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塑料管材、管道行业2010年发展趋势_冷咖啡sh的空间_百度空间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2010年发展趋势。

    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国内对塑料管道的需求一直保持着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城市供排水管网建设方面,塑料管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铸铁管道相比,塑料管道容重轻,使用寿命长,一般来说塑料管道的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基本达到了与建筑同等的使用寿命。 而在一些特殊领域,塑料管道的应用量非常巨大,比如当前最为抢眼的环保行业-污水处理。在强大市场需求带动下,从事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塑料管材生产的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爆发,其中更成为行业内较知名的企业,该公司创建于一九九五年,占地面积30000 多平方米,拥有各类资产5000 余万元,并于一九九八年通过了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分别吸收、引进了德国和日本xxxx的塑料管材、超高板材的生产技术和装备,从事高密度聚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钢塑复合管材、管件、板材、阀门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先后承担了{gjj}星火计划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同时拥有多项专利产品和技术。 同时,塑料管道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除市政及建筑给、排水管道,农用(给水、灌排)管道继续增长外,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太阳能输水管道、市政排污、地源热泵输送管道、通讯、电力、燃气、供暖、医用等行业的应用比例大量增加。现在塑料管道已普及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建筑供暖,城市燃气输送,城市自来水、市政排水、排污,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农业灌、排,电力,通讯,工业等许多领域。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塑料管年需求量约50亿米。到2010年我国塑料管产量将达450万吨,到2015年将达600万吨,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塑料管产量{zd0}的国家。

   在科研能力上, 近年来行业的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国际交流的增加带动了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重视国外先进技术,而在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的同时,更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目前国内塑料管道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塑料管道的新品种、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专利项目越来越多,除PE、PE-X、PB、复合管、波纹管等品种有长足的进步外,耐高温聚乙烯管道(PE-RT)塑料复合管道(如HLDPE、静音排水管等)、塑料金属复合管道及各种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波纹管、环形肋管、缠绕管等新型管道也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管材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新型PVC管道开发十分活跃,技术进步为PVC管道带来了创新价值。目前国内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压力管道用改性PVCPVC-M)管和取向PVC(PVC-O)管。这两个品种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在保持管材原有强度优势的同时,很好地提高了管材的抗冲性能,集PE管的韧性和PVC-U的强度于一身,既可改善性能,又可节约材料,从而扩展了应用领域。 在其他塑料管道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方面,也都成绩斐然,比如PE-RT管材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塑铝、阻氧、毛细等多个品种,而PP-R管材也有稳态、玻纤、塑铝等近10个种类。这些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既完善了该类管材的使用性能,又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具有节约能源、保护自然态环境等方面的优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塑料管道的推广应用将大力发展,重点品种以PVC和PE管为主。到2010年,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70%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达到30%,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80%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N400mm以下)7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塑料管(中低压管)的应用量达到60%,建筑电线穿线护套管90%采用塑料管。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未来几年内国家在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场的建设、排水管网建设方面将投入巨资。而2010年计划污水再生利用的中水量要达到污水总量的30%,需要专门铺设输送管道。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塑料管道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塑料管道行业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市场竞争恶性化导致产品价格偏低、原料进口依赖性大、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等,尤其是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塑料管道业发展冲击很大。为加快我国塑料管道产业的发展,笔者建议: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加快我国原材料开发速度,规范行业自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约束机制,让质量过硬、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流,还要施工企业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产的整体使用效果。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塑料管材、管道行业2010年发展趋势_冷咖啡sh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