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先生的乐章》但是有{yt},一位红头发少女的哭泣声放慢了Mr.Holland的脚步。无法再作为旁观者的Mr.Holland坐到钢琴前,对她说:“想一想你身上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然后闭上眼睛重新开始演奏。”红头发少女回答:“我最喜欢自己的头发,爸爸总说它让他想到夕阳。”在Mr.Holland钢琴的温柔伴奏中,少女再次吹起手中的笛子。——情感是音乐的软化剂,原本噪音一般的笛声,竟瞬间有了暖意,在小小的琴房里,仿佛夕阳正红。
你一定会认为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就注定要彻底落入俗套,不是像《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像《死亡诗社》,感动落泪然后感叹剧中教师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但这部电影却不是。Mr.Holland并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的形象出现。相反地,儿子的先天性耳聋给了Mr.Holland一记重击,一切寄许和期望毁于一旦;黑人学生,那个没有节奏感的鼓手,在越南战争中不幸阵亡,年轻的生命从此画上句号;女校长宣布退休的消息,让Mr.Holland惊觉生命的短暂,而自己最初的梦想却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有无奈,有惋惜,有不舍,有彷徨,这些真的不该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的标签。
电影中还有这样一段让我印象深刻:中年的Mr.Holland在一次次的音乐交流中,与女学生Revena互生爱意。他的鼓励让Revena勇敢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Revena的歌声也让他在繁杂事务缠身的生活里重又找回对音乐的激情。Revena甚至邀请他一起去纽约实现他作曲家的梦想。而他在车站送别了Revena之后,仍然选择回到妻子身边,回到那个飘满了失望和遗憾的屋子里。也许他早已明了,自己的梦想是在这里诞生,当然也应当是在这里截止。
Comments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