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难点——《手拉手》教学反思--织梦的blog

 

 

《手拉手》剪纸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但是他们每次操作起来都困难重重,虽然耗费了大家很大的精力结果却始终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今年我再次细细研究了教学目标,反复回忆了以前活动时的情景,分析了失败的原因,{zh1}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发现自己在指导的过程中一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幼儿的发育特点,二是对难点的处理较肤浅,解决难点的方法欠合理。

怎样解决呢?既然剪出相连的图案对孩子来说有很大困难,那么,首先将难度分解,分两次完成主要活动,特别注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扎扎实实的达成每个目标。其次,难点个个击破。折,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全体。《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在简单的折叠过程中培了养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清楚表述的能力。画,突破形象在纸中的站位。以往我总是强调要把图形画满,并在白板上着重演示,费劲口舌才有孩子能够画对。兴趣是{zh0}的老师,从前的指点枯燥乏味没有激起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现在我改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三张形象相同但站位不同的折叠纸,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然后开始实验,在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注视下他们找到了答案——形象占满左右两端的剪完后才是连在一起的。我看到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道理是明白了,但是画起来还是困难,再想办法:每组幼儿一份画有形象的折叠纸,观察、讨论画的特点,寻找剪时应该连在一起的地方。终于在攻破了个个难点后幼儿较顺利的完成了手拉手作品。

活动后再反思,发现处理中仍有不妥之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而且《纲要》还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学习主体,所以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亲历实验过程,(三张折叠纸)感知实验结果;既然画有困难,就该先易后难,先模仿正确的简单的形象的站位,再创新改变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我想他们完成作品会更顺利。

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都是自己的认识和思索,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当局者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多和别人交流、请教,旁人的观点可以点醒自己,让自己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灵活,处理更合理。

 

郑重声明:资讯 【突破难点——《手拉手》教学反思--织梦的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