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博物馆
看到学校的附近有一家中国印刷博物馆,让我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博物馆本身就有兴趣,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区正在建设“指南针项目”课程,承担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中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专项试点项目——以古代造纸和印刷发明创造为主的中小学校古代发明创造体验教室”试点工作。所以在学习之余,特意到这里来参观了一番。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dy}次变革是文字的发明、保存与传播,让过去口口相传的历史和经验得以通过文字保存下来;第二次变革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让知识从少数人拥有转变为多数人拥有,并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大变革;第三次是以数字科技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让人对信息的收集、保存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并带了人们思维和行动的巨大改变。这三次大的变革,都与文字的保存于传播有关,背后都是以印刷术为标志的各种技术的支撑。有人将印刷术称之为“文明之母”,这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对世界的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博物馆让大家了解印刷术的历史,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印刷文化,展望新世纪印刷术的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展厅共分四层,这里分别介绍如下:
源头古代馆
位于博物馆的三楼,占地 800m2。用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展示了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过程。源头部分,介绍了从公元前4000年至6世纪,与印刷术发明相关的历史文化。古代部分,展出了公元7世纪初至1911年,印刷术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在这里,可以鉴赏到闻名于世的唐代卷轴装《金刚经》;复原的宋代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转轮排字盘。
馆内珍品主要有:唐代武周时期的《妙法莲华经》、《如来佛寿品第十六》残卷及《分别功德品第十七》全卷;701~702年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雕版印刷品;757年前后刻印的《陀罗尼经咒》;以及868年的《金刚经》等。
中国不仅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国,同时还是活字印刷术、彩色印刷术的发明国。在这个展馆中,能亲手触摸清代年画木雕版,还可进行雕版印刷的操作表演。
全景图
金刚经
复原毕昇的胶泥活字
清代年画木雕版
王祯发明的活字转轮排字盘
捡字、排版的蜡像
近现代馆
位于本馆二楼,展区面积约800m2。用展板和实物,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以及我国民族印刷工业、印刷技术发展的过程,还展出了新中国50多年来,我国印刷及相关工业现代化的历程。
本馆还包括三个专题展区:纸币印刷展区、邮票印刷展区和港澳台印刷展区。观众可鉴赏到平印、凹印、凸印、石印品和商务印书馆遭日军轰炸后的废墟中抢修出的手扳印刷机和我国{dy}套邮票——大龙邮票。还可进行丝网印刷和铅字印刷操作表演。
全景图
部分展品
综合馆
设在一楼大厅。本馆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走向世界的历程为展线,重点展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这一我国印刷技术实现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历史性跨越。同台展示数字印前技术、数字按需、可变数据、个性化等印刷新技术和数字化工作流程。还设有新世纪印刷精品展区,展示历年获奖印刷精品以及荣宝斋木版水印珍品《清明上河图》等。
国内外xx印刷及相关厂商、科研院所在这里设置了展位,还设有印刷精品展区,展出一批印制精良而有特色的印刷品。在“德国谷登堡博物馆展区”,展示了自15世纪以来德国及欧洲印刷发展简史。在这里展出了谷登堡发明的木质手摇印刷机模型和欧洲最早的铅活字印刷品《xx》等。大厅正中,有活字版发明者——毕昇的青铜像,并有大屏幕放像设备、礼品销售部及观众休息处。
展馆全景图
毕昇的青铜像
印刷设备馆
本馆设在地下,面积约2200平方米,于2001年4月建成。馆内展出了自1865年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种型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这些设备,由国内外印刷界捐赠,有些设备目前已十分稀少。其中包括早期的手扳式铁制印刷机;铅字铸排机;手动照排机;世界仅存的一台由美国米力公司于1926年制造的重达45吨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1892年奥地利生产的石版印刷机。参观本展馆可以了解近现代印刷工业和印刷机械设备的发展历史。
全景图
部分印刷设备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