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类及油炸品鉴别7

良质西式糕点——内部质地松软,有弹性,切断面洁白呈海绵状,内质疏松,无大气孔,无生心、无杂质。

次质西式糕点——松软程度稍差,内质色泽不太洁白,但无生心,无杂质。

劣质西式糕点——质地坚硬,无松软感觉,杂质较多,有霉斑。

④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西式糕点——绵软、喧甜,具有各品种面包特有的滋味及奶香味,不酸、不粘、无杂质、无异味。

次质西式糕点——该品种面包的特有味道不太突出,香气回味不大,无异味。 劣质西式糕点——食之口感坚硬,有哈喇味或其他异味。

10、鉴别变质糕点

糕点贮藏不当或超过保存期,很容易变质。对变质糕点,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去判断。

(1)回潮:凡经烘制而含水量低的糕点,如酥皮类、浆皮类、混糖皮类、酥类及饼干类等糕点,在贮藏中因易吸收水分而回潮。回潮后的糕点,不仅色、香、味变劣,失去原有风味,而且还会出现软塌、变形、发韧或霉变等现象。

(2)干缩:含水分较多的糕点,如蒸制品、蛋糕、糕团类,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水分容易蒸发散失,出现皱皮、僵硬、减重等于缩现象。干缩后的蛋糕,不仅外形变态,口味和口感也显著变劣,严重时呈硬块状,不能食用。 (3)走油:由于油脂的表面张力较大,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油滴,从糕点中游离出来,从而产生“走油”现象。此外,环境温度高,存放时间长,或用吸油性强的包装纸和包装袋,也容易引起糕点走油。糕点走油后,不仅会失去光泽、肥美,丰腴之美,而且会因油脂的酸败而变味。

(4)发霉:糕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极易变质污染而发生霉变现象,特别是含水分较多的糕点,在高温下更易发霉。

(5)变味:这是糕点待售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引起变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发霉,二是油脂被氧化后酸败,三是吸收异味,如汽油、煤油、卫生球等。

(6)生虫:糕点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虫蛀的原因是,包装容器里有寄生虫卵或幼虫,糕点香味引采的虫害,糕点原料有虫卵。

11、面包发粘或发硬原因

发粘大部分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面包未xx烤熟,留有生心所致,发硬是由于面包长时期地存放在水分过低的空气环境中,而造成水分散失导致的。轻度发硬或发粘的面包属于次质面包,严重的发硬或发粘则属于劣质面包。

12、饼干发软或干硬原因

饼干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湿性。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时,饼干即开始吸湿,致使其受潮发软,表现为饼干折断无声、入口不脆,且极易发霉变质。当环境条件干燥时,饼干存放时间又过长,就会使水分散失掉而发硬,若饼干先返潮,而后又散失过多的水分,也会导致干硬。干硬的饼干都会失去原有的松脆特点。凡出现发软或干硬现象的饼干都属于次质品。

13、饼干变味原因

饼干由于受日晒或高温作用,会引起脂肪氧化酸败(这里指油脂氧化)而发生哈喇味,另外饼干极易受其他物品气味的污染而变味,长期存放的饼干也会因为其中含有的酥料挥发而失去原有的香味。凡出现油脂氧化酸败而变味的饼干,都属于劣质品,变味极其轻微的属次质饼干。 14、饼干导致虫蛀原因

饼干有浓重的香味,容易招引昆虫而导致污染,如出现拉丝或螟蛾穿孔等虫蛀现象。一般有轻度虫蛀现象的饼干属于次质品级,如果虫蛀现象严重,则应归入劣质饼干类。

15、糕点变味原因

这是糕点待售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引起变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发霉,二是油脂被氧化后酸败,三是吸收异味,如汽油、煤油,卫生球等。

16、糕点发生脱色原因

糕点的脱色是在存放中失去原有光泽而变得乌暗,或者配用的色料因日久失去原有鲜艳的色泽,这种现象在橱窗陈列中受到阳光的照射最为显著。 17、用姜黄冒充蛋黄的检验

有些糕点生产厂家,利用姜黄冒充蛋黄给蛋糕、面包等食品上色,冒充加蛋黄糕点,以假乱真,迷惑消费者。可采用下述简单的分析测定的方法来区别。

(1)试剂:丁醇溶液(将425ml正丁醇与75ml水置于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分层,弃水相,备用);硼酸试剂(取1g硼酸,5ml浓盐酸溶于95ml无水乙醇中,再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备用)。

②操作方法:取10g粉碎的待测糕点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正丁醇溶液,密塞振摇1~2分钟,放置15分钟,过滤,弃滤液,滤液备用。 取5ml滤液置于蒸发皿上,蒸发至干,冷却后加几滴乙醇溶解残渣,取此液滴在定性滤纸上,然后于100℃ 烘箱中烘2分钟,取出,向黄色斑点几滴加硼酸试剂,如果黄色变红,可认为是姜黄。

18、糕点中掺入非食用色素的检验

目前,糕点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胭脂红、苑菜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等食用色素,以使其产品色泽鲜艳、色调多样,来吸引和诱导消费者购买。近年来发现,有些个体小生产者,为厂改变糕点产品的“外观”,显示糕点“有营养、质量好”吸引顾客,不只选用国家食品标准允许使用的上述几种色素,而是向糕点中掺入碱性色素、无机颜料及广告色颜料等非食用色素。 非食用色素的检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碱性色素检验

①样品处理:取待测样品糕点染色部分研碎,用电吹风吹干。如果是含脂肪多的样品,可先研碎、风干,加适量石油醚提取脂肪后再风干。加水使色素充分溶解,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用少量水洗残渣至无色。如果滤液色浅,可置水浴上浓缩。

②操作方法:取样品溶液5ml,加10%氢氧化铵溶液使之呈碱性(加碱不要过量,过量的碱和色素阳离子结合,不易解离,因而染色困难),加白羊毛0.1g搅拌,水浴中加温30分钟,取出羊毛用水洗.把此染色羊毛放入1%醋酸溶液5ml中,加温数分钟,除去羊毛,溶液中加10%氢氧化铵溶液成碱性,再加入0.1g新羊毛搅拌,水浴中加温30分钟,此时如羊毛染色,则证明碱性色素存在,即存在非食用色素。

(2)直接色素检验

取样品溶液5ml,加10%氧化钠溶液1ml,混匀,放入脱脂棉0.1g,水浴上加热片刻后,取出脱脂棉,用水洗涤,将此脱脂棉放在瓷皿中,加1%氢氧化铵10ml,在水浴上加温数分钟,取出脱脂棉,用水洗,如脱脂棉染色,则存在直接色素.

19、糕点中糖精钠的检验

糖精钠俗称糖精,学名环己基磺酸钠,是一种甜味剂,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化学品,本身并无营养价值,但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所以自应用以来一直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甜味剂,用以代替部分白糖。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过量地食用糖精钠可引起人体xxxx,肠胃不适等症状。1969年10月8日美国食品与xx管理局 (fda)决定全面禁止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糖精钠。他们研究证明,糖精钠有催畸形性,也就是致畸作用。由糖精钠分解而成的环己铵还能引起人体染色体变异。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于1969年11月5日决定禁止使用糖精钠。加拿大也从1977年起,除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病症患者之外,禁止在药品、食品、饮料水、牙膏内添加糖精钠。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糖精钠可用于糕点、饼干和面包等食品中,{zd0}使用量为0.15g/kg,但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和人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馒头、发糕等)不允许使用糖精钠作甜味剂。因此,测定面包、饼干及糕点食品中糖精钠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郑重声明:资讯 【糕点类及油炸品鉴别7】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