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剑桥

                                        美国剑桥

    美国剑桥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没有英国剑桥那样如雷贯耳,但说起剑桥市里的两所大学,估计无人不知。

    剑桥市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华人喜称麻省)波士顿西北部,人口十万多点,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与波士顿市区隔查尔斯河相望,属于大波士顿范围。这里有两所世界{dj1}的大学,哈佛xxxx省理工学院(MIT),所以剑桥市可以自豪地说,他们为世界培养了13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主。

    地铁从Longfellow bridge桥面通过查尔斯河后就是MIT站,在这所以理工著称的学府,地铁站也显得与众不同 。有个像中国编钟的装置悬挂在铁轨上方,候车时,你可以去扳动墙上的那个金属杠杆,悬挂的铁锤敲击钢管就会奏出动听的音乐。这个乐队由三种乐器构成,每种乐器都以一名已故xx科学家命名。那个圆形的吊环是开普勒,铁锤敲击圆环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悬管和吊锤命名为毕达哥拉斯,当吊锤撞击钢管时,发出颤音;另一块大金属板被命名为伽利略,振动它时发出的声音如大锣。我每次候车都会去摆弄一下墙壁上乐器的操纵杆,可能是力气的问题,每次都只看见悬锤小幅度摆动却无法敲击到钢管,即使敲到了也只发出简单的音符。有一次看见一个男生让整个乐队都动了起来,站台里回荡着明快的旋律。

   出了地铁站就是xx的MIT斯隆管理学院,一栋其貌不扬的建筑。到MIT的人都会对它的校园失望,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面积挺大,有160英亩左右,但里面的建筑物少有我们名校概念里的红墙绿瓦,大部分的建筑都是现代化的玻璃或混凝土,简洁朴素但实用。除了牛顿楼、伽利略楼、培根楼外,其他的大楼几乎都没有正式的名称,只是理性地按编号排列。全开放性的校园被几条大马路分割为不同的学院和院系,路上车水马龙。    玻璃窗里看到的都是实验仪器和设备,走在MIT没有走在校园的感觉,经常有走在某个公司或厂房的错觉。偶尔会看到抬着火箭等各种模型的教授匆匆而过 ,你才会意识到那是个校园,这些匆匆而过的人们说不定又是哪天诞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并不迷人的校园里却有着迷人的内涵,某天在办公楼里看到一位长者,那面孔似曾相识,后来才想起是美国xx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名鼎鼎的萨缪尔森 ,他的《经济学》可是经济类学生必读的xx,经年再版,老先生去年已驾鹤西去了。

    MIT主楼应是校园里{zj1}学校风格的建筑,也是MIT的地标。全开放的主楼随便进出,高高的大堂显示着刚性、理智与坚实。MIT的主楼是个带状型的庞然大物,全封闭的长廊把里面的十几个楼连成一体。走在长廊过道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洗礼,这里展示了各个年代的科学发展及那个时代的科学家,连过道的地板上也充满了科普的知识。处处彰显科学为本、务实、追求真理的校风。    主楼以MIT创办人威廉.巴顿.罗杰斯命名的这部分,是游客的必到之处。美国名校每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校方一般每天都会定时安排免费的校园导游。

个人感觉罗杰斯楼是MIT最豪华的建筑,那高高的穹顶华丽而稳重,柱顶上的刻文也离不开“科学发展”的本色。   主楼和其他大楼之间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城相连,路线十分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是取道于地下通道或在庞大的主楼中上课温习,要不就是埋头实验室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实验,所以校园里鲜见学生,草地上“手倦抛书午梦长”现象就更难得一见了。MIT的教育信条是:通过实验,进行学习。要求学生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哈佛愁进,麻理忧出”,在哈佛,学生们的{zd0}困难是如何才能进来;在MIT,学生最头疼的是怎样才能出去。为了能顺利走出丝毫不可马虎,通宵做实验也是家常便饭的事。

  在通往哈佛的路上,这栋看起来有点丑陋的建筑一直没有引起注意,后来才发现是MIT的博物馆。

里面陈列着MIT自己的各种发明和成果,光影,声学,细胞实验,基因工程,机械装置,机器人等各种大大小小、古灵精怪的展品都有。

    MIT的建筑工程学世界有名,它设计的五角大楼,虽然被炸塌了一个角,其他四个角仍可如常使用。在校园里也有几栋吸引眼球的建筑。这栋结构独特的怪屋,令人xxxx。

这片草地上的绿叶估计也会也让你眼前一亮,它是MIT的体育馆。这个圆形碉堡状的建筑估计初来者都搞不清它的用途,经常经过这里,一直以为是水塔之类的东西。某天绕到背后看了门口的牌子才知是MIT的教堂,这教堂的结构也够另类,打破常规教堂的建筑风格。圆塔的底部周围还有小水池环绕,浅浅的水在阳光照射下还有着波光粼粼的感觉。这小精灵长期在这学府浸淫,不知是否也会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总之,MIT校园呈现的是阳刚和典型的理工气质,虽有些单调,但空间利用率非常高。建筑虽然不迷人,但学校所处的位置却相当风光旖旎。MIT正对着查尔斯河的那边就是波士顿后湾,凭河临风,河面宽阔,碧水蓝天。白天站在阳台上,可看到MIT的学生在查尔斯河上扬帆弄浆,这段河道非常适合帆船和独木舟运动,这大概也是MIT最活跃的体育运动,白天各个时间段都看到不少学生参与。傍晚当红日映河时,才纷纷落帆泊岸。这里是MIT最浪漫和柔美的地方。   MIT与哈佛毗邻,乘地铁两个站即到。不过到哈佛广场购物时我更喜欢从kendall出发,沿着这条路慢慢走去,欣赏着沿途剑桥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和小店。走到剑桥市政大楼,路程就差不多走了一半了。到了哈佛广场,看到这个小小的钟楼,哈佛就到了,哈佛广场是这一带的商业中心。   和MIT不同,哈佛是个有围栏的学校。哈佛的建筑风格与MIT也截然不同,每一栋建筑都那样的精致和典雅。这些古色古香的红砖房疏落地掩映在翠绿大树间。校园绿草茵茵,幽静而不失朝气,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使得哈佛充满人文气息。如果说MIT校园像平民,那哈佛可以用贵族来形容,走进哈佛就有走入象牙塔的感觉。

校园中心的怀特纳图书馆是哈佛大学90多个图书馆中的主馆,也是哈佛{zd0}和藏书种类最丰富的图书馆。图书馆24小时不灭的灯光,犹如那智慧之光照亮无数莘莘学子的求知之路。    提起这座图书馆,不得不说说它背后的动人故事。怀特纳是哈佛毕业的富家子弟,酷爱收藏图书。当他带着在英国搜罗到的一批珍贵图书,兴匆匆地登上泰坦尼克号后,不幸遇难。同行的母亲由于妇儿优先登上救生船而获救,老夫人为了纪念海难中死去的儿子,捐资修建了这座图书馆。

在哈佛校园里偶遇的这位遛狗的女士,看起来那么的风情万种,与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协调。

这位顶上功夫做足的哈佛学生,骑行中不知被何吸引,突然扔下自行车,趴在那里专注地研究了起来。哈佛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世界各地游客如云。校方师生也免费为游客定时提供校园导游服务。美国剑桥也和英国剑桥一样,每年都会举行校际间的划船比赛。

    MIT和哈佛近在咫尺,所以人们经常将两者相提并论,其实两校的特点相差甚大,各有特色不分伯仲。1870年,哈佛曾试图兼并MIT,后来又经过多次尝试均未成功。幸亏兼并不成功,否则世界上就少了间名校。多年来毗邻两校的竞争从未中止,两者都在竞争中共同促进和发展。

   1638年哈佛在牛顿镇(Newtowne)创办后,人们希望该镇能成为和英国剑桥一样的大学城,遂将该镇改名为剑桥。不负众望,美国剑桥早已与英国剑桥并驾齐驱并不断超越。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剑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