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锂电池股票_趋势解百纳_新浪博客
():生产锂电池材料,为国内排名{dy}供应商

公司是国内{zd0}规模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其主导产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MS项目是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技术与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lx1}地位。由于锂电行业自身的特点,未来行业将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由于在技术、产业链及进入汽车锂离子电池厂商采购体系三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具有成为未来行业领军企业的潜质。

 


():子公司新能源技术公司为锂电池行业标准制订者
公司是锂离子电池xxxx企业,其旗下全资的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锂离子电池二期工程投产后年产能将由6000万只提高到8000万只,该项目引进世界上{zxj}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代表锂电新技术的聚合物电池。


稀土高科():利用1997年首次xxxx募集的资金开发锂电池
公司是中国稀土行业规模{zd0}的生产企业,其矿产品生产能力约为全国的65%左右,垄断地位将使得公司受益于产品价格的提升。公司正在建设的30万吨稀土精矿储备库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这将极大提升公司资源价值并能够有效控制稀土市场投放。另外,公司与河北新奥集团合作建设核磁共振仪项目正在洽谈中,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合资建设内蒙古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zd0}的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专业电池生产商
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电池产品涵盖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方面的主要xx产品,如碱性电池、锂锰电池、锂铁电池、镍氢电池、锂聚合物电池、手机电池、充电器等,是国内电池产品最丰富的专业电池生产商之一。公司销售网络成熟,目前碱性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手机电池及充电器等近500种德赛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子公司生产锂电池
电池能源是重点发展领域,巨资投入的惠州TCL能源工业园已投产运营,TCL电池完成了聚合物锂离子电芯从技术研发到大规模生产的全过程,并且迅速走到了这项技术的最前沿。TCL电池成功推出仅8mm厚度的电芯产品,开发的MP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全球MP3电池市场不俗的份额。


():国内{zd0}、全球第二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公司产品“一种高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BTR-MAC”,成为公司销售增长点的重要来源,目前该公司是国内{zd0}、全球第二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集团参股的天骄科技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正级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是锰镍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


():积极开发生产锂电池
()
是国内实力最强、规模{zd0}、市场占有率{zg}的启动用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公司还致力于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绿色xx能源的开发,目前,公司锂电池项目具备了日产5万只电池芯能力,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成立工业园,生产动力电池、锂电、太阳能
于2003年7月合作投资5000万元成立维科能源,其中占40%权益。2004年10月,维科能源成立维科电池公司,维科电池公司项目总投资2.6亿元,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可年产锂电池3000万颗。

  锂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高(是镍镉电池、氢镍电池的3倍)、比能量大(可达165WH/㎏,是氢镍电池的3倍)、循环寿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

  一、动力锂电池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zj0}的过渡产品,但纯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当前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开发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如美国福特、克莱斯勒,日本丰田、三菱、日产、韩国现代、法国Courreges、Ventury等。而国内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吉利、奇瑞、力帆、中兴等车企也纷纷在自己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中搭载动力锂电池。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起步虽晚于欧美日,但发展非常快,在锂电池的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国家863计划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等单位参加了该项目,分别开发了EV和HEV用两类动力电池,其中一些单位已采用了安全的锰体系正极活性材料。“十一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又对HEV、PHEV(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CV(燃料电池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池的研发给予大力支持。

  二、动力锂电池发展遇到的问题

  目前阻碍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是:安全性能和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

  安全性能方面,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等方面的原因,加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因此,用户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方面,由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是12V或24V,而单个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是3.7V,因此必须由多个电池串联而提高电压,但由于电池难以做到xx均一的充放电,因此导致串联的多个电池组内的单个电池会出现充放电不平衡的状况,电池会出现充电不足和过放电现象,而这种状况会导致电池性能的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整组电池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从而大大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要得到很好的应用,技术上需要从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机械加工等多方面同时考虑。因此,需要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电池为核心,对材料、管理系统等提出要求,形成一个产业群,更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系统成本的降低。

  三、动力锂电池产业及公司分析

  锂电池材料可分为电极(正极/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目前以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锂和磷酸铁锂为主。负极材料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在正负极中间则是电池电解液和隔膜。

  1.正极材料:

  此前,锂电池成本之所以高于镍氢电池,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正极材料使用的是以贵金属钴为原料的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由于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不过,与锰酸锂相比,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更高,前者为100-115mAH/g,后者为130-140mAH/g;充放电寿命更长,前者为500次以上,后者可达1500次以上;工作温度区间更大,前者为0至50℃,后者则为-40至70℃。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最被看好。

  在锂电池产业链目前的产能比较中,由于进入壁垒较高,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是最小的,这是整个产业链中最看好的一个环节。目前生产正极材料的企业主要有:、和、比亚迪。

  ():公司控股的上海杉杉科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国内{zd0},世界前三甲的正极材料供应商。然而,其2008年的毛利率却低于行业应有的{zd1}水平,毛利率仅14.21%。据了解,的锂电正极材料,其产能均为锰锂和钴锂,并非业界最为看好的磷酸铁锂,只是在技术上做了跟踪。正极材料利润高,杉杉却“只做收入不做利润”,负极材料有技术优势,但较低的毛利率水平不足支撑锂电池生产的总体业绩。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锂电池产业链中两个关键环节——上游的碳酸锂及下游的锂离子电池的公司。现持有青海国安99.375%的股权,主要从事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中锂、钾、硼、镁等资源的综合开发。西台吉乃尔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按设计产能计算,以上资源至少可供公司开采25年以上,潜在经济价值1700亿元。除了拥有上游碳酸锂资源外,控股90%的子公司盟固利公司,是目前国内{zd0}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企业,占据钴酸锂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40%。

  ():公司参股的天骄科技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正级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是锰镍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

  2.负极材料: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负极材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甲企业是中国国安、、长沙海容,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巨大缺口。

  ():深圳贝特瑞是控股55%的子公司,是国内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其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价格为6万元/吨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80%,居全球第二。客户包括松下、日立、三星、TCL、比亚迪等130多家厂商。2008年,贝特瑞收购了天津铁诚公司,使其碳负极材料成本下降30%。虽然子公司电池材料业务蒸蒸日上,但是受整体市场规模限制,对上市公司来说,来自电池材料的业绩贡献还难以依靠。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和医药,2008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90%,包括锂电在内的其他收入占比不到9%。

  ():是贝特瑞的一大竞争对手。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产能12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简称CMS)。CMS项目是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近几年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继续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负极新产品MGS和FSN-1在大规模推向市场后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目前,的CMS价格每吨在10万元以上,年产能为1200吨。

  长沙海容:长沙市海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是致力于锂离子电池中xx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SKG、CAP、MGM、MCP、PBA等多个系列的产品,适用于方型、圆柱型、聚合物、动力等多种锂离子电池,主导产品SKG、CAP系列中xx负极材料和PBA系列动力负极材料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产能已达2000吨,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地。

  3.电解液:

  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其生产成本为10万元/吨,售价为40万元/吨,毛利率高达75%,但是,目前市场基本上被关东电化学工业、SUTERAKEMIFA、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因此,亟待解决锂电池电解液最为关键的电解质成分六氟磷酸锂(LiPF6)的大规模生产问题。只有此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国的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链才能接近完善。

  现在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锂电池对电解液要求比较高,但用量却很少。比如一块手机电池只用3克,比重很小,2000吨电解液可供生产6亿块手机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可就不一样了,一辆车就要40公斤。电动车一旦兴起,将带来电解液的爆发性增长。

  国内从事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企业主要有、、华荣化工、珠海赛纬电子、天津金牛、汕头金光、广州天赐等10余家。其中,华荣化工、珠海赛纬电子定位xx市场,其他企业只能做中低端市场。

  ():目前国内很少企业能生产六氟磷酸锂,在这一块走在国内企业前列,已拥有完善的氟化工产业链、先进的氟化工技术和丰富的氟化物原料。生产的六氟磷酸锂上游原料无水氟化氢,将成为开发龙头,是、等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厂家的上游行业,前景相当广阔,值得重点xx。

  4.隔膜:

  李胜茂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推广,未来对动力锂电池材料的需求将得到引爆。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zg}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通常达到70%以上,占了锂电池成本的20-30%。按照计算,一辆汽车就可以用到一千到两千平方米的隔膜。目前隔膜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主要被日本旭化成工业、东燃化学,及美国Celgard把持。隔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特点,而且项目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高。目前,国内能生产隔膜的企业仅有星源科技、金辉高科两家技术相对成熟。

  ():2006年,比亚迪与共同出资281万美元,组建了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其中占了55%的股份。正是这个公司,将和比亚迪概念联系了起来。目前,国内年需求大概是1.3亿平方米,而金辉公司做了1200多万平方米。尽管如此,金辉公司每年1200万平方米的隔膜产品,用在汽车动力电池上的却很少,绝大部分还是用在通讯电池。包括销售给比亚迪的隔膜,也主要是用在手机用锂电池。财务数据显示,成立仅三年的金辉公司,利润呈现大幅增长态势,08年已经为带来了2000万元的利润。

  ():的同行也是制膜大王。大股东申达集团在技术创新上寻找新的突破,自主研发生产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电池隔离膜等一批具有国际{lx1}水平的项目。是我国高分子软塑新材料龙头,生产BOPP薄膜、BOPET薄膜、CPP薄膜三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国内{lx1},但这些都是较低档产品,多用于做包装材料,而聚烯烃薄膜若应用于锂离子隔离膜、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将身价百倍,具有般的潜力。

  四、动力锂电池发展前景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而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趋势将成为必然,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将催生庞大的产业经济效应,对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和厂商来说都是巨大的商业蛋糕。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预计,到2012年,新能源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按每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7万元,动力锂电池的正极磷酸铁锂材料52公斤,负极材料41公斤,电解液40公斤计算。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将带动5.2万吨正极材料,4.1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的需求。对于国内电池厂商而言,这将是一个总产值700亿元的大蛋糕。而如果按客车计算,这一数值还将提高3倍——每辆混合动力客车的电池需求是轿车的4倍。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锂电池股票_趋势解百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