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化所分子筛醇水分离膜_膜分离技术新工艺新技术_百度空间
国际专利攻坚上演“三国演义”
——记中科院大化所分子筛醇水分离膜专利技术的国际许可实践
“我们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形成的分子筛膜载体大规模制备、A型分子筛放大合成、渗透汽化和蒸汽渗透膜组件的设计及分子筛膜专利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谈起这一专利技术,大化所xxxx实验室无机膜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研究组负责人杨维慎研究员备感欣慰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这一技术背后隐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它可以大幅降低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在生物发酵制乙醇领域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工业化前景”。
目前,工业无水乙醇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和吸附分离等。“这些传统的乙醇脱水方式普遍存在工艺过程复杂、能耗较高及污染严重等问题。”杨维慎介绍,渗透汽化/蒸汽渗透膜分离工艺比起传统工艺,具有一次分离度高、操作简单、无污染和能耗低的特点,是解决生物乙醇提纯的关键技术。分子筛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分离膜材料,可以在苛刻条件(较高温度和有机溶剂)下使用,且具有高通量、高稳定性等特点,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他们研制的分子筛膜载体大规模制备、A型分子筛微波放大合成、渗透汽化和蒸汽渗透膜组件的设计及分子筛膜专利技术,正是“生而逢时”地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这一技术诞生不久就引起了BP公司的注意,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P公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石油公司之一,在能源相关领域和中科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BP公司与大化所的‘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和‘能源创新实验室’合作项目就一直进行得非常顺利,也非常希望与我们就分子筛醇水分离膜这一技术进行合作。”大化所知识产权开发办公室主任吴鸣研究员说。
吴鸣介绍,2005年,BP公司聘请经济评估公司对整个项目进行了严格评估,特别是对采用这一技术产生的能耗、技术成本进行了详细评估,最终认为,这一技术能把精馏的能耗结余10%~30%。2006年,BP公司还资助大化所将这一技术进行了中试。中试发现,利用这一技术分离乙醇,能使乙醇的浓度达到99.6%以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膜分离出来的水是不含乙醇的,也就是说其后的废水不需要处理就可以直接排放。”
但是,这位强势的女董事长的“胃口”远在他们意料之外。“最初,她想买断我们的技术。但我们不想这样,我们坚持要和BP这个老朋友、大客户合作,而且由于这个技术涉及了生物乙醇这一重大应用领域的核心生产环节技术,可能对我国未来能源成本和能源安全构成影响,我们必须在这项国际技术许可中,坚持对该专利技术在中国的xx的自主权利,我们要给中国的企业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是我们合作的原则。”杨维慎说。


郑重声明:资讯 【中科院大化所分子筛醇水分离膜_膜分离技术新工艺新技术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