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在中国:禁用农药挥之不去甲胺磷复活
  

海南的“毒豇豆”事件把甲胺磷和水胺硫磷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时间,海南豇豆滞销,批发价从原来的4块钱一斤跌到了4毛钱。不少菜农无法忍受这样的低价,豇豆遂成为猪的盘中餐。

    农药在中国

    农药并不直接与剧毒和污染划上等号。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家陈万义曾类比:农药与汽车一样,也是人类的工具,一种与农业有害生物作斗争的工具。

    1969年美国谢夫隆和西德的拜耳公司开始了工业化生产甲胺磷,而在中国未曾禁用甲胺磷之前,有机磷杀虫剂占中国杀虫剂总量的70%,而甲胺磷的使用又占有机磷农药的70%以上。

    甲胺磷是一种杀虫谱广、杀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抗性发展缓慢的有机磷杀虫剂,只是由于其高毒性,不合理使用易造成农产品污染,危害人畜安全。而这些,正是甲胺磷等被禁用的理由。“甲胺磷和水胺硫磷都是高效品种,但确实是高毒的。甲胺磷属于急性农药,半衰期比较短,经过一段时间后,残留量会降到足够小的值,并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令人恐慌的后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杜凤沛对《科学新闻》介绍说。所以,只要使用方法恰当,甲胺磷的使用并不会产生人们想象的剧毒。

    但是,考虑到这些高毒农药在生产和使用时毕竟可能会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不恰当的使用甚至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与此同时,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更好xxx的替代品,2008年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部门发布公告,决定停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

    而海南,早在2000年10月,海南省农业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联合发通知在全省禁用包括甲胺磷在内的16种剧毒、高毒农药。

    在2002年9月22日,海南又发出“整治农产品安全环境,查封大量高剧毒农药”的信息。待到今日的海南“毒豇豆”风波,可见甲胺磷余毒仍未尽。

    中国至今有过三次禁产禁用农药的历史。

    1972年禁产、1973年禁用了有机汞农药,这是一类药效好、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但毒性大的高效药剂,如赛力散、西力生等产品。1983年,禁产禁用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主要原因是其害虫抗性和残留毒性问题。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禁用,直接导致了1984年以后,中国甲胺磷等有机磷高毒杀虫剂年产量剧增。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2007年1月1日甲胺磷等农药被禁用。

    但这并不等于甲胺磷已经退出历史。今天的中国,杀虫剂的终端市场并没有放弃甲胺磷等产品。

    禁用的农药挥之不去

    早在甲胺磷刚被通知禁用之后,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汪自戎曾历时26天,从江苏南京开始至合肥市,共考察了以杀虫剂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南方7个省的农药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他们接触了一级经销商29个,二批商48个、零售商105个,农民23人,此外,还包括了农技站、植保站、农资市场。

    汪自戎发现,高毒农药如甲胺磷仍然在不同程度地销售,此外,还有虚假违法广告泛滥,企业与经销商、农民层面的沟通渠道不畅等多方面问题。

    在汪自戎的调查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在安徽天长市一乡镇经销商处,我们发现其柜台上摆放了一瓶高毒农药及一空瓶,便提出要买,但警惕性极高的店主已经对我产生了怀疑,忙说这农药是不买的。摆放在这里是向农民宣传高毒农药是禁止销售的。为了验证店主的话的真实性,我们换了当地的一辆出租车停在远处观望,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就发现有二位农民从其店中买到了所摆放的高毒农药。”

    这样的情形预示了今天的海南豇豆事件发生。汪自戎告诉记者,海南豇豆事件不是{zh1}一起,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农药学家不是没有在替代甲胺磷方面作出努力。只是仅凭替代产品价格偏高一条原因,农民就会转身选择原来的高毒产品。

    “能够(全面)替代,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汪自戎很不乐观。

    甲胺磷何以重出江湖?

    据杜凤沛介绍,中国对农药的管理体系,对农药阈值的制定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事实上,从1985年开始,中国每年都安排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普查工作;2000年起,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监测制度,全面开展了农产品和农药质量的定点监测、跟踪检查和普查工作。2001年,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寿光市开展了定点监测工作。2003年起,又将蔬菜中农药残留定点监测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04年继续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监控,在37个城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

    农业部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检测项目,其中就包括了甲胺磷。

    从中国农药信息网上的查询系统中能够很容易查询到农药{zd0}残留数据。中国对甲胺磷和水胺硫磷的{zd0}残留限制比日本、欧美都要严格得多。所以,各种农药是被禁还是允许使用的信息能够很方便地提取出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被禁的甲胺磷、水胺硫磷被菜农广泛使用呢?杜凤沛给《科学新闻》做了几点解释:

    首先是生产厂家不愿让甲胺磷销声匿迹。这主要是利益驱动,一种农药的开发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一般的农药厂家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到研发更低毒高效的农药新产品中。所以,违规生产高毒高效,同时价格低廉,容易被菜农接受的农药成为一些中小型农药厂家的选择。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就是这样两种高毒高效的农药代表。

    生产厂家之所以敢于生产被禁的甲胺磷,自然是销路不愁。低廉的价格,广大的市场,省时高效,这么多的优点,销售商自然知道菜农有需求。因此,这些高毒农药被禁了,其生产销售网络也便转到了地下。但是,菜农只要有需求,购买这些农药是很容易的。

    另外,由于现在的施xx法效率极低,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飘洒到空中。有些菜农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违反用药规定方法,铤而走险将规定的稀释倍数降低,使得喷洒在蔬菜上的局部区域浓度过大。

    按照规定,蔬菜进入市场需要做农药残留的监测,因此即使在前面的环节有违规施药,监管部门{zh1}应该也能将高毒农药检测出来。海南残留甲胺磷的豇豆流入市场,还因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在海南的“毒豇豆”事件中,当事的三亚市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对武汉农业部门曝光“毒豇豆”“特别不理解”,因为,武汉农业部门违反了业内的“潜规则”,据称,合适的做法是在查出违禁农药超标以后,应 当内部通告。而武汉农业部门的曝光“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于国于民都无益。”

    重要的是规范化操作

    甲胺磷已经被禁用,使用一些低毒的农药可以代替。但是农药肯定不能不用,杜凤沛很肯定地作出了回答。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如不使用农药,全世界农业每年平均因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约占作物总产量的37%,其中虫害占14%,病害占12%,草害占11%。另据英国植物保护专家 Cooping博士报告,如果中国停用化学农药,水果将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这将导致数亿人挨饿。

    杜凤沛也将农药比喻为汽车:每年死于车祸的人肯定比死于农药中毒的人要多得多。但是,买车用车的人依然在增加,因为人们知道车祸的起因大多是人造成的而非汽车本身。这也适用于农药,合理的使用农药可以提高产量,并且将危害控制在极低的范围之内。“所以,农药的使用绝不仅仅是高毒就禁止,禁止就认为它罪大恶极,丝毫不顾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杜凤沛说,“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发展环境更加友好,低毒高效的农药,这样才能为人类保护和改造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公众的农药恐惧心理,杜凤沛教授表示,农药恐惧,是被误导了。“xx帅筛选过程与医药研发是一样的,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

    早在2006年还未全面禁用甲胺磷等高度农药之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叔宝就表示,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禁用是历史必然,但全面禁用任务艰巨,禁用后的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规范。

    不过,对于农药使用的规范化问题,孙叔宝有了新的思路。他告诉记者,可以借鉴规模化集团化收割小麦的作法,来规模化集团化使用农药。

    他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农民直接使用农药的机会,而植保部门来统一使用管理,统一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抗性,甚至“连包装都不用”。“只是禁用农药,就太简单了。”孙叔宝说。

    在中国农药的发展也需要法制的完善,中国作为一个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农药法。农药的制备掌握在工业部门,农药的使用在农业部门。事实上农药的管理{zh0}由负责环境生态或食品与健康的独立的第三方,如由环保部门来管理。华东理工大学的钱旭红教授表示,农药既是农业问题,也是工业问题,也是食品与安全问题,也是卫生健康问题,也是环境生态问题。乱源不断,“故事”会不停。

    海南“毒豇豆”中的甲胺磷(Methamidophos,MAP)的化学名为O's一二甲基硫代磷酞胺。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为无色粘稠液体。工业品甲胺磷有两种:70%原油和50%乳油。是一种广谱、高效、内吸高毒高效杀虫剂,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粘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虫及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水胺硫磷是一种广谱杀虫、杀螨剂,对螨类、鳞翅目、同翅目具有很好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果树红蜘蛛、介壳虫和水稻、棉花害虫。在试验剂量下无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无蓄积中毒作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同属于早期发展的高效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而后逐步开发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二嗪磷和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发展较快、品种多、使用广,至今已有60余种。一般来说,有机磷农药使用后大多数在自然界极易分解,在生物体内能迅速分解,残留时问短,对大自然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很突出,所以慢性中毒较为少见,而以急性中毒居多。

    有机磷农药在一般根类或块茎类作物中比在叶菜类或豆类的豆荚部分残留时间长。蔬菜,水果中残留的有机磷一般经7~10天大致能消失一半。有机磷农药主要残留在水果和蔬菜的外皮,洗涤和去皮都能减少残留。



郑重声明:资讯 【农药在中国:禁用农药挥之不去甲胺磷复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