜片透光率,加减反膜的蔡司树脂镜片透光率达到99.4%,玻璃镜片的透光率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99.8%,人的肉眼已经无法感受到戴了镜片还是没戴镜片,如此高的xx度只有宇航科技的才有实际意义,只有蔡司这位光学界的泰斗才有如此高的标准与要求,带给您非同寻常的极至享受。

xx的多波长莲花镀膜技术

为保证镜片得{zj0}成像品质,同时使镜片使用寿命更长体现使用价值,蔡司采用了{zx1}的镀膜与材质设计,独特的专门技术,融合纳米科技,推出莲花膜系列镜片。

革命性的防水耐磨耐脏膜层,使水珠与镜片表面接触的角度大于110度,当水珠溅到镜片上时就像打到莲花荷叶上一般滑落,时刻保持镜片清洁。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卡尔-蔡司Carl Zeiss的历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