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拉动消费者认可电动汽车各环节迎来新机会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穿着工作服出现在公司食堂里,这个安徽人因为电动汽车概念,在资本市场获得了爆发性的收益,并且成为2009年的中国首富,众多拿钱拿到手软的房地产商们也被其抛到了身后。

  比亚迪2008年年底的股价不过11港元,但2009年10月23日狂飙到85.5港元,近期仍停留在70港元附近。

  A股中,个别电动汽车概念股的势头也在近期迅猛了很多,如奥特迅(002227,股吧)(002227,股吧)、科力远(600478,股吧)(600478,股吧)等。

  国家政策的持续拉动、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加强,以及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逐步夯实、电池系统及动力总成系统的日趋完善,都将会给整车商、电池材料、充电设备商、电站运营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新机会。

  整车商,各有千秋

  电动汽车目前分为混合动力和纯动力两大类。

  主攻混合动力轿车的厂商有上海通用的君越ECO-Hybird、丰田的普锐斯,但价格都较高(25万~27万元);接下来则是一汽股份的奔腾HEV(20万元)和比亚迪的F3DM(15万元),其中比亚迪这款车为充电式混合动力,与混合动力略有不同。

  纯电动车系里面分为轿车和城市客车。轿车中除了比亚迪的E6,还有长城欧拉、众泰2008EV以及奇瑞的S18。2009~2011年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显示2011年前电动车的产量将达到50万辆。

  尽管不少汽车公司现在推出的产品并不是很多,但不少都有十年的电动汽车制造经验。比亚迪在收购陕西西安秦川汽车公司之前,2002年就已经成立了一个电动汽车的项目组。

  2001年,东风汽车(600006,股吧)(600006,股吧)也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把新机制和新体制做研发和产业化的腾挪,并获得科技部的风险启动资金,用2650万元在电动汽车方面下注。公司{zx0}是做电瓶车,目前销量已是全国第二。东风汽车目前已有{zg}时速达80公里/小时的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

  电池,群雄逐鹿,未见分晓

  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据不xx统计,从事锂电池的公司已近百家。

  锂电池并不是类似手机那样一块简单的电池板,其上游原材料是锂盐,中下游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

  能够做锂盐的有中信国安(000839,股吧)(000839,股吧),旗下盟固利公司的年产锂盐为2.5万吨,而西藏矿业(000762,股吧)(000762,股吧)更是有超过200万吨的碳酸锂储量。

  但镍氢电池也并不是xx没有机会。混合动力车中,奇瑞A5、一汽的红旗、奔腾两款、华晨汽车的尊驰SY7181等产品都是用的镍氢电池。另外,长安汽车(000625,股吧)(000625,股吧)、南车时代、中通客车(000957,股吧)(000957,股吧)等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也清一色地用着镍氢系电池。xxxx的普锐斯也是镍氢电池的老主顾。

  镍氢电池在一定时间段内也还是锂电池的强大竞争对手。其上游公司有吉恩镍业(600432,股吧)(600432,股吧)、厦门钨业(600549,股吧)(600549,股吧)和包钢稀土(600111,股吧)(600111,股吧),原材料商氢氧化镍的公司是金瑞科技(600390,股吧)(600390,股吧),电池厂有科力远和中炬高新(600872,股吧)(600872,股吧)。

  厦门钨业的储氢合金粉产能已有3000吨。该公司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合金粉)产量还是销售量,要获得突破都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目前(合金粉)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00吨,但是实际产量没有这么多,因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没有释放。”

  的一份也显示,科力远的科霸动力电池远期规划为4.8万台(套),在建量是1.8万台(套)。科力远一位内部人士称,“汽车电池的前景应该说比较好,但是具体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国家对于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

  在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看来,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核心的材料之一。该材料占电池成本的30%~40%。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600999,股吧)研究员汪刘胜表示,生产钴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厂商有(,)(600884,股吧)控股75%的湖南杉杉,目前钴酸锂产能为4000吨,位居全国{dy};(,)(000009,股吧)下属子公司深圳贝特瑞、天骄科技等;中信国安旗下的盟固利也有500吨的锰酸锂年产能和1500吨的钴酸锂年产能。

  杉杉股份xxx郑永刚曾放言,“我一定要做成全世界锂离子电池{zd0}的综合材料供应商。这是我的梦想,这是一次爆炸性的革命。”

  2月10日,杉杉股份宣布以湖南杉杉为平台,与拥有锂电池正极材料xx技术的户田工业、拥有全球化市场网络的伊藤忠开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资本层面的合作。户田工业占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5%的份额。

  但国内的正极材料商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技术的吸收、消化才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此外,苗圩认为,磷酸铁锂的性能还不够稳定,且在中国的价格也比较偏高。

  隔膜技术,毛利率高达60%

  锂电池另一个核心产品是隔膜。别看隔膜在锂电池成本中的份额不高,最多30%而已,但生产隔膜的公司其毛利率高达60%以上。

  对于隔膜业务的投入,很多公司有着火热的热情,这将改变依赖日本旭化成、韩国SK、美国Celgard等海外公司的进口现状。

  (,)(000973,股吧)和比亚迪已经成立了一家名为“佛山金辉高科”的公司,作为锂电池用隔膜,2008年净利润近3500万元,净利率为45%。目前有1200万平方米的产能,但相比国内1.3亿平方米的隔膜需求还是“小巫见大巫”。

  而一家拟在上市的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产能高达5000万平方米。

  不过,中国产品的隔膜开发时间较短,5年前才起步,其强度、厚度以及孔吸率都还不能与海外公司抗衡。

  充电网络,圈地耐心等候

  在电动汽车这块大蛋糕上,充电设备制造商奥特迅、比亚迪,充电网络运营商电网公司、石化企业也都有可能从中分到一块。

  奥特迅董事会秘书廖晓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目前没有什么合同,协助南方电网所做的示范项目(建设充电桩和充电器),收入只有100多万元。

  虽然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以及(,)(600028,股吧)、中海油等企业目前从电费、充电设施场地租用上获得的收入,相比他们庞大的主营业务而言很小。但他们现在要做的显然是先把地盘圈好。

【作者:王佑 来源:】 (责任编辑:胡爱善)

——————个人点评————————————

新能源经济的发展不会立刻就形成庞大的规模替代现行的体制;但这确实是将会导致一次新的产业革命,至少是10~20年的产业革命;如果说什么行业或领域最值得长期投资,毫无疑问就是新能源。不过,我以为新型低碳、新能源经济中,最值得xx的不是风电、太阳能产业,而是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原因很简单,汽车工业是{zd0}的消费品工业,这在近50年内应该还是事实,要降低碳的排放,不是简单将发电从烧煤转到绿色能源,更实在的是让汽车少用油,而是改用电或混合动力,而且个人认为由于技术的原因,混合动力{jd1}会先行,而不是一步切换到用电。今天的汽车动力电池,就是明天的汽车发动机。当然,如果要投资的话,这不会立刻就让您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如果长期不断投资,那应该就是该做的事情之一。



郑重声明:资讯 【政策拉动消费者认可电动汽车各环节迎来新机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