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棋:中集干部是这样炼成的_刘敏娜_新浪博客

 

阶梯式成长

他用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为出色管理者的奋斗历程。

 

1984年,27岁的胡浩棋离开了工作过八年的广州文冲船厂,那时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蛇口对他充满了吸引力,渴慕在这片土地上施展拳脚的他,从开始在中集从事基层技术工作的那{yt}起,至今与中集结缘22年,见证了中集发展的低谷和辉煌。

80年初期,还是维修工人的胡浩棋除了踏实肯干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他常常喜欢与工厂的专家触膝长谈、讨教经验,有的时候白天和专家探讨到某些新方法新理念,晚上他就会在脑海中反复斟酌、融会贯通,并很快付诸实际。长期以来,胡浩棋都保持着这种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很快成长为公司的技术专家,甚至成为管理干部之后,这种习惯也并没有废弃。

从维修工到班长,大量的一线工作让胡浩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他被调至大连中集配合集团进行集团化工作的项目调研。在大连的两年中,中集正在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变:从单体企业运作到集团化运作。这个转变,让今天的中集拥有了单体企业所远远不及的战斗力,这种能力恰是来自于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对于胡浩棋本人,也经历了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从原来的维修班长到大连的设备部副经理、人事行政部经理,这是他进入管理层的{dy}步。

这种角色上的转换对于胡浩棋本人而言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对设备管理轻车熟路的他,并没有遇到太多技术上的难题,工人们也对他心服口服。但是从未系统学过管理的他,脑海中只有一些例如:如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何降低设备的故障率等概念。如何管好一个有维修班、工程师、维修工、电工、钳工等等二三十号人的部门,是一门新的学问。

“开始的时候我xx没有概念,除了学习,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胡浩棋说,“我认准了这条路,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勤敏好学的胡浩棋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不断充实自我,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学习,学人事招聘、学人员面试、学考核、学上岗培训,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经验;在工作外自学和培训他都不放松,直到2003年,已经是南通中集副总的他,还参加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考试,获得了钳工技师资格证书。至今,到胡浩棋在太仓的小单身公寓做客的人常常能够在他的案头找到{zx1}的管理类和技术类书籍,每天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

1995年初,北方的天气还乍暖还寒,胡浩棋离开大连来到了春暖花开的江南小城——南通,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这次一呆就是十一年。

 

人性化管理

他是一个学习型、思考型的管理干部,常常半夜睡不着,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体恤和关怀员工。

 

1999年年底,胡浩棋结束了集团{dy}期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当时他已经是南通的副总经理,负责生产、设备、安全、工改等工厂最核心的业务。在培训班“冶炼”过的胡浩棋,思想上有了重大的转变,他开始用管理工具系统地思考问题,这在他的职业历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也让他对培训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认识。培训班结束后,他回到公司的{dy}件事就是原汁原味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唐国才总经理听,并建议在公司内部建立培训中心,这其中包括了干部培训和技能培训。

2004年5月12日,太仓中集成立。05年5月,胡浩棋正式调入太仓,担任太仓中集总经理一职。放弃了熟悉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在家人都已经习惯了南通生活的情况下,毅然服从集团需要前往太仓,这在很多人眼中,是xx没有必要冒的“险”。新建的太仓中集,尽管拥有优良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生产线,但是比起成熟的工厂,还是会遇到不可计数的困难,新员工的心态问题和融合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胡浩棋坦言,他自己时常思考如何协调和处理企业内部的关系,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太仓中集成立短短两年来,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这离不开中集的影响力以及太仓中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精心设计的厂房宽敞明亮,生产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车间在设计时还充分考虑了环保性能……这些都是源于中集的人文关怀。熟悉胡浩棋的人都知道,他十分注重思考和创新,在管理上,他奉行“三公开”原则;在员工宿舍、食堂、超市、体育场所,甚至包括公司的薪酬体系等方面,每个月他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检讨一次。

“硬件好建设,软件难管理。”胡浩棋常常用这句话告诫太仓中集的中层干部,他相信软件只能靠制度、规范慢慢培养,而制度的核心就是人,再好的制度如果人不执行还是白搭。正是这个观念,让胡浩棋的用人观念相当务实。“如果期望新人进入公司后,马上就能百分之百地按照你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事,显然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磨合的时间,只要人品正,有做事的愿望,我们就应该给他机会。”

胡浩棋还是一个相当重视“忠诚度”的管理者,同时他更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因为他相信中集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

能者居上,是胡浩棋信奉的原则。

 

抬头看路,低头做事

一身工装,头戴安全帽,拿着手电在车间一呆就是大半天,很难相信这就是中集的领导。

 

“低头干实事,抬头看天气”,这是胡浩棋在一次给麦总的报告中提到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管理者,应当不断xx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外部割裂埋头苦干很容易就变成井底之蛙。闯出去的过程中,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出现问题后要懂得“悟”,这样的反省、分析,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次自我提升。

来到太仓中集后,新厂面临的种种压力,让胡浩棋的“危机意识”相当强烈。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如何让员工更加乐于工作,如何让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如何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反应稍微慢一点,就失败了。”胡浩棋一刻都不敢放松。他并不畏惧竞争的激烈,企业自身出现“温水煮青蛙”,对市场对竞争没有敏锐知觉的现象,才是胡浩棋最担心的。常常看书或思考问题到半夜一两点的他,第二天仍旧一早就醒来赶往工厂,他希望自己能够永葆旺盛的思维与工作力。

不能天天坐在空调房对着电脑,要多深入车间了解{dy}手情况,这是胡浩棋对管生产和设备的干部的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带头做的。来访的箱东常常可以看到车间里有一个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脖子上有时还系着一条擦汗毛巾,手上拿着手电筒趴在波纹板上查看质量的身影,不熟悉他的人猜不出来,他就是胡浩棋。这种实实在在做事的风气,赢得了客户出自内心的认同,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尽管太仓还是一家非常新的企业。

 

日三省乎己

财富从来不属于空想家,付出总会和收获成正比,他始终这样相信。

 

一张白纸,画笔就在自己手中。麦总的“信任与授权”式管理,让胡浩棋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领导的信任是对我{zd0}的鼓励,也是鞭策。”但是信任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大连特别是南通,中集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严厉的性格,同样深深影响着胡浩棋,也体现在太仓管理的方方面面。大浪淘沙的竞争环境让中集的中高层人员有很强的紧迫感。

“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能不能克服,关键还是心态的问题。”把工作当成一种幸福和快乐的胡浩棋,很少担心自己的回报问题,这份对企业的信任,是二十多年来建立的,更是健康的心态使然。

“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是一种苦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工作往往决定你是虚度时光还是充满意义,珍惜工作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胡浩棋希望和年轻的员工们一同分享自己多年的人生体会。

 

一步一个脚印,太仓中集,这个规划建成全球{zd0}的干货集装箱生产基地的年轻企业,这个打造又一个中集“梦”的工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前进着,这也是胡浩棋颇为自豪并决心一直走下去的道路。

 

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浩棋先生简历

胡浩棋先生,1957年生,广东人。1977年毕业于广州市文冲船厂技术学校钳工专业。2003年6月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考核鉴定合格获钳工技师资格证书。现任太仓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

1977年至1984年,胡浩棋先生在广州市文冲船厂轮机车间从事船舶机械维修工作;曾在集团前身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任维修工、班长;后调至公司成为组建集团公司项目调研小组成员之一;1992年至1994年调至大连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担任设备部副经理、人事行政部经理;1995年任南通中集顺达集装箱有限公司、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设备部副经理、总助、副总经理;2004年6月开始担任太仓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胡浩棋先生在学习中不断拓展,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大学英语单科学习、南京大学商学院MBA课程进修班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GGNMiMi-EMBA研修班。其数十年如一日奉献中集,与中集风雨同舟。

郑重声明:资讯 【胡浩棋:中集干部是这样炼成的_刘敏娜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