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卫生部相关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农村居民人口为7.2亿,占总人口的54.3%,全年人均纯收入4761元。与此对应,农村医疗条件十分落后,设备陈旧短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人员仅为1.22人,个人卫生支出不足50元。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医疗问题,我国各级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等。但医疗资源的匮乏,仍是农村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存有明显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缺陷,农村医疗信息化或是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一剂良药。
  所谓医疗信息化,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医疗资源,以达到资源的{zg}效率的利用。2006年以来,在卫生部的主导下,新农合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诊疗当中,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一个理想的医疗信息系统,应该拥有下述功能:医疗资源共享,平衡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为患者争取诊療时效,把握诊治先机;为农村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节省医疗费用;为乡镇卫生人员提供培训,提升医疗水准。
  不久前,卫生部就《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这将对农村医疗信息化产生极大的推动力,而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立,也为农村医疗信息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架构准备,如下图所示的景象将变成现实:一个小村庄的患者,到乡镇医院就诊,医疗资料传输到区域医疗中心,并得到区域医疗中心专家的会诊,收到诊断结果和xx意见。这样,这名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农村医疗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但面对近40,000所乡镇医院,仍显杯水车薪。把钱花在刀刃上,是农村医疗信息化的xxxx,在医疗影像的数字化上更是如此。医疗影像设备,往往价格昂贵,选型和更新换代均须特别谨慎。本文接下来将对医疗影像的数字化作一个初步讨论。
  乡镇医院放射科的最主要设备为X光机,目前X光影像数字化有以下三种途径:一、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化放射成像;二、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放射成像;三、传统X光机配合扫描仪。
DRCR传统X线摄影 + 胶片扫描仪
工作效率 单人耗时约为3分钟 单人耗时约为7分钟 单人耗时约为13分钟
图像质量 虽然DR目前的主流分辨率仅在200 dpi上下,但胜在DQE高,影像边缘锐利清晰,所以图像质量非常出色。 高分辨率IP分辨率可达20 pix/mm(常用为10 pix/mm),图像质量较高。 由于影像的多次转换,影像质量一般。
成本 虽然DR的价格下降很快,但总体水平仍高于CR。需另配干式相机。 由于激光扫描仪的成本较高,其价格仍会维持在较高的价位。需另配干式相机。 胶片扫描仪成本较低,无须改变原有设备。无须另配干式相机。

  如上表所示,DR成像质量{zg},效率{zg},投入{zd0};CR成像质量较高,效率尚可,投入较大;传统胶片配合扫描仪,质量一般,效率略低,投入{zd1}。乡镇医院放射科接诊量较少,所以效率并不是其首要考量;同时,由于经费的限制,利用好现有设备,以{zd1}的代价实现{zg}的效用才是上上之选。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装配有传统胶片型X光机,只须增加一台扫描仪,就可实现放射影像的数字化,无疑是{zj0}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