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红楼与象牙
《红楼梦》开卷中,有首“好了歌”头一句便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在第二十九回中,贾母携众人到清虚观敬香、看戏。其中一出折子戏,又叫“满床笏”,引起人们的注意。
《礼记·王藻》:“凡有指画 于君前用笏。”“笏”又称为“朝笏”。在古代是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拿的手板,主要用来简略记录欲奏一事,是事先写在手板之上的。“指画”,一种说法是“指着画”。即是用手指头、指甲、手掌蘸墨或颜色在绢、纸上从事绘画的一种技法,绘画形式。清代高其佩、高秉擅长此画法。现代潘天寿也善此技。可是,这种手指画与《礼记》中讲的“指画”,并非一回事。古代大臣晋见皇帝是要陈述已见,汇报重要事情,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必事先备录在板上,以防忘记。所以《礼记》中的“指画”,应当是《后汉书·侯霸传》中讲的意思:“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是指那种坦言上述,直言奏告之意的记事方式,而非一种绘画技法。
“满床笏”,唐代朔方节度郭子仪力保朝廷几十年,先后辅佐三个皇帝,度过不少危难,功劳很大。被封为代国公,后又封为汾阳王,赐以生死铁券。不过郭子仪却拒绝了加封他为“尚书令”一职,认为此“尚书令”一职,是唐太宗曾任过,太子也曾任过的官职,自己不敢居功就任。由此赢来并更多的尊敬和信任。所以郭子仪一家因有功于国家,又忠心耿耿于李氏朝廷,事勤而人谦。家中七个儿子,八个女婿先后皆为朝中大官。因此上朝的笏板很多,在家中摆的满满一床,被史称为满床笏片。
作为进宫上朝时,用的奏事板,曾用过玉板、竹板,后来多用象牙为笏板,牙笏不仅高雅珍贵而且轻便洁白。因此,当形容家庭显贵,为官众多时,常用笏满床来比喻。在好了歌中,便暗寓了贾府的过去和未来。过去是“笏满床”,最终成了破败颓废的“陋室”,空空荡荡,衰草凄凄。
在宁荣府中,用象牙制成的用具还很多。如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其中的牙牌,便是象牙的娱乐玩具。又如为了戏弄刘姥姥,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镀金的筷子。”又成心把一碗鸽子蛋放在她面前,让她夹也夹不上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急得刘姥姥大呼:“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得动他?”比铁锹还重的象牙筷子,虽是夸张些,也可见多么长,多么粗,多么重的象牙筷子,加上纯金,便更加沉重了。
为了给贾宝玉过生日,他的八个丫环在晚饭后,凑钱给他搞个私人庆祝,畅快淋漓的欢乐了一夜。其间为了玩得有趣,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这里的“象牙花名签子”便是用上好的象牙,磨成薄片,在面上线雕浅刻着不同的花卉,并刻上花名。玩时抽出一片,依照上面的花名应答对诗,凑趣取乐,是雅俗共赏的游戏。
还有晴雯不小心,把扇子掉在地上,将扇骨子折断。这个扇骨子常用竹、木、骨、象牙制作。可是惟有象牙柄容易跌断。其他竹、木料均不易断裂。所以,不小心“掉在地上,将骨子跌折。”必是象牙材料的工艺品。由扇子引出了晴雯讲以前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再后来,又演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感人故事。从中也可看出象牙器物,在当时贵族家中,已经较为常见,并不特别珍稀。
为了财产、地位,贾府中每天都在暗中发生冲突矛盾。以赵姨娘为代表的非王家势力,便千方百计,企图打击王家利益的当前代表者王熙凤,和未来继承人贾宝玉。为此便勾结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多次阴谋陷害这俩个人。其中一法,便是用扎针诅咒之法,即用纸,用皮制成俑人,再用铁针扎向俑人的至命穴位,把被诅咒人的生辰八字写上,再烧掉。意思是含有被咒之人撞遭横祸,死于非命。{dy}次施展魔法时,是用纸剪的一男一女,后来改用的象牙制的人俑。“身边一搜,搜出一个匣子,里面有象牙刻的一男一女,不穿衣裳。光着身子的两个魔王。还有七根朱红绣花针……把他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几匣子闷香。”象牙雕刻的裸体立雕人物在书中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牙刻艺术发展的程度。
事实上,象牙刻,骨刻、角刻制品,远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在我国出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两件象牙器物:象牙刻花小盅和鸟形xx。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镂雕象牙梳子、牙珠等。均是史前文化中象牙艺术的珍贵实物。山东龙山、大汶口,都出土过象牙或骨制器物,特别是大汶口的一把象牙梳子。竟然长16厘米,宽8厘米,有16根梳齿。到了商周象牙雕刻更为发展。周代已经出现较为明晰,分工明确,制作明朗的手工技艺。并被列为六材,也有人称为“八材”。其中象、角雕刻,皆在八材之中。角为犀角、牛角,象则是象之牙齿。保留至今的两件象牙杯,就是河南安阳“妇好墓”中出土文物,一个杯为流虎鋬杯。另一只为夔鋬板。均系仿青铜器型的象牙制品,上浮雕夔龙纹,兽面纹、鸟纹、云雷纹等。还镶嵌不少半圆状绿松石作为装饰。
春秋战国时,象牙制品更为丰富,如象牙梳、象牙剑鞘、象牙酒器、琮、雕筒等。北京黄土坡战国墓出土的象牙梳,就十分精细。在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象牙床。《战国策》:“孟尝君出行到楚,献象床……象床之值千金。傷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尝之。”以象牙制作床榻,恐怕是以镶嵌方式制作的。由于象牙材料的局限,不可能整个床架、床身皆用象牙,估计是在木床之上贴附、镶嵌、雕刻精美的象牙工艺装饰,类似今天的牙包镶,骨包镶的工艺技法。
到了汉代象牙艺术进入更加广泛的阶段。汉代崇尚奢华生活,厚葬习俗,使得金、玉、牙、漆工艺,迅猛发展。其中金银器,漆器工艺达到历史新阶段。象牙制品也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向许多生活领域拓展。把象牙裁断成一根纤细扁薄的牙条,加热变软后,编织象牙席,成为当时皇宫贵族极高的xx享受。汉武帝就把象牙席,作为传递情感的礼物,送给情人李夫人。在《格致镜原》中,还专门记述了象牙席的制作方法:“安南邓上舍说,其家初入朝时贡象牙簟。象簟者,凡象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之,柔软如线,以织为席。”将整根象牙剖开来。磨成细蔑状。磨光后,还要精细编织,其编织有十字织、人字织等。席尚可平铺,又可卷收。从中可以看出雕琢技术,编织技术的精湛。从柳、藤、竹、丝、棉中引进的编织技术,应用于象牙席的织制之中,是古代先民的创造。
唐代以后,禁金银、玉、螺之制,甚严。一改汉代的厚葬为薄葬,社会风气为之大变。迄今为止,唐代出土墓葬较为平实简单,缺少汉代、晋时的金玉豪华,就是明证。不过在唐朝这个时期,关于官员进宫时的笏板却明确规定:六品以上的,务须手持象牙笏板,才可上朝。明代规定:四品以上官员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用漆木笏。
清代废除朝笏,也不用象牙,于是象牙工艺制品多转向其他器物,如笔筒、笔阁、画轴、笔管、牙牌、围棋、印章、浮雕物等。
有些资料讲,我国自古不产象。所以古代牙雕物品的材料全是来自国外,这显然是臆测,不太准确。事实上,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便有象牙制品。如果没有本地本土的牙料来源,是不可思议的。那个时代讲什么从国外进口象牙材料,xx没有历史根据。如果说在唐宋以后,象牙材料是从国外进来,倒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到了明清时代,除了云南、广西,少数几个尚有极少野生象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已经没有野生象存在。象牙的来源大多数来自印度、南亚各地,以及非洲地区。犀牛角更是来自阿拉伯、非洲,中土早已消失。宋代是我国传统工艺最发达的时期。非但宫廷艺术独领风骚,民间艺术也相当兴盛发达。民间中如漆器、牙雕、扇子、灯彩极为出名。宋代皇帝有专门手工作坊 “文思院”,下面设有象牙作坊,制作许多牙雕器物。根据宋史记载,当时一次进口象牙7755斤,可见用量之大。当时宋代已经能制作可以转动,分多层“中直通一窍”的象牙球。又称为“鬼工球”。正因为如此,原来普通使用的象牙物品,不得不压缩。如笏板的取消,象牙玉带、象牙床、象席等,普通生活用品早已停止生产。平常官制用具不得不锐减。乃至后来xx取消。唯把少量的象牙原料来制作较为精致。比较xx的装饰品、艺术品。并且仅供宫廷贵戚少数人使用。原料越来越稀少。价格越来越昂贵。进口越来越困难。使得从犀角、象牙为材料的传统艺术逐渐萎缩,乃至清末宫廷的牙玉作坊xx停办。艺匠从宫中流失出来,散落民间。
起码北京的牙雕命运是这样的。“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本小力孤的象牙作坊……在北京市面上绝迹了。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工人和小器作工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间或也从事牙雕生产……{dy}个在北京开设象牙雕刻作坊的是当时由宫廷流入民间的牙雕名师郑一柯,时间大约在1910年左右。后来更多的木雕作和小器作行业的艺匠转到牙雕行业。”《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大观》。例如xx象牙雕刻大师杨士惠的祖父杨启海、叔祖父杨启元就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木匠木雕高手。因为当时木雕、玉雕、漆作、牙雕均属同业,所谓“大木雕作,同行公议”。这些行业大多数曾经是直接或间接为宫廷皇室服务的行业。清朝衰败后,这些人又转向社会名流或当时兴发起来的古玩古董商人。为他们修理或仿制古旧器皿,同时也依据西方洋行贸易要求,生产制作一些新的象牙制品,不过总的趋势是日益消弱。
象牙,来自大象这种自然界的动物,因人类逐利的杀戮而迅速减少。依存于牙、角的贵族艺术,也就走到尽头。特别是犀角,除了可以制作xx器皿,还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因此,犀牛所遭遇人类的迫害就更为严重。那种以为人类是地球上{wy}智慧的生灵,可以任意宰割,左右其他动物的命运前途的行为,也日益遭到自然的惩罚。如何处理保护传统艺术的精华,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仍是人类 始终面临的生存课题。
在《红楼梦》中,妙玉在自己房中,招待宝玉、黛玉、宝钗饮茶。分给三人不同的茶具。给宝钗的是晋代“ 瓟斝”,也就是一个葫芦杯,给黛玉的是“点犀 ”,即犀角制的碗,给宝玉的是“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盏。自己用的则是一件绿色玉斗。在这里每件物品,皆与故事人物性格,未来走向,多多少少有着某种联系,或某些暗示,这也是曹雪芹在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当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聚在一起时,作者通过妙玉这个带发出家的清高女子的细节言行,表演了典型人物内在的品格和情感。
“点犀 ”是用犀牛角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犀角与象牙,同为牙雕艺术的稀有材料。而犀角更是名贵的中药材料。其性寒,味苦酸咸,有凉血、xx、清热作用。主治热病神昏,谵语、发狂、斑疹、吐血等症。用犀角制作的犀角茶碗,上面还有“三个垂珠篆字”,可见是十分罕见的工艺工艺品。因为黛玉病多,体弱,用犀角碗,正切合人物对象;唯宝钗的用具,外表朴实无华,仅是一只葫芦,却又披上许多人为光环,这只“ 瓟斝”是晋代大商人制作的,又被苏东坡大学者收藏过,于是便身份百倍,成为珍品。虽是普普通通的小友聚会。平平常常的饮茶一杯,却在无意之间,深蕴有意之指,巧妙地表达各种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如果人们不懂得工艺美术,不了解传统艺术品,那么对小说《红楼梦》的伟大不朽的理解,是难以深刻,也难以透彻的。
在《红楼梦》{dy}回中,作者借一个跛足道人和甄士隐的对话,解析了“好了歌”。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讲出了人活着时,有四种事是难以忘掉,会拼命去争夺,不择手段来擭取,结果是虽然得到了,占有了,却最终也失去了。哪四种忘不了的东西,就是功名、财宝、妻妾、儿孙。用现代的话讲,便是为了“椅子、票子、妻子、儿子”,终世忙忙碌碌,费尽心机。最终结果如何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白忙一场,空喜欢一世。在这里似乎有一种虚无主义,因果轮回的气氛笼罩着,大有佛学教义的味道。这种因素当然不能xx排除,当曹雪芹面临不可抗拒的社会变故和动荡冲击时,他在佛、道之间找某种精神慰藉,和情感解脱,是xx可以理解的。不过以此评论他的思想就属于这种浅层次,就是佛道的轮回观念、厌世、弃世的虚无颓废的人生哲学,人生态度;以为他诅咒一切,否定生活的美好,认定他主张活着就是一切,目标理想是没有的,也是没用的。如果有人对作者、作品持这种理解,就未免过于迂腐肤浅,太表面化了。
在“好了歌”中,他例举了许多具体的对比。眼前的破屋空堂,过去曾经有过笏满床的辉煌。眼前蒿草遍生的庭院,过去曾经歌舞升平,热闹非常。过去蛛网密布,尘土积垢的老宅,如今又修茸一新,轻盈薄透的绢纱又挂上。如今的美丽媚艳,将来也会人老珠黄,两鬃成霜……人生到底为什么活着,难道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荒唐一场,荒唐一生吗?如果是这样,曹雪芹便也坠入一般世俗。《红楼梦》也不过如此。不!显然不是这样,曹雪芹实际上是在否定这种颓废虚无的人生哲学。他竭尽所有的心血在铸造一些新的人类,新的思想,新的人际关系;他在呼唤一种新的春风,新的力量,新的家庭,新的人性。他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生活。
对这一点,他比任何同时代的人都超前体悟到了,比任何庸庸碌碌的文士都清醒;他敏锐地抓住了那微弱,却清新,自由诱人的理想之光;他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舍弃背叛;宁愿放弃所有高贵富足的金玉,而要坚持那木石同盟的追求,xx背弃,做一块与旧世界对抗的“顽石”。他向往着新的民主、自由和人性的释放。他是中国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先驱和代表。
所以尽管他早已“半生潦倒”,身处“蓬牗茅椽,绳床瓦灶。”的悲惨境地,“并不足妨我襟怀”。仍然热爱生活,缅怀爱情,喜欢“晨风夕月,阶柳庭花。”可以讲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描写的是一场社会家族的悲剧,可却倾注了他对幸福快乐人类理想的向往,充满了梦幻般大观园天国的憧憬。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